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抚远迎接祖国第一缕阳光

09.09.2014  19:45

      核心提示

        抚远——华夏的东极,祖国最早迎接太阳的地方,素有“华夏东极”和“东方第一县”之美誉。以盛产鲟鱼、鳇鱼、大马哈鱼、“三花五罗”等名优特鱼而闻名遐迩,是“中国鲟鳇鱼之乡”、“中国大马哈鱼之乡”。抚远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生态环境优美,绿色覆盖面积在70%以上。中国最大湿地——三江湿地,位于抚远县境内,湿地面积300万公顷,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抚远县旅游资源丰富,“华夏东极”、“淡水渔都”、黑瞎子岛、三江湿地、界江风光等旅游名片享誉海内外,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造就了抚远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近年来,抚远成为旅游爱好者探幽访胜的理想之地,也成为旅游产业开发的一片黄金地带,特别是抚远东极机场顺利通航,标志着抚远铁路、高速公路、深水港、航空立体化交通网络得到全面完善,制约发展的交通瓶颈彻底破除,旅游业迅速发展。截至目前,今年抚远县已接待中外游客40余万人次,旅游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立体交通网  喜迎八方客

        抚远地处祖国陆地最东端,是最早将太阳迎进祖国怀抱的地方。到抚远乌苏镇太阳广场观赏“中国第一缕阳光”,访“东方第一哨”,登南山观日落,赏界江风光,成为各地游客的乐游之处。

        夏季,北京时间2时15分,晨曦映红了乌苏镇,旭日从两江交汇处涌出,“沧海浴日,金轮晃漾”的奇观令人难忘。乌苏镇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与俄西伯利亚大铁路在远东地区最大编组站卡杂科维茨沃隔江相望,三面环水,树木苍郁,景色宜人。这里也是大马哈鱼的产区,每年九月中旬,进入捕鱼期,镇上住满了渔民和商贩,鱼市红火。1984年8月,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到乌苏镇考察时,为乌苏镇哨所题词“英雄的东方第一哨”,这一题词后来被建成了纪念碑矗立在哨所。目前,乌苏镇已成为著名旅游景区,引来大量国内外游客。

        而太阳广场是近年建成的我国陆地领土最东端的地标性景观,同时也是观赏日出的绝佳之地。太阳广场所在的三角形河口沙洲状如军舰舰艏,劈波斩浪,将乌苏里江分为主航道和抚远水道两股,以“起航”为总体景观意象,以东极极标雕塑为桅杆,以昂然挑起的河口观景广场为舰艏,象征着中国这艘巨轮正起航驶向东方。广场上错落分布着  “民族魂”旗帜雕塑墙、广场主雕塑、华夏东极极标、河口广场等四组景观,包括大小31个项目,将文化创意与自然风貌巧妙契合,形成恢弘大气、寓意深刻的精品人文景观。

        随着抚远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的形成,陆续开通了哈尔滨至抚远的旅游专列、北京至抚远的旅游专机,神秘的东极抚远敞开怀抱,成就了越来越多的内地游客向往已久的东极之旅。

        一岛跨两国    湿地景观美

        黑瞎子岛又名抚远三角洲,俄罗斯称大乌苏里岛,位于乌苏里江和黑龙江的汇合处,岛屿总面积约335平方公里,与长江入海口的崇明岛面积相当,约达香港的1/3、澳门的12倍。根据《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黑瞎子岛西半部隶属于中国黑龙江省,东半部隶属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2008年10月14日,中俄两国在黑瞎子岛举行了中俄界碑揭牌仪式。该岛面积中的171平方公里归属中国所有,从此形成了“一岛两国”的独特格局。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黑瞎子岛旅游名镇建设进展迅速。黑瞎子岛湿地公园被列入国家级湿地公园名录,日均接待游客600人次,夏季旅游高峰期可达3000多人次;祖国最东端门户的地标性建筑通岛大桥——乌苏大桥已落成通车,该桥长1600米,为世界上首座大挑臂钢箱结合梁斜拉桥。黑瞎子岛景观大道东起点,也是黑瞎子岛至三亚高速公路起点地标性建筑——东极宝塔,主体工程已完工,该项目总投资2.3亿元,总建筑面积约7140平方米,预计今年内可全面竣工,届时东极宝塔将成为俯瞰黑瞎子岛的绝佳点。

        随着黑瞎子岛的开放和开发,强烈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到此领略“一岛两国”、“原生态湿地”、中俄国界东段界桩揭幕仪式原址和259号界碑等独具特色的景观。特别是夏季,花草繁茂、水天相映的黑瞎子岛湿地公园风景绮丽,游客漫步在环形栈道上,欣赏着自然风光,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格外惬意。湿地公园占水面积1.2平方公里,总投资1760万元,全长2256米的漂浮式木栈道,采用浮筒加木结构材料建设,实现了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统一。公园以水和湿地景观为主体,通过以木栈道组织游览路线,木栈道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大循环1600米,小循环900米,栈桥游线内共设有5个休息木平台和六角亭,登上7米高的木质阁楼观景平台,可一览全部湿地景观。

