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产业焕发新生机

09.10.2015  11:42

  前不久,哈电气集团电机公司制造的尼日利亚凯恩吉水电站项目第二台机组顺利完成试运行,“哈尔滨制造”在海外再次赢得赞誉。在大型机组设备出口安装项目的带动下,哈尔滨电气国际有限责任公司上半年出口同比增长16.59倍。

  新常态下,哈尔滨制造、哈尔滨种养以及哈尔滨服务,都在以各自的方式不断调整结构,寻找最佳生长状态,并由此推动哈市上半年GDP同比增长6.9%——这一增速处于全国中高速增长的前沿。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释放土地红利

  时下,哈尔滨城市周边农田开始秋收,不少农田的管理者利用机械设备收获着丰收的喜悦。土地的流转使大面积机械化收割成为可能。广袤黑土地里潜藏的“土地红利”正在加快释放:上半年,哈尔滨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6.9%,增幅列全省第一位。

  今年,随着“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全面展开,土地确权不断推进。上半年,市县乡村“四级”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共建成1742个,土地流转面积582.4万亩;种粮大户、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已增加到12840个。

  在生机勃勃的土地上,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也在有序进行。粮食作物向高产优质方向发展,上半年,哈市新增50万亩国家级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新建标准化设施蔬菜示范园区5个,新增棚室面积2000亩。

  “五常大米”、“巴彦猪肉”名声响彻国内外,目前哈市拥有23个这样的地理标志品牌。这些成名的农产品,经过企业的深加工,已经闯进全国各地的市场。全市形成了水稻、大豆、玉米、肉牛、生猪、奶牛、蔬菜和山特水产品等八大产业链条,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75家,82万户农户参与其中,越来越多原来被土地拴着的农民,告别耕种,和城里人一样在本地企业上班。

  统计显示,以农村土地确权为重点的各项改革的推进,让农民的钱袋子比以前更鼓,上半年哈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7%,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工业结构调整提升企业效益水平

  8月,哈轴制造公司引进了7亿元私募基金,进行增资扩股。目前,这家市属国企正借助混合所有制改革,努力完成由生产制造型企业向营销服务型企业的变身:计划用5至8年时间,使哈轴制造实现经营收入100亿元,成为国内同业第一并进入国际前十位经营收入企业。

  哈轴改革给出了哈市国企改革一份样本,下一步,哈市将对市属400多家国有企业的5000多亿元存量国有资产进行改革,国有资产的盘活有望给哈尔滨的经济增添更大动力。

  注资哈轴的松岭(上海)投资基金执行董事李俊杰十分看好根基深厚的哈尔滨制造:“比如哈轴,有强大的技术支撑,有品牌市场。未来,全世界都可能是他们的市场。

  事实上,哈电气集团、中航工业哈飞等企业早已迈出了以全世界为市场的步伐。哈电气集团的发电设备已经出口30余年,今年上半年哈电气国际出口达3.71亿美元,同比增长16.59倍,拉动全市出口增长55.13个百分点;中航工业哈飞凭借运12敲开了欧美市场的大门,今年下半年,按照合同,其出口美国的首批两架运12E将于2015年底前交付。

  以在哈央企为代表的哈市制造业正在寻找更大市场。来自市商务局的统计显示,上半年哈市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长1.28倍,高新技术产品同比增长41.77%。哈市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大幅增加,哈尔滨工业的转型升级已经开始显效。

  央企的全球市场战略,正在带动哈市工业在新常态中逐渐企稳回升。上半年,哈市中直企业实现增加值107.3亿元,同比增长6.9%。

  另一组分析也显示哈市工业向好。今年前5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虽然同比下降7.1%,但工业利润却增长了3.5%,特别是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14亿元,同比增长13%,高于上年同期24.3个百分点。这证明,哈市工业企业效益水平明显提升。

   文旅金融发力服务业驶入快车道

  8月28日晚,由哈尔滨交响乐团与俄罗斯国立模范(斯维特兰诺夫)交响乐团联袂演出的《友谊的旋律》大型交响音乐会在哈尔滨大剧院奏响,拉开了首届哈尔滨中俄文化艺术交流周的帷幕,也给时尚的哈尔滨增添了又一抹文化亮色。

  拥有厚重的底蕴、天赋的资源,哈尔滨的文化旅游产业正驶入快车道。具备国际水准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已成功举办了32届。2010年,哈尔滨被联合国授予“音乐之城”称号。冬季冰雪覆盖,夏季清新凉爽的哈尔滨,成为四季皆热的旅游城市和名副其实的冰城夏都,旅游收入持续攀升。1—6月份哈尔滨累计接待游客3123.6万人次,同比增长9%;旅游总收入435.1亿元,同比增长16.32%。

  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共同繁荣,交通、民航、餐饮、住宿等行业长期处于“景气周期”。上半年,哈尔滨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682万人次,在东北四大机场中位列第一。8月以来,暑运新一轮客运高峰到来,日均进出港客流保持在4.4万人次。

  市场经济时代,金融已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对于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而言,哈尔滨同样引力十足。目前,有40家各类金融机构进驻冰城,其中渣打、花旗、法兴等外资金融机构7家。2012年到现在,有26户企业在境内外成功上市,融资额超过300亿元。哈尔滨的金融市场不仅拥有产权交易中心、公共资源交易所、谷物交易所等7个交易所,而且还成立了全国首家卢布现钞兑换中心,卢布兑换量位居全国首位。

  在文化旅游、金融物流、商贸会展等新兴产业的带动下,冰城服务业保持快速增长。统计显示,上半年哈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22.5亿元,同比增长9.5%,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相关新闻

   深挖潜能全力促进产业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