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利 “互联网+”激活一池春水

30.11.2016  14:36

  近年来,勃利县委、县政府瞄准新型电商产业,辅以政府强大引擎催发电商发展,上下联动,各显身手,使勃利县在全省领先跑出了“加速度”,一跃成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互联网+农村淘宝” 

  线上线下双“对流” 

  2015 年夏季,勃利县率先在七台河市成立了勃利县电子商务创业园。2015年底,和阿里巴巴集团合作的农村淘宝服务站在30个村庄落地生根,村里“淘掌柜”精挑细选,为乡亲们淘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及生产资料,令农民心生欢喜。互联网带来的变化不言而喻:孩子的书包更新了,老人的棉鞋更暖了,家里的电视更大了,田里的农具更好用了……农村淘宝服务站成为与村里百姓心贴心的“万能服务窗口”。 

  勃利镇九龙村村民土豆卖不出去,村民愁眉不展。县政府搭桥在“一亩田”电商平台发布信息,不到一周时间,积压的土豆被讷河一家粉坊收购。村民崔景昌高兴地说:“土豆不仅没烂到手里,还换回了现钱,电商这玩意太好啦!”不仅如此,村里的淘宝合伙人将村民黑土地上生产的绿色无公害大米、小杂粮、木耳等,通过网络进行宣传、销售,远销到北京、海南等地,卖上了好价钱,让农民喜笑颜开,他们领略了互联网的“魅力”。 

  勃利县把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作为“互联网+”的重要载体和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抓手,将在2016年底建成100个村级电商服务站,解决农村买难卖难问题。 

  截至目前,勃利县农村淘宝项目为全县村民代购58741单,总购买额785.34万元,为村民节省开支约45万元,位居黑龙江省东部第一;“618”家电促销活动中,该县共创造了215万元的营业额,位列全省第三、东部片区第一。74家个体和企业店铺在阿里巴巴开通上行网店;春耕时节农资农具总销售额98万元,排在黑龙江东部第一位,同时还有7个村淘服务站成功开通了旺农贷业务,为农民提供无抵押、无担保贷款累计47万元;村民手机APP安装量6716个,通过手机网络交易占30%;省内村淘农民采购汽车单日量第一名……营业成绩和开通上行网店远高于周边县市区。 

  一组数据显示出勃利发展电商带来的经济效益,去年以来,全县拥有各类网商、微商3000多家,网购量20多万单,线上、线下交易额突破7000万元。 

  今后,勃利将以农业企业B2C、服务业O2O为主,重点发展四大产业电子商务,力争3年内电子商务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5%以上。

  “互联网+创业创新” 

  游子返乡大显身手 

  勃利县双河镇生产村的农村淘宝服务站里每天都堆满了包裹,农村淘宝合伙人李忠彬告诉记者:“我的目标就是通过互联网创业、致富。”如今在勃利,像李忠彬一样怀揣着互联网梦的人越来越多。 

  李忠彬原本在广州物流公司工作,听说家乡招募农村淘宝合伙人,小伙子专门返乡了解农村淘宝。农村淘宝“让农村变得更美好”这句话打动了李忠彬,他毫不犹豫地报名并通过考试成为农村淘宝合伙人。小伙子通过以心换心的服务,赢得了村民的信赖。2016年年货节期间,李忠彬每天都产生几十个订单。他为乡亲们购买了年货大礼包、保暖内衣、红袜子、强光手电筒等小商品,也买到了电子产品、皮衣羽绒服、跑步机等大商品,均获得农民满意。他还为村民提供网上缴费、预订机票和火车票等多项网络充值服务,受到大家的欢迎。李忠彬和他的村淘服务站开业至今,累计为村民代购3500多单、总金额近50万元,粗略统计为村民节省近8万元。 

  “在外打工的那段日子,真的很想家。我要感谢农村淘宝,让我找到了人生支点。”青山乡青龙山村农村淘宝合伙人于显文如是说。他的农村淘宝服务站自2015 年12月28日开业至今,已经为青龙山村及周边的勃信村、大中鲜村和小中鲜村的村民们购物达70多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村淘高手”。于显文帮助村民崔明君买了一台498元的洗衣机,崔明君用后感觉很不错,动力大,洗得干净,就介绍给亲戚。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纷纷让于显文帮忙拍下同样的洗衣机,还连连称赞:“显文真能干,年龄不大,居然为村里作了这么大的贡献。”28 岁的于显文不仅帮助村民买到心仪商品,还帮助村民参与旺农贷解决资金难题,同时热衷于公益事业,令村民为其竖起大拇指点赞。 

  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下,勃利县“互联网+”快人一步,企业在互联网找到了合作伙伴和销售途径,农民登上了互联“网际快车”心花怒放,大学生找到了创业方向和用武之地,县域经济得到了转型发展。“互联网+”激活了小城一池春水,让勃利县焕发出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