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力度不断加大 走出去的人才纷纷回到哈尔滨

14.02.2019  23:52

  春运还在继续,文峰已经不再是其中的一员。想起往年此刻,他不是奔波在哈尔滨至深圳的路上,就是在深圳的办公室里加班至半夜。今年春节后,他从容开工,按时下班回家和父母共进晚餐,每天享受团圆。他深深感到,半年前从深圳辞职回到家乡哈尔滨是一个幸福的决定。

  北上广深是年轻人都想去闯一闯的城市。而这两年,一些闯过了、感受过了的哈尔滨人,因为不同的原因作出了一个共同的选择——回到哈尔滨。

   A  更有归属感

   不想一辈子都挣扎在生存线上,她为了希望回到哈尔滨

  32岁的吴迪辞去北京的工作回到哈尔滨。虽然收入比以前少了一半还多,但她却说:“我现在过得很踏实。

  2009年,拥有工程管理和法学双学位的吴迪从东北林业大学毕业,被北京的一家央企录用。“当时觉得我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幸运的人,刚刚毕业就能到大型央企工作。

  刚刚参加工作的吴迪,像所有怀揣梦想去北京工作的年轻人一样,不停地加班,希望用勤奋和努力在北京站稳脚跟。

  “到北京的第一年,各方面我都很不适应。工作节奏快,生活成本高,有时为了一项工作经常加班到半夜甚至凌晨,第二天还要按时上班。可即使这样,还是感觉在工作上与别人存在差距。”为了节约开支,吴迪选择了一套合租房。这套不足百平方米的民居被分割成6个房间,她住在租金最便宜的阳台上。

  第二年,吴迪离开了那家央企,跳槽到一家总部在北京的房地产公司。工资从原来的几千元涨到了近万元,工作从文员变成了部门主管,但吴迪的生活并没有太多改善。“北京的消费比较高,每天的伙食费就要70多元,一个月2000多元。每月房租需2000多元,仅这两项就几乎用去了我工资的一半。还有交通费和一些生活必要开支,除去这些费用,我每个月的工资基本剩不下什么。可以说那些日子,每天我都在为生存而奔波。还要随时担心公司裁员,重新找工作。

  两年前春节回家,吴迪第一次有了想回到哈尔滨的想法。“那一次,我发现很多同学都买了车买了房,大家都有稳定的工作。而我虽然工作生活在一线城市,收入比他们高,但每天却还在为生存打拼。”吴迪说。

  “促使我下定决心从北京回来的另一件事是,我们公司有一位中层领导年薪几十万元,贷款在北京买了一套住房,可他每月的收入有一大半都用来还房贷。由于不能在北京落户,孩子只能送到私立幼儿园,每月的托儿费就要七八千元。为了保住这份收入,他不得不和我们这些年轻人一样每天加班加点地工作,他的生活状态并不令人羡慕。”吴迪说,“即使我在若干年后能够成为公司的中层,我也将面临他现在所遇到的一切问题。

  吴迪开始在网上留意哈尔滨的招聘信息。她发现哈尔滨的招聘情况和以前有了很大不同,招聘的单位多,岗位也不再像以前大多是服务员等低端岗位,很多单位都在招聘管理人才。

  吴迪下定决心从北京回到哈尔滨,应聘到哈尔滨交通集团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现在任这家公司的综合发展部部长助理。

  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党务工作部部长聂维江介绍,企业为了长远发展,近年来引进了很多高端人才,这其中很多人都有在央企和国内知名大公司的从业经历。这些人才为公司的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B  寻找幸福感

   家乡的生活节奏和人文环境,让他感觉到这才是生活

  半年前,文峰从深圳回到了哈尔滨,年薪从30万元降到了15万元,不过文峰仍然感觉,自己还是应该回来。

  2016年从吉林大学电子信息专业研究生毕业后,文峰去了深圳,成功入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年薪超过了30万元。虽然他对南方的气候和人文环境不太适应,但依然勤勤恳恳地工作着。“2018年父亲生了一场病,家里就我一个孩子,一直在读书,工作后能挣钱了,可是却在遥远的南方,也没能回报父母什么,父亲生病后,我第一时间辞职回来了。

