黑龙江出租车管理部门:出租司机一不挣钱就上访

16.10.2015  10:49

  北京居民刘敏尤为关注正在征求各方意见的出租车改革方案,因为她想知道网络预约车会不会受到影响。在接触到滴滴、优步等打车软件后,下班前预约一辆快车或顺风车回家已成为她的习惯。

  近年来,围绕打车难、服务差、出租车群体事件多发等,出租车热点话题不断,推动行业变革、打破垄断呼声高涨。另一方面,国内多家互联网叫车平台推出的各种专车服务,以创新、便捷、经济的优势融入人们特别是年青一代的出行习惯,也如一条鲶鱼,搅动着出租车行业的变革。

  10月10日,交通运输部公布了《关于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专车合法化”的靴子终于落地,也令出租车行业新旧业态的博弈更加引人关注。

   出租车:管制经济积重难返

  在中国,出租车和出租车司机是特殊的行业和群体。不少城市十几年来没有增加一台出租车,而这十多年中国社会出行需求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每有油价上涨、增加出租车供应、份子钱增加等问题,几乎都能引发这一群体大规模罢运、上访;出租车标交易价格几年时间从一二十万元涨到七八十万元,直追房价上涨速度;即使出租车司机抱怨收入下降,各地想开上出租车的人依旧很多,甚至需要托关系送礼才能从公司包到车,其怪现状,不一而足。

  这一棘手的问题既困扰市长又困扰市场。一方面打车难、拼车、拒载等问题引发市民极大不满,成为城市通病,也成为近几年两会时期人大代表关注的问题,另一方面,政府不敢轻易增加运力,避免引发不稳定因素。

  “出租车司机一不挣钱就上访,尤其是打车淡季,我们这就变信访办了。”黑龙江省出租车管理部门一名人士表示,黑龙江省政府还有各地出租车管理办几乎都被围过。有交通局长无奈地说,管出租车这活,群众、政府、驾驶员、出租车公司,怎么管都不是,费这么大劲儿没一家说好,一些地方将其视为敏感话题,稳定压力可见一斑。

  运力不足、供应缺口催生了庞大的黑车群体,没有人能说准有多少此类没有营运手续的车辆,有的估算为现有运力的1/3,有的估算与现有运力相当,甚至更多。多地曾不同程度打击黑车运营,但这一为需求而存在的黑车却打不尽、驱不散。

  种种问题可以追溯到管制二字。在经历一段自由发展时期后,出于规范市场的考虑,中国对出租车实行数量控制、价格管制、特许经营的管理方式。城市保持多少出租车,投放多少运力,运力投放给谁,由政府说了算,这种按照计划而非需求的管理方式,沿袭至今。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