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创业创新”局面即将到来 创客大胆地往前走!

17.03.2015  12:35

  记者:贾晶

  创客火了!“要让众多创客脱颖而出”,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创客”一词,10日,国务院又发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创客两度成为两会的焦点。随着这一群体日渐清晰起来,一个崭新的创新创业时代,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即将到来,创客们的梦想有了实现和落地的无限可能。

   何健 创意有信心创业有底气

  何健的状态很符合记者对创客的想象: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工作室,里面堆满了各种从旧货市场淘来的电子设备,三张办公桌是从母校淘汰的旧课桌中捡来的,一台电脑、一台打印机,还有一个缓解劳累和压力用的健身器,就是他的全部家当。为了节省开支,他给写字楼打更,晚上住在这里。每天,他就在这个小屋里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记者见到何健的时候,他刚刚给客户制作完一个定时广告播放器,这是一个小喇叭,放在电梯里定时播放广告,特点是声音极小,需在电梯内无人讲话时才能听清。客户对样品非常满意,打算预订2000台。这个活对于何健来说很容易,他只用了五天时间就做完了样品,“主要得益于上大学时的积累,那时候经常埋头在实验室内搞研究,参加各种电子大赛,积累了很多经验和人脉。这批喇叭就打算交付给比赛时认识的一个深圳的厂商生产。”何健说。

  何健毕业于我省一所不太知名院校的电子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他从小喜欢捣鼓电子设备,高考失利后因坚持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而放弃了更好的院校。找工作时,他因为院校不太知名而到处碰壁,“我参加了各种招聘会,都是连简历都没递出去就被拒绝了,后来回到老家做了三个月的中学督导员,感觉离梦想越来越远,每日惶恐不安,最终辞掉工作拎着皮箱去了北京中关村。”那时,何健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不投简历,到中意的公司挨家敲门毛遂自荐。“最后真的有一家汽车电子开发公司被我感动,同意给我三个月的实习期,做工程师助理。”三个月后,何健却把公司给炒了,“在一次试验中,我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工程师虽然认可了我的创意,却对我说,如果要让公司按照你的想法来操作,你至少还要熬十年。”听了这句话,何健终于下定了决心自己创业。

  2014年9月,何健回到哈尔滨创办了一家创新型的中介公司,主要为需要技术的企业和相关技术人员搭建一个桥梁。“第一笔业务是创意智能尜,一个抽尜爱好者找到我们公司,想做一批智能尜,要求用麦克控制尜,每抽一下有不同的灯光,可以充电、带音乐等等。我给他找到了一个工程师,完成了这个项目。目前,这批智能尜已经投放市场。

  目前,何健既是中介,又是技术提供者。“这不是常态,以后要吸引一批技术人员和有创新需求的企业注册为会员,为前者的技术寻找应征者,将后者的需求分发给专家团队。平台帮助双方拟定委托开发合同,约定知识产权归属,并保证赏金的支付。”

  谈起创业之路,何健充满了信心,“目前国家很重视大学生自主创业,给了很多优惠政策,我现在入驻了一家创投公司的众投空间,他们免费给我提供了工作室,同时也给我的企业增加了公信度。这两天又有一家众投空间邀请我。”由于国家不断简政放权,大大提升了行政审批的速度,何健听从朋友的建议,准备的“好处费”又原封不动的拿了回来,“很顺利,比我预想的快了三个月,但我认为还可以更快,听说深圳已经有了自主下照平台,坐在家里就可以打印出营业执照。”

  目前,何健的公司只有他一个人,“招聘了几次,但我觉得应聘者更多的是为了找一个工作,而不是从兴趣出发,这不是我心中的创客。创客不应该急功近利。”

   于欣龙 机器人卖到三十个国家

  14日下午,于欣龙在省图书馆的真人图书活动中跟读者分享了他的创业经历。这是他做的第96次关于创业的公益讲座。这天是他29岁的生日。

  于欣龙是全国创客群体中公认的资深创客之一,他的身上有很多耀眼的光环:哈尔滨工程大学第一个注册实体公司的在校生;阿里巴巴黑龙江地区最具潜力网商;他的企业成立五年来,为全球客户提供超过600种机器人产品,远销全球近30多个国家;他作为创业的学生代表向省里汇报了我省大学生创业的情况。

  讲座中,于欣龙谈了自己对创客的理解:有想法、有思想,热衷于创意、设计、制造,将自己的兴趣转化为现实。

  于欣龙的兴趣是机器人,这个兴趣从他儿时就开始了,“小的时候看到邻居家的孩子玩变形金刚,我羡慕极了,把家里的玩具小汽车拆了装,装了拆。”2007年,读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他被选拔为学校主力队员参加中国机器人大赛,并荣获空中机器人组固定翼15公斤级冠军、5公斤级亚军的好成绩,这真正让他对机器人研究产生了兴趣。“那次机器人比赛上,我发现当时参赛选手基本都采用进口机器人产品。香港的一位带队教师告诉我中国机器人普及教育比欧美落后许多,想要做一套参赛机器人要花高额的费用购买进口的各种部件,中国未来机器人教育市场前景广阔。”