  文峰很快在哈尔滨的一家科技公司找到了工作,年薪15万元。“刚回来时是为了父母,但慢慢体会发现回到哈尔滨工作也挺好的。”文峰说,除了气候,深圳工作和生活节奏都很快,“那边一般都是上午9点多钟上班,晚上加班很普遍,晚饭得后半夜才能吃上,生活节奏全乱了,完全不是早出晚归的正常生活方式。

  文峰说,回来能照顾父母,承担做子女的责任,是感到最欣慰的事情。同时,正常的生活节奏和熟悉的人文环境都让他感受到幸福。

   C  获得成就感

   丈夫被高校引进妻子考上公务员,博士夫妻一起回到家乡

  回到哈尔滨工作后,不但有房有车,生活工作稳定,还特别有成就感,这让刘冲夫妇一点都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刘冲跟妻子孙敏都是1984年出生的,在北京一起读的大学,毕业后也都留在了北京。刘冲在北京一家科研机构工作,孙敏在一家私营企业搞技术,尽管两个人都取得了北京户口,可是工作了好几年,也没能在北京买下一套房子。于是,两个人萌发了回哈尔滨工作的念头。

  刘冲和妻子的父母都在哈尔滨的外县,有了回来工作的想法就开始四处找工作。很快,拥有博士学位的刘冲被哈尔滨一所高校作为人才引进,不但给了年薪几十万元的待遇,还给了一套学校院内家属楼的免费使用权。“在北京奋斗了七八年都没有房子,回到哈尔滨立即有了住所,实在让我很意外。”有了住所,妻子孙敏也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一家省级单位技术岗位的公务员。一个在大学当老师,一个考上了公务员,不但收入稳定,工作也让很多人羡慕,这让他们顿时觉得有成就感。

  “在北京,像我们这种高学历的人有很多,找到一份工作并不难,但是想要买房子扎下根就很难了。我们都觉得选择回到哈尔滨是正确的选择,不说自己多有优越感,起码觉得自己在这个城市里有一定的身份和地位。”现在刘冲夫妇已经买了新房子,正在考虑送孩子到哪所小学读书。刘冲坦言:“哈尔滨的中小学教育都很好,大学也不差,留在哈尔滨完全不影响孩子的成长,我不觉得自己回到哈尔滨后比在北京工作的同学差,反而觉得自己生活得比以前更好了。

   D  增添安定感

   哈尔滨收入稳定朋友多,她没理由继续在外漂了

  1986年出生的徐蕾已经回到哈尔滨工作3年,她身边的同学和朋友都在张罗着给她介绍对象。“我在广州漂了7年,一直在培训班里给人打工,买不起房、买不起车,后来一想自己是个女孩,还是回到父母身边,稳定一些才好。

  徐蕾就读于湖南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2009年毕业后就去了广州找工作。想成为正式编制的老师很困难,于是她开始在别人开设的培训班任教。“工资待遇都不错,可是买不起房子,也总是一直在漂着,总觉得这个地方不是自己的家。”于是,2016年徐蕾回到了老家五常市。

  凭借着自己多年的培训经验,徐蕾开设了一个培训班,干了一年,觉得五常城市太小了,于是来到了哈尔滨,在一家大型培训机构当老师,薪资待遇都不错。“我家子女多,父母不需要我照顾,但是我总觉得自己是个女孩,还是稳定最重要,而且自己年纪不小了,回哈尔滨不但同学朋友多,起码对象能好找一些。

