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让“暴雨”谣言兴风作浪

22.06.2016  18:02
    带着无数夸张的惊叹号和诸如“传播正能量,拒绝冷漠!”“你的一次传播,可以拯救很多人!”等绑架道德的诱人标题,朋友圈的谣言几乎不需要腿脚就能长途旅行。     最近,一条“紧急通知”就在朋友圈和网络中迅速流传开来。该消息称,“今天晚上开始至明天有特大暴雨(有可能像1998年那么大的洪水),家有住危房和河边低洼地带、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旁的亲戚要赶紧通知,今明两晚到别处居住……大暴雨后自来水可能会浑浊两三天!车辆不要停在低洼地带。”     然而,花一两分钟检索一下关键词就会发现,只要换个地点,这场所谓的“特大暴雨”就能拥有海口、厦门、泉州、上海、泸州、黑龙江等多个版本。比如,一男子崔某把“特大暴雨”地点换成了牡丹江,就轻而易举制造了一条指向本地的谣言。6月16日,崔某因扰乱公共秩序,被警方依法处以行政拘留。     仔细看这些谣言,没有权威来源、缺乏科学数据支持,却大有朋友缘。在唬人的言语面前,一部分人好像丧失了科学判断的能力,对信息的真实性根本不加核实,甚至将其视为“善意的提示”,盲目地转发,殊不知自己轻信谣言、传播谣言的错误举动很可能引发一场恐慌。     的确,或许是1998年的洪水仍让很多人心有余悸,今年汛期到来之前,厄尔尼诺可能带来的影响已经让人们颇感紧张。但要想预测未来的天气,要考虑的不确定性因素有很多。越是在这种神经紧绷的时刻,越要保持谨慎和理性,千万不能自乱阵脚。在这个网络信息爆炸式传播的时代里,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动负责,因为你的一次点击转发,很可能会以难以想象的速度让更多的人吞下苦果,几年前的抢盐风波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同时,我国也有相关法律法规,对此做出明确规定。比如根据《气象预报发布与传播管理办法》规定,传播气象预报应当使用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提供的最新气象预报,并注明气象预报发布的气象台名称和发布时间,不得自行更改气象预报的内容和结论。知法、懂法、守法,保持理性,是我们抵御谣言最好的武器。如果遇到难以分辨的谣言,不妨多方求证一下,而不是不负责任地一转了事。

    当然,提高分辨信息真伪的能力不仅需要个人的求真求实态度,还需要媒体平台加强信息管理,将谣言及早“扼杀”在摇篮里;需要权威机构、专业人士和更多的媒体站出来,及时澄清事实,传播科学精神,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更需要相关部门依法加强监管,惩处不法行为,避免类似错误一犯再犯。(赵晓妮)


(编辑:张恒翀 编审:袁长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