  每个机器人都离不开它的“大脑”——控制器。但是这一关键部件,通常依赖于国外较贵的产品。能不能在这一核心部件的研究上下下功夫,自己尝试着做做看?就是这样一个大胆的想法,开启了于欣龙专攻机器人控制器研发的创新路。2007年的冬天,于欣龙几乎每天泡在学校的工程训练中心实验室里,专注地研究各种功能机器人的控制原理,并得到了学校、老师和学长们的支持与帮助,化解难题。他在反复地调试、逐渐摸索中,研制出“仿蜘蛛爬行机器人”、“多功能六自由度机械臂”等高自动化的机器人作品。2008年5月,于欣龙将自己制作的机器人演示视频发布到网上,没过多久便有机器人爱好者询问机器人的控制器是从哪里购买的,得知是小于自制的,便寻求购买。就是这样在众多机器人玩友的要求下,于欣龙将自己研发的机器人控制器挂到网上销售,短短几周时间就卖出几十套控制器。

  “2009年,我和四名同学组成创业团队,创办‘机器人基地’工作室,专门从事开源硬件在教育化机器人上的研发及推广,当时恰逢母校鼓励学生创业,我加入了大学生创业联盟,入驻学校的科技园孵化室,2009年底正式注册哈尔滨奥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几年来,曾为清华大学、哈工大、中科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近百所国家重点大学提供机器人和电子竞赛解决方案及产品。每当产品卖到一个国家,他们就在屋里的世界地图上插一面旗子。目前已插了31面旗,遍及六大洲。

  于欣龙很关心学弟学妹的创业之路,他为母校捐助了10万元成立欣龙科技创业基金,专门扶持有创业想法的学生;他不遗余力的做全国讲座,分享自己的创业经历;在他的建议下,母校开办了科创特色公开课,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可以开设公开课,阐述自己的创意。

  于欣龙说,“在创业初期,我有幸赶上了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好政策。在成长的路上,我希望继续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希望相关部门给予大学生创业更多的政策扶持。国务院办公厅刚刚发布的《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中就针对很多问题进行了诠释和解决,这对于我们创新创业者来说,确实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消息。希望这些政策能够尽快落地。”

   夫妻档 动漫“画”出美好未来

  他们是一对“85后”的小夫妻,都毕业于黑龙江东方学院,从大学时期开始加入学校的动漫社,成立动漫工作室。2009年毕业后成立动漫公司,如今公司估值超过1000万元。

  记者曾在2009年和2010年两次采访过于浩翔夫妻,见证了他们创业初期的辛酸和成功的喜悦。2009年初,工作室刚成立之初生意并不好,后来经朋友介绍,说某电视台要给一个广告配动画,他们几人起早贪黑赶制出来后,却被朋友告知不用了,分文未获。没想到半年后,工作室的成员去当地出差,发现电视广告播的就是他们的作品——他们竟被朋友骗了。2009年10月,刚刚大学毕业的于浩翔成立了糖人动漫公司,公司成立不久,收到了合作公司一万元的预付款,合伙人得知后,没跟任何人打招呼擅自提走了这笔钱,从此便杳无音信。当时工作室正跟央视合作一部52集的动画片,合伙人的背叛让整个团队动摇了,好几个人提出了辞职,最后公司只剩下他们夫妻两个人。经历了这样的打击,于浩翔没有放弃,最终他们赢得了央视动画项目负责人的认可,并赢得进一步合作的机会。

  也是在2009年,大连市面向全国举行了“激情创业沙河口”创业大赛,糖人动漫公司凭借着“猫娘茉莉”的卡通形象夺得冠军,同时获得了大连市沙河口区政府10万元资金扶持,2010年初,糖人动漫公司也来到了大连,获得了某创业园区提供的免费场地的两年使用权(后因成绩优异延长到4年),开始了它崭新的创业历程。

  如今,5年过去了,再次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于浩翔的事业有了很大起色,5年来,每年都有两到三部连载的漫画问世并受到好评。最近的几部作品在各大网站的动漫社区点击量都名列前茅,其中《食之东方》入围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4原动力中国原创动漫出版扶持计划。《猫之茗》因融资成功即将拍成动画。

  于浩翔的公司工作环境很宽松,有各样的零食、咖啡角、游戏机,不定时的集体出游。每当有新成员加入,他总给人家灌输“你不是为公司,而是来实现自己价值”的观念。这一观念也体现了他对漫画行业的热爱,“目前这行的从业者不少,但安心做下去的不多。成功的往往是坚持到最后的人。”对于这个产业的未来,夫妻二人始终深怀信心与期许。

编辑:刘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