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官观剧】 《人民的名义》竟然是动态职务犯罪预防教程

19.04.2017  16:07
  随着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热播,各种评论也如约而至,有赞誉,也有吐槽。赞誉就不赘述了,不管是老戏骨的演技,还是剧情展现的故事情节,都算得上“一股清流”。吐槽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对剧中检察工作的细节表示担忧:比如说第一集搜查赵德汉的家和办公室,没有见证人在场,再比如陆亦可穿着检服戴着检徽就去咖啡厅相亲了;二是对剧中展现的“直男”价值观表示不屑,比如对待大龄业务精英陆亦可的婚恋态度等等。
  不过,我觉得《人民的名义》作为一部反腐题材类电视剧,还是释放了很多信号,不能不说是一部非常生动的职务犯罪预防教程。
  首先,这部剧表明了我国的反腐现状。一是腐败多呈窝案、串案,并且形式隐蔽,往往用经济手段掩盖真实目的。随着剧情的不断深入,从“一一六”事件出发,顺藤摸瓜地侦查牵连出城市银行行长、副行长欧阳菁,山水集团老总高小琴,汉东油气集团老总刘建新直至中国惠龙投资集团赵瑞龙和本剧的大BOSS赵立春,可见现在反腐都是“拔出萝卜带出泥”,腐败者多形成利益链条和利益集团,在腐败的漩涡中用经济交易等方式掩盖行受贿和贪污的本质。二是反腐“既打虎又拍蝇”。在剧中,不管是赵德汉(正处级)的小官疯狂受贿,还是赵立春(副国级)的权钱交易,最终都要接受法律的惩罚和制裁。不管是省委书记沙瑞金前期交代侯亮平一查到底的态度坚决,还是后期帮助侯亮平解决诬陷危机的暗度陈仓,都体现了中央反腐的力度和决心。三是反腐节奏加快。在剧中,汉东省检察院检察长季昌明曾提醒侯亮平:“要有大局意识,我们手里不仅有陈海的案子,还有很多中纪委移交的线索……”从季昌明提到的数量和焦虑程度来看,我们现在的反腐节奏明显加快,从初查、立案到侦查终结的周期有所缩短。
  其次,这部剧分析和表达了腐败产生的原因。一是内因,个人内心的欲望。本剧中公安厅厅长祁同伟的形象刻画和演绎得非常深刻,他的那句“邻省的公安局长都是副省级,我为什么不可以”暗示了他会在职务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他的内心充满对财富和权力的渴望,为了拥有财富和权力,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正是所谓的欲壑难填。二是外因,监管的不到位。本剧中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在省委会议上提出一个疑问“我们的干部人事考核制度为什么没有落实”,本剧中也多次提到“政治资源”,这不仅是易学习这样的好干部的悲剧,也是祁同伟这样的干部走上不归路的外因——“人治”的越位,监管的不到位,因此“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就尤为重要。
  最后,这部剧警示干部不要走上腐败的道路。赵德汉日常生活掩饰再到位,也难逃最后哭倒在钞票堆上、锒铛入狱。变身出逃的京州副市长丁义珍在飞机上开瓶香槟庆祝自由,到了美国以后在黑社会的威胁下打扫厕所、刷盘子,即使到了非洲也没有摆脱被恐吓的命运,不知道他想到自己在飞机上的那句“celebrate freedom”,心里又是什么滋味。上演了拒捕自杀闹剧的刘新建,或许从来没想过,窗外还有一支狙击步枪时刻瞄准着自己。一心要胜天半子的祁同伟在那个曾经走过鬼门关的村子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不知道那一刻他是不是明白他所要的权力和财富都是水中花、镜中月。剧中每一个“伸出手”的角色都难逃法网,不管是法律制裁还是自我了结,在人生的舞台上都是凄惨落幕。
  《人民的名义》整部剧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职务犯罪没有坐享其成,只有作茧自缚;没有理所应当,只有如坐针毡;没有侥幸逃脱,只有法网恢恢;没有天长地久,只有喟然一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