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空笼罩之下 玉米颓势难改

25.08.2015  11:08

  一方面美农报告利空,国内粮源充足,整体供应宽松,另一方面,下游需求依旧疲弱,难以形成有效提振,加之替代商品的弱势拖累,预计玉米期价或将颓势难改。

  一、美农报告利空,国内供应充足

  美国农业部8月供需报告数据显示,美陈作玉米库存为17.72亿蒲式耳,略低于上月预估的17.79亿蒲式耳,但报告预估2015/2016年度美国玉米期末结转库存为17.13亿蒲式耳,高于上月预估的15.99亿蒲式耳,亦高于市场预期的14.24亿蒲式耳。与此同时,预计今年玉米单产为168.8蒲式耳/英亩,高于上月预测的166.8蒲式耳/英亩,也是历史次高纪录,报告还预估了2015/2016年度美国玉米产量为136.86亿蒲式耳,高于市场平均预估的133.18亿蒲式耳,亦高于上月预估的135.30亿蒲式耳。从上述数据来看,陈作玉米库存基本符合预期,但新季度玉米库存明显高于市场预期,从这一角度来看,USDA8月供需报告对玉米市场形成利空效应。

  国内玉米市场方面,粮源也较为充足,政策粮拍卖相对清淡。今年6 月份,国家继续向市场投放存储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地区的临储玉米,并向市场销售安徽等销区存储的跨省移库玉米。由于进口替代品大量激增,用粮企业对国产玉米消费明显萎缩,加上用粮企业库存相对充裕,市场粮源多于上年同期,政策性库存玉米的需求下降,成交量显著低于上年同期。今年国家自 4 月 9 日开始向市场竞价销售政策性玉米,较上年提前了 6 周,截至 6 月 26 日实际成交量仅 299.5 万吨,远低于去年同期的成交量,去年国家自 5 月 22 日开始向市场竞价销售政策性玉米,截至 6 月 26 日的 6 周时间内累计成交 754.6 万吨。2012 年以来,我国已累计收购临储玉米约 1.84 亿吨,而累计竞价销售成交临储玉米仅 3073万吨,国家库存不断增加,仓储压力加大。东北港口玉米收购价格继续小幅上行,东北深加工企业市场收购量继续有限,华北玉米市场稳中承压,南方销区玉米行情稳定。东北产区,吉林四平地区玉米购销清淡,多数企业已不再收购,华北产区,河北秦皇岛地区、深州地区及保定地区玉米价格暂稳。南方销区,江苏南京地区玉米市场行情稳定,禽料玉米居多,东北粮散船报价2520元/吨(龙潭港),到厂2570-2580元/吨,中小型客户居多,市场需求低迷。

  图1:近期国内港口玉米均价

  二、下游需求依旧疲弱,难以形成有效提振

  尽管当前全国生猪平均价格持续上涨,价格处于相对高位水平,统计数据显示,生猪平均价格总体保持上涨势头,截至8月14日,22个省市生猪平均价格为18.38元/千克。但生猪存栏量以及能繁母猪存栏量等养殖市场指标性数据均处于相对低位水平运行,这意味着生猪养殖市场对饲料以及饲料原料的消耗进度有所放缓,国内生猪养殖业状况依然未发生实质性的恢复和改善,饲养市场恢复仍需时日,终端市场消费依旧不佳,加之新季春玉米集中上市,饲料企业整体采购原料心态偏谨慎,多以随用随买为主。

