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徘徊在孩子心门之外

10.07.2014  17:16

  日前,因考试成绩不理想,怕被父母责怪的哈尔滨16岁初三女孩小娇离家出走10多天后,终于被找到。还有一名才11岁的女孩离家出走,上了客车后,被细心的司机发现并报警。记者在微博搜索“少年离家出走”字样,仅一周内的“离家出走”事件帖子就达几十条,出走者多为十几岁的少男少女,出走原因多和学习成绩、与家长争执有关。心理专家分析认为,每一个孩子的“出走”必然有其心理变化的过程,是长时间不满、压抑的结果,家长应从沟通方式以及对孩子的期望值方面进行调整,避免“逼走”孩子的事件发生。

    一巴掌打跑了孩子的心

  “我至今仍深深后悔,那一巴掌,差点打断母女情。”市民刘女士的女儿娜娜今年上初三,去年暑假前,娜娜离家出走,三天后,刘女士的一个朋友在一家烧烤店发现娜娜在做服务员。娜娜离家出走前一天,因考试不理想,母女俩发生争吵,情急之下,刘女士打了女儿一巴掌,甩下一句“你这辈子没啥出息了”。第二天,娜娜没回家。女儿被找回来后,学习仍很努力,却很少和父母谈心。怎么恢复母女之间的感情,刘女士努力了一年还没找到答案。

    “出走”的心有多少父母能懂

  “每学期考试前后,都会出现出走小高峰,学习,成了中国家长和孩子关系爆炸的导火索!”哈医大四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张磊晶分析说,家长觉得孩子出走是太矫情,威胁父母,却看不到孩子出走背后的真正原因,实际每一次出走,之前孩子都会经历很长时间的心理变化,遗憾的是,多数父母没有注意到。

  父母们抱怨:“我们将所有精力放在孩子身上,除了学习,什么也不要他管。”其实,正是这种“学习高于一切”的教育理念,“绑架”了孩子的身心发展。过度的压力造成青春期少男少女的叛逆甚至心理疾病,一句话、一件事就会演变成“出走”事件。

  孩子离家出走了,焦急的父母为了早点找回孩子,开始通过网络、媒体公开孩子的照片及个人隐私,而这一过程,无疑是对孩子造成的“二次伤害”。

  张主任说,他接触的患者中,就有离家出走后被父母找回来的孩子出现更严重的心理问题。在心理干预下,孩子说因个人信息被公开,深感丢人,所以抬不起头来,更加少言寡语。

    以平等的心态倾听孩子的心

  张主任告诫家长,每个孩子智力和能力不同,不要按照统一标准要求孩子。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让孩子懂得成功的过程就是幸福的过程,成绩不是最重要的,即便孩子发生早恋现象,也要以提醒、讲道理的方式帮助孩子正确处理,而不是“命令”甚至“勒令”。其实,家长和孩子是平等的,如果家长能以做朋友的心态和孩子沟通相处,“离家出走”的悲剧一定会大大减少。(哈尔滨日报记者 张雪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