        黑瞎子岛坐拥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怀抱,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祖国东极。依据黑瞎子岛丰富的自然、历史旅游资源,除“生态游”、“湿地游”等品牌线路,抚远县还开发出“乘船观岛游”旅游线路,每日都有千余名游客在乌苏镇码头乘坐游船畅游大界江,眺望一岛两国,领略别样风光。同时,借助黑瞎子岛“一岛两国”的独特优势,抚远县旅游部门积极完善旅游精品线路,充分释放抚远在国内旅游线路重要节点作用,水、路、空立体化交通网络的逐渐完备,以及大量的国际国内旅行社机构的入驻,密切了抚远旅游经济与全国各地的联系与合作,形成了全国各地游客通过旅行社等机构报团到抚远旅游的新模式。随着抚远旅游业规划的完善和拓展,黑瞎子岛一日游、中俄界江环岛游、抚远民俗文化游、“东极日出印象”、“抚远至哈巴一日、两日、三日游”等贯穿抚远旅游景区景点的陆路旅游线路,以及通过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圣彼得堡、莫斯科至北欧旅游的热点线路,让抚远成为了链接国内外旅游的重要枢纽。

        探赫哲民俗  赏文化盛宴

        抚远,自古以来就是肃慎、挹娄、女真、赫哲等各民族的聚居地,他们世代生息和繁衍在这片土地上,并创造了光辉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这里,至今城子山“莽吉塔”故城遗址、亮子新石器时期原始人类生活遗址、生德库辽金遗址仍保留完整,留下了珍贵的历史遗存。据专家考证,与黑瞎子岛隔江相望,位于黑龙江右岸城子山上的“莽吉塔”故城遗址,为明代“海西东水陆城站”五十五城中的第十城,是三江地区先民与外界进行商贸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其意义不逊于“丝绸之路”,堪称“中国东北方的丝绸之路”。厚重的历史积淀,为抚远山水注入了特殊的人文因子,乌苏镇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

        一曲《乌苏里船歌》传唱大江南北,让全国人民熟知赫哲族这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抚远县乌苏镇就是赫哲族人世代生活的美丽家园。为了传承和发扬赫哲族文化,通过旅游业带动赫哲人转产致富,从2009年开始,抚远县在省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加快赫哲族文化新村建设。在赫哲新村,游客可以入住赫哲族人开办的家庭旅馆,欣赏赫哲族传统的音乐舞蹈、鱼品制作,在风景别致的乌苏里江畔品尝美味鱼宴。

        抚远与隔江相望的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之间从过去较为单一的商贸往来,延伸到两国官方和民间的教育、文化艺术、体育及社会活动的诸多方面的合作交流。2014年首届中俄青少年交流营活动、中俄太阳岛—黑瞎子岛橡皮艇拉力赛、“巡游母亲河·爱心抚远行”专业摩托艇队巡游活动、“2014黑瞎子岛——海南岛自行车百人万里大骑游”活动、“抚远·哈巴教育工作友好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以及哈巴边疆区歌舞团到抚远与当地文艺团体联袂演出,让中外文化在祖国东极激情碰撞,点亮了抚远这颗东极明珠,光耀东方。

        口岸经贸兴    异国风情浓

        抚远作为黑龙江省五大口岸之一,独特的地理位置折射出抚远城市发展的方向。作为祖国的一个门面和对俄经贸合作的桥头堡,抚远不断提升城市品位,以建设“山水园林城市”为目标,在城市规划、城市建筑风格以及打造“三区一体”现代化新兴城市大格局中彰显中西文化融会贯通的风格,中外游客到这里既能感受到浓浓的乡土气息,又能体会别样的异国风情。

        抚远县城区三面环山一面依水,登上城西海拔260米的伊力嘎山便能把黑龙江对岸的哈巴城市边缘风貌尽收眼底。近些年,抚远的城市建设规划主推欧式建筑风格。如今,一座座欧式风格的楼房鳞次栉比,俄罗斯商业街、餐饮娱乐区、风情园、别墅群相对独立,又相映成趣。在提升城市品位的同时,抚远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服务功能区建设,青云国际商品展示中心、大大世贸,义乌商城、百货大楼等购物中心,为中外游客构筑了现代化、国际化的购物消费空间。

        抚远正发挥着对俄经贸“桥头堡”和“示范区”作用,抢抓“俄罗斯向东看”的发展战略契机,以黑瞎子岛保护和开发为核心,以构建“和谐繁荣口岸”为主线,加强口岸基础设施、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出台减免行政性收费、降低营业性收费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中外企业来抚远发展对俄经贸,吸引俄罗斯游客来抚远旅游购物。今年5月6日开关至今,抚远口岸出入境人数已经突破10万人次,口岸呈现出客货两旺的态势。每天有上千名中外游客乘高速客船来往于抚远与哈巴罗夫斯克之间。身处抚远县城,时常会遇到开朗热情的俄罗斯游客微笑着用汉语“您好”跟你打招呼,犹如身在异国。当地商铺一片繁荣景象,俄罗斯游客奔走于大街小巷,成为最忙碌的购物观光客;也有针对国内游客开放的俄罗斯精品店,玲琅满目的俄罗斯商品陈列于店内,供人选购;夜晚的饭店、酒吧,中俄游客相邻而坐,举杯互祝,更有邀舞放歌的,别有一番情调。(祝司军 本报特约记者 张鑫)

编辑:张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