  与此同时,需要我们注意的是,生猪价格上涨并非需求放量带动,而是生猪存栏量维持在较低水平,导致其供应生猪能力偏弱所导致。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7月份,我国生猪存栏量为38538万头,较上月的38461万头增加了122万头,但较2014年7月份的43024万头大幅下降了4486万头,总体来看,生猪供应能力下降可见一斑。当前,猪粮比处于盈亏平衡点6之上,截至8月5日当周,全国大中城市猪粮比为7.5,猪粮比的企稳向好有利于提振养殖户的补栏积极性,这或在一定程度上也预示着包括玉米在内的饲料原料远期需求向好。但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亦处于低位水平,截至2015年7月份,其存栏量已跌破4000万头,为3876万头,较上月的3899万头下降了23万头,亦较2014年7月份的4538万头大幅下降662万头,这表明市场供应仔猪能力下降,这推高了全国仔猪平均价格,截至8月5日,全国仔猪平均价格为33.55元/公斤。与此同时,能繁母猪存栏量的下降也意味着生猪存栏量供应来源趋窄,不利于其存栏量的可持续性增加,进而不利于对饲料的消耗。总体来看,生猪存栏量等养殖市场关键性指标数据当前处于低位水平,这不利于对饲料原料的消耗,饲料终端需求仍不理想,故而生猪养殖业对饲料原料行情的推动作用有限。

  图2:生猪存栏量与猪粮比走势

  图3:能繁母猪存栏量与全国仔猪价格走势

  三、替代商品维持弱势,间接拖累玉米行情

  从相关性来看,玉米与豆粕、小麦、高粱等都有着一定的替代关系,所以其价格走势必然会相互提振或相互拖累。美国农业部预期2014/15年度,国内进口高粱700万吨,进口大麦600万吨,此外进口猪肉折合玉米300万吨,替代进口大量增加,将持续施压玉米市场。海关数据显示,6月国内进口大麦97.5万吨,1-6月份共进口536.3万吨;6月进口高粱108.7万吨,1-6月进口共进口535.5万吨。进口替代品给予玉米价格的冲击力度将增强,替代效应增加,拖累玉米价格的走势。再看同为饲料的豆粕与玉米,二者均是制作饲料的原料,具有相互替代效应,属于相关产品范畴。

  8月USDA 作物供需报告给豆类市场带来了重大利空,美豆新季产量及库存意外不减反增,均明显高于预期,此次报告完全出乎市场的预料,美豆价格也一度回到900美分一线附近,令市场充满了弱势氛围。当前,进口大豆到港量规模庞大,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进口大豆为950万吨,1-7月份大豆进口总量为4466万吨,累计同比增加7.1%。另据天下粮仓网的统计数据显示,8月份国内各港口进口大豆预报到港为130船825.3万吨,9月份大豆到港最新预估为700万吨,10月份大豆到港量初步预期在580万吨,截至8月14日,我国进口大豆的港口库存为5685240吨,其走势如图5所示。8月份需要消耗的大豆量较大,据天下粮仓网的统计数据,8月上半月国内大豆压榨量大概在325万吨,因此,8月中下旬油厂开机率将重新保持在超高水平,才能消化如此大的大豆到港。截至8月14日当周,国内油厂开机率有所提高,但由于天津部分油厂停机,使得当周压榨量低于预期。统计数据显示,当周全国各地油厂大豆压榨总量为1649200吨,较上一周的1550300吨增长6.37%,大豆压榨产能利用率为52.58%,较上一周的49.43%增加3.15个百分点。而当前油厂的压榨利润尚可,以江苏进口大豆为例,截至8月14日,其压榨利润为129元/吨。油厂在大豆货源得到保障以及压榨利润尚可的前提下,其压榨意愿和动力均较强,这也就意味着油厂高开机率水平将得到维持,从而使得豆粕供应量将会趋于宽松,近几日豆粕期价更是连续下挫。以上替代商品持续偏弱的局面,必然会拖累玉米走势,对其形成另一层面的利空效应。

  四、后市研判及操作策略

  综上所述,一方面美农报告利空,国内粮源充足,政策粮拍卖清淡,整体供应宽松,另一方面国内生猪养殖业状况依然未发生实质性的恢复和改善,饲养市场恢复仍需时日,终端市场消费依旧不佳,饲料企业采购谨慎,难以形成有效提振。此外,替代商品维持弱势,也间接拖累玉米行情,因此笔者预计在此利空阴影的笼罩之下,玉米期价颓势难改的概率较大。操作策略上,笔者选择逢高做空,遇反弹离场观望,择机再布局空单的交易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