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打造振兴发展新引擎

04.07.2017  07:23

  由中航工业哈飞公司自主研制的我国首款出口型专用武装直升机直19E在哈尔滨首飞成功。(资料片)

  “”击长空,一飞冲天。

  5月19日,由中国航空工业哈飞公司自主研制的我国首款出口型专用武装直升机直19E在哈尔滨首飞成功——随着被命名为“”的直19E游弋蓝天,创新引领下的“哈尔滨智造”蓄积力量,再度起飞。

  一座城市的每一次跨越发展,每一次成功转型,都离不开创新这个动力之源。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指出:“今后五年,我们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定走体制机制同市场完全对接、产业创新扩量升级、充满内在活力的创新发展之路。

  “哈尔滨要在强化创新引领上带好头,把振兴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优化升级,靠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和释放活力。”哈尔滨市确立了振兴发展的根本路径。

  举目已觉千山绿,宜趁东风马蹄疾。

  昔日的老工业基地激荡创新风云,广袤的白山黑水焕发勃勃生机。以省党代会精神为指引,哈尔滨正奋力开创全面振兴发展新局面。

  创新驱动,正成为引领哈尔滨振兴发展的澎湃引擎。

  深入实施“科技创业三年行动计划”,破解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三权”瓶颈,打造国内最长“创新创业一条街”……哈尔滨“把振兴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着力在“向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要发展”上下功夫

  6月16日至17日,第二届中国-俄罗斯国际创新投资论坛在太阳岛花园酒店举行。

  随着全球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的资本、人才、信息等要素,资源配置越来越高,合作领域越来越宽,“科技+资本+国际化”模式已经成为推动投资创新的一种新机制,在国与国、城与城之间发挥着资本流动、技术合作、优势互补的重要作用。

  创新渴求投资,投资追逐创新。“科技+资本+国际化”模式的确立,不仅把中俄创新投资合作推上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实现“一带一路”战略的纵深挺进,更见证着哈尔滨“向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要发展”的坚实步伐。

  创新居于新发展理念之首,是经济新常态下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成为哈尔滨实现新常态下新旧动能转换的最优选择,更是基于城市资源禀赋清晰认知的精准发力。

  在哈尔滨,科教资源的“长板”与成果转化的“短板”长期并存。在全国50城市科技竞争力排名中,哈尔滨列第9位,其中科技成果数量居全国第6位。但科技成果转化率并不高,“只开花不结果”的现象十分突出,科技“富矿”并未变成产业建设的“金矿”。

  如何破解这一矛盾?关键在于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突破口,实现科技与资本的对接,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前不久,标准排名和优客工场联合发布了《2016中国创新创业报告》。报告显示,在创业融资金额前35位的城市中,东北只有哈尔滨入选,名列第11位,创业融资金额为22.64亿元,占整个东北三省的71.3%。

  “省党代会报告提出‘以创新引领转方式调结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切中哈尔滨乃至全省振兴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指出了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必然路径。”哈尔滨市科技局局长李志杰说。

  李志杰表示,哈尔滨市将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以科技创业引领大众创业,深入实施科技创业三年行动计划,着力将科技创业打造成科技成果转化的主渠道、大学大所科技人员参与地方建设的主渠道和高校毕业生留哈创业就业的主渠道,加快将富集的“校所资源”培育成富裕的“校所经济”,努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创新不停,发展不止。预计到“十三五”末,全市研究开发投入占GDP比重将提高到2.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

  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哈尔滨提出,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努力做好“三篇大文章”,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在哈南工业新城,长安福特哈尔滨基地汽车生产线正日夜运转,平均不到10分钟就有一辆新车下线。

  进入5月份,长安福特哈尔滨基地月产能已经提升到7500台,这是其收购哈飞汽车后迎来的生产高峰。在企业周边,以长安福特为中心落户各类配套企业已经达到20余家,一个汽车全产业链正在哈南工业新城加速形成。

