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利 小浆果催生富民大产业

09.12.2015  09:36

  从一枚小浆果,到一个兴县富民的主打产业,二者之间的距离有多远?

  “只需5年!”勃利人回答道。

  蓝择幽谷 60%的浆果之王在勃利

  承接自然霜露,吸纳自然精华,蓝靛果——世界珍稀的纯天然绿色野生食用浆果,似乎特别青睐勃利这片吉祥之地。海拔1008米的界山、海拔997米的太平顶等群山簇拥的西大圈原始森林,蕴藏着10多个品种、3000吨左右的野生蓝靛果,使勃利县成为世界上野生蓝靛果现存资源最丰富、品质最好的原产地。

  全县野生蓝靛果资源区域保护面积7500亩,林阴下野生驯化蓝靛果栽植面积4500亩,连同人工培育新品种“蓓蕾”2100亩,全县蓝靛果年产量达700吨。

  “勃利县野生蓝靛果年产量占全国的60%。”在蓝靛果的核心产地红星林场,场长朱喜文说,“勃利县已成为蓝靛果的销售集散地,延边等地的蓝靛果也被长途贩运而来。

  蓝靛果是忍冬科多年生落叶小灌木,在北纬40度以北及一些高海拔地区零星分布,被称作“浆果之王”。我国从1980年开始对蓝靛果进行专项研究:蓝靛果不但具有滋补、药用功效,还能加工成食品、保健品,提取天然色素。因此被称为继蓝莓之后,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广阔开发前景的“新兴的第三代小浆果之王”。

  蓝图铺展 中国蓝靛果原产地之乡

  蓝靛果,是最先成熟的浆果,6月上旬就能填补水果淡季空白。人工培育的新品种“蓓蕾”,为大面积人工栽培创造了条件。早在20多年前,红星林场职工就在房前屋后进行人工移植;勃利县涌现出一批蓝靛果酒、饮料加工企业;我省多家农林科研单位进行蓝靛果研究。因此,蓝靛果产业基础雄厚。

  “蓝靛果就是浆果中的蓝宝石。”近年,勃利县把小小蓝靛果高擎在兴县富民的主导产业位置上,围绕“政府引导、科技支撑、市场运作”模式,举全县之力整合财政资金、出台扶持政策、集中生产要素、强化外宣,倾力推动蓝靛果产业发展。

  2012年,勃利县获得了“勃利蓝靛果”农产品地理标志,进一步划定蓝靛果保护区域5000公顷,涵盖全县11个国有林场。今年,勃利县成功申报了“中国野生蓝靛果之乡”。同时在红星林场50000平方米蓝靛果采摘园,成功举办了“首届蓝靛果采摘节”,数百位客商与10多家著名媒体参与活动中。

  勃利蓝靛果,迅速闻名全国。

  勃利县成立了蓝靛果种植协会,出台了《勃利县蓝靛果产业发展扶持政策》,重点扶持对蓝靛果产业具有引领作用的种苗基地,具有拉动作用的规模基地,具有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具有推动作用的营销网络,具有牵动作用的品牌建设。

  蓝靛果人工栽植一次性投入大,3年才能见效。为鼓励群众栽植积极性,勃利县对新建蓝靛果标准化生产基地,规模达1公顷以上,栽植“蓓蕾”苗木的,经验收合格,每亩补贴400元。通过政策引领,增加了种植积极性。

  大片的“蓓蕾”蓝靛果标准化种苗抚育基地、标准化生产基地,正以每年4500亩速度递增。到2018年,新增蓝靛果标准化规模基地将达到22500亩,蓝靛果年产量将达1万余吨。

  今秋,记者来到宏伟蓝靛果专业合作社,站在160公顷标准化示范基地,负责人介绍:预计栽植“蓓蕾”苗木50万株,5年后盛果期可产2000吨蓝靛果,鲜果产值可达4000万元。

  全县今年人工栽植蓝靛果全部坐果,实现原料产值6000万元。勃利县为产品注册了统一的区域品牌——“忍冬小子”,并借助互联网,将蓝靛果产品向全国销售。

  蓝胜于蓝 抢占全球新产业起跑线躲在深山人不识的蓝靛果,正在不断发酵升温。俄罗斯、日本及其他欧美国家高度重视蓝靛果品种选育和大面积推广。

  蓝胜于蓝——经过深加工拉长产业链的蓝靛果产品,其附加值更是大大超过了蓝靛果本身。

  “抢抓全球蓝靛果起步阶段机遇,在日益兴旺的第三代小浆果产业发展竞争中,抢占先机、确立优势。”勃利县拿出5年时间,去提高蓝靛果的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加快形成集蓝靛果繁育、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中国蓝靛果原产地之乡”的发展格局,真正打造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

  到2020年,勃利县将建成蓝靛果原料基地8000公顷,高标准有机认证基地500公顷;建成和培育两三个蓝靛果产业龙头企业,研发速冻果、干果、浓缩果汁,果酱、果汁、饮料等常规制品,果酒、高档果酒、花青素等高附加值产品;创立三四个有机蓝靛果产品品牌,蓝靛果加工产值将实现11.5亿元。

  同时,加强蓝靛果旅游产业建设,在西大圈国家森林公园,建设蓝靛果会所、广场、观光采摘园等项目,并建立蓝靛果研发中心……

  蓝图正努力变成蓝色的现实,小小蓝靛果,必将质变为浆果中的蓝宝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