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泉 把精力用在全村谋发展上

28.02.2016  08:53

  图为刘清泉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村民一起包装大米。黑龙江日报资料片

  黑龙江日报记者孙佳薇

  农村有句顺口溜:“群众看干部,干部看支部”。五常市二河乡新庄村党总支书记刘清泉深谙此理。16年里,他和村“两委”的干部们,带着全村老少3000多名乡亲,一步步摸索出了发展生态农业、合作经营的致富路。回想这些年的经历,他感触最深的就是,村党组书记一定要当好村里发展的“领头雁”。

  刘清泉经常带领村屯干部到田间、地头、农户家,和群众拉家常,倾听大家想法,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谋发展、换思路上。他与支部成员们通过反复分析村情、研究出路,逐步认识到,要想富起来,光靠自己不行,必须走出去向高校、农业专家求助。在他的软磨硬泡下,东北农业大学成立课题组,派专家帮助新庄村确立了“发展生态农业,生产有机农产品”的发展思路。从2003年起,刘清泉开始引领村民向农业有机种植转型,也正是从那一年起,新庄村农业生产开始履行生产基地在三年内不能使用农药、化肥等违禁物质,农作物必须在收获、清洁、干燥、贮存和运输等环节避免遭受污染,农业生产全过程必须有完整的记录档案等一系列近乎苛刻的种植标准。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全村又有计划的实施“生态村”有机农业建设,实施有机农庄项目。刘清泉说:“这些项目既为村民提供新型的清洁能源,改善人居环境,又拉动了养殖业发展,为发展有机食品创造了条件。”

  为了构建带领村民合力闯市场、共奔致富路的组织形式,2006年成立了新庄农民专业合作社,变稻米分散经营为规模经营,建立起了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入社村民得到了实惠、尝到了甜头,增强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看到农民的腰包鼓了,刘清泉与村民们一样,露出幸福的笑靥,心里倍感踏实。不过,他很快发现,产品营销还是村民们的短板。为了赢得市场,他带领合作社在2010年建立了网站,结合溯源认证和检测,把稻米生产加工过程的图片和视频搬到了网上,通过与用户进行互动,成功获得了第一笔900吨的有机大米订单。而今,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与企业合作的销售模式,新庄村已经与数十家省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合作社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实现了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据黑龙江日报)

编辑: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