  “哈南工业新城现已建成省内最大的现代产业集聚区。”平房区委书记、哈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刘兴阁说,“全面推动工业扩量升级,必须坚持创新驱动、项目牵动,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

  哈南工业新城正是哈尔滨落实省党代会精神,以科技创新全面推动工业扩量升级的一个缩影。

  哈尔滨提出,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做好“三篇大文章”要求为统领,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改造升级“老字号”。实施“中国制造2025”哈尔滨行动计划,重点推动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石化等传统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技术创新和改造力度,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加速过剩产能市场出清,有序推进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工作;

  ——深度开发“原字号”。依托丰富的农牧业资源,重点发展高品质食品、乳制品、畜牧产品,推动食品产业品牌化高端化发展;

  ——培育壮大“新字号”。瞄准产业链高端,重点培育壮大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智能装备及机器人、增材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制造与服务的系统集成与融合发展。

  据悉,从今年起,哈尔滨将重点发展汽车、机器人、燃气轮机等具有竞争力的优势板块,预计到2020年,这些优势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亿元;到2025年,达到3500亿元。哈尔滨制造业综合水平进入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前10位,整体迈入“制造强市”行列。

  “通过坚持创新引领、强化项目支撑、提升质量品牌、推进开放合作,哈尔滨致力推动工业发展由制造向创造、由速度向质量、由产品向品牌加快转变。”哈尔滨市工信委主任滕幼平说,“在这一过程中,哈尔滨也将完成由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的华丽转身。

  治理结构扁平化、行政审批清单化、要素配置市场化。哈尔滨新区提出,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和释放活力,打造龙江振兴最具活力增长极和最具潜力创新高地

  “以前,居民开个社区仓买办食品许可证,到区里审批需要20个工作日,现在街道办就可以审批,时间也压缩很多。”新成立的松北区松安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刘瑶说。

  变化,来自哈尔滨新区敢闯敢试、先行先试的体制机制创新。

  哈尔滨新区松北高新技术片区在全国首推“区街一体化”改革,让街道变基层贴身小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现权力“”“”分离;功能区改革则以打破体制的方式重塑创新服务生态。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其终极目的,是以更加优良的政务环境,来释放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加快培育区域发展新动能。

  “省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发挥哈尔滨新区先行先试引领作用’,这是哈尔滨新区承载的历史使命。”市委常委、松北区委书记高大伟说,“要落实省党代会的部署要求,必须自觉将各项工作纳入龙江全局精心谋划、精准定位、精确对标,以改革创新构建新体制新机制,不断为全省全市改革发展积累新经验、作出新示范。

  一场从上到下的“放管服”改革在哈尔滨新区掀起“创新风暴”。

  “区街一体化”街道体制机制改革、“三张清单一张网”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功能区改革……哈尔滨新区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下移行政管理重心、创新服务企业机制。

  如今,“”的效果在持续显现,“”的制度更加健全,“”的链条日益完善,一个扁平化高效政府的面孔日渐清晰。

  哈尔滨新区提出,要坚持先行先试、敢闯敢试,构建运行高效、充满活力的新体制和新机制。按照“治理结构扁平化、行政审批清单化、要素配置市场化”的改革方向,着力深化管理体制、审批制度改革,创新用人、金融、招商等体制机制,打造群众满意度最高、获得感最强,动力强劲、活力迸发、魅力四射的新区。

  哈尔滨新区还将以体制机制创新,打造法治环境良好的新城区。通过进一步深化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重点的综合配套改革,持续完善“双随机”“全公开”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新型市场监管体系,逐步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全力打造全省行政审批效率最高、制度性交易成本最低、市场化营商环境最好的城区。

  “以哈尔滨新区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双创示范基地为契机,我们将率先在制度创新、模式创新、优化服务上取得突破。”高大伟说,“加快把哈尔滨新区打造成龙江振兴最具活力的增长极、最具潜力的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