  在哈尔滨工作了3年,加上以前的积蓄,徐蕾想买一辆代步的汽车,而且正在四处看房子,准备买一套房子自己住。“我在广州工作了7年,根本没想过在那里买房子,太贵了。回到哈尔滨一看,我的积蓄完全可以买套小房子,买大房子首付也够用,而且我一个月挣的钱不少,在哈尔滨能生活得很好,没有理由继续到广州漂着,还是回家好,办什么事情都方便一些。

   E  带来满足感

   公司设在哈尔滨开销更节省,他还可以守在家人身边

  龚毅是个70后,在广州经营了十几年的箱包生意后,2017年将公司搬回了哈尔滨。这次回来是他对公司未来的另一次谋划。

  龚毅12年前只身到广州去经营箱包生意。“当时,全国的箱包经销商都从广州和河北白沟进货。我做的是批发生意,于是就在广州开设了公司。”公司成立之初,龚毅确实忙了好一阵儿。白天他要到广州周边的箱包生产厂家逐一看货,比较各个厂家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晚上根据订单给客户发货。经过近半年走访,他挑选了两家工艺精质量好信用高的生产厂家作为长期合作伙伴。

  “刚开始我向厂家订货需要先付钱,厂家后发货。时间长了彼此建立信任,厂家就先发货再收钱,价钱也由原来的一口价变成了根据订货量享受不同的折扣价。”龚毅说:“这个过程中,我的箱包销售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由以前单一坐等经销商上门,变成了微信联系,我在微信经销商群中将不同样式的箱包照片发出去,经销商根据喜好选择下单,我只要将不同经销商的订单整理好,按地址和发货量一同报给厂家,厂家就直接将产品发给经销商,中间根本不用经我的手。

  经过多年积累,龚毅现在的客户不仅有全国各地的实体经销商,还有100多个网络经销商。他们将订单发给龚毅,龚毅再将整理后的订单发给厂家,厂家将龚毅订购的货物发给他的客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产及销售链条。

  龚毅说:“当时选择在广州开办公司,主要是看中广州是全国箱包产品的集散地,能够吸引各地的客商。如今各地客商不用到广州就可以订货,我也就没必要再将公司设在广州了。

  龚毅计算过,如果按照现有的生产及销售链条经营,将公司搬回哈尔滨,每年仅房租和人工就可以节省50万元。

  2017年龚毅决定将公司搬回哈尔滨。为了这次“迁徙”,他将两张分别存有50万元的银行卡交给了两个长期合作的生产厂家。“为了让厂家放心,我将银行卡亲手交到了生产厂家的管理人员手里,对他们说,我每次订货都会单独支付货款,如果货款出现任何问题,他们随时可以从这张银行卡里取钱。”龚毅说。

  龚毅说,他每年在广州的收入大约150万元,除去开销剩下大约八九十万元。将公司搬回哈尔滨会损失一些客户,但却省下很大一笔开支。两项相抵,收入基本会维持不变,但却可以守在家人的身边,用更多的时间来陪伴他们。“同样的收入,我更愿意回到哈尔滨。

  安吾心处是故乡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邢晓明说,在一线城市有更多的资源和更大的机会,但是同样存在着更大的风险和压力,找到适合的城市,找到有归属感的城市,才是年轻人在生活工作中最好的选择。

  “在一线城市生活,有购房压力、竞争压力,部分城市还有落户压力。可能在一线城市有更大的优越感,但如果不是在这个城市长大的,很难有归属感。前几年,有一句话叫做逃离北上广,现在来看,有人去了北上广,也有一批人继续从那里逃离,去了二线城市或者回到家乡,重新选择适合的城市和生活方式。”邢晓明说,近几年,哈尔滨一直在大力引进人才,为了让从哈尔滨走出去的人才再次回归,无论是从落户、购房,还是子女教育问题上,都给予了大量的政策扶持,这也吸引了一批一线城市的人才回归到哈尔滨。他们回到家乡,获得更多资源,发展得挺好,又会吸引更多人才回到哈尔滨。(记者张明超 戴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