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坊区执法局推行网格定点精细化管理

15.03.2016  10:58

  全市“百街万点促升级”开展以来,特别是“百日攻坚战”启动后,香坊区执法局针对长期以来困绕环境秩序提档升级的校园周边、商圈周边、市场周边、公交车站台等乱点乱象问题,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在10个办事处、部分地区先行实施了“网格化定点式管控”,初步实现了“空间上无盲区、时间上无盲点、管理上无死角”,一些问题突出的点位得到了有效治理,收到了良好成效。

  空间精细到点。“百日攻坚战役”开展以来,区执法局经过调研,对全区校园周边、医院周边、商圈周边、一二类街路、旅游通道等重点部位进行梳理,确定了和平路中医药大学门前、中山路省医院门前、乐松广场等50处点位为问题多发的重点、难点地域。同时按照不同点位管控难易程度划分为三类管理点位:把市场、公园等周边等易形成占道规模的相对较复杂的区域作为一类管控点位,采取“定岗与集中打击”相结合的办法。在整治初期,组织全局力量对上述管控点位进行连续、大规模的集中打击和清理,达到整治效果后,再交由驻街中队进行管控;把学校、医院、商圈等周边作为二类管控点位,采取“联合管理”的办法,与点位上的各单位建立“共建共管”合作机制。由驻街中队中队长负总责,与各单位签订共建共管协议,公示联系人,实施定岗轮流管控,问题突出时,双方共同治理;把公交站台、人员流量大的天桥等周边作为三类管控点位,对三类管控点位,由于管理难度不大,采取单兵或双人定点管控和机动巡逻方式进行经常性的管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这些措施,既有效解决了“你来我走”、“你走我来”的现象,又解决了人员少、执法资源浪费的问题反复反弹的问题,也解决了以往那种车轮滚滚、人在面上转、问题反复出的问题,实现了“空间上无盲区”的工作目标。

  时间确定到时。在以往的执法工作中,管控时间上容易被忽视,大多将管控的时间界定在早八晚五的时间段。区执法局通过调研发现:对于不同的点位,出现乱象的时间段各有不同。比如公交站台、建筑工地、大学门前等点位乱象出现持续的时间短,多在早餐、午餐和晚6点左右,一般持续时间1到2个小时;而医院、公园等周边点位乱象持续的时间长,甚至能持续一整天。区执法局根据不同点位、不同性质进一步精确细化“定点管控”的时间节点,即校园、医院周边分早(6:30-7:30)、中(11:00-13:00 )、 晚(15:30-17:00)三个重点时段进行定点;主要街路、市场周边下午至晚间(15:00-20:00)时段进行重点管控;商圈周边重点在下午晚间进行定点管控,使定点管控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同时在定点管控时间段内,区执法局还分别采取“中午错时换岗”、“延时定点管控时间”和“日勤夜勤无缝对接”的办法,保证各岗点执法人员换人不空岗,从而实现了“时间上无盲点”的工作目标。

  责任落实到人。为确保人员履职尽责,区执法局实施了“三级管理、一岗三责”的责任追究机制。首先明确在岗人员为直接责任人,对岗区内出现问题负直接责任;其次出现问题的中队领导负领导责任;第三,出现问题执法中队的包保机关科室负连带责任。区执法局提出“执法工作没有局外人”的工作理念,明确了从局领导到一般工作人员,人人都是定点管控的责任人,做到全局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达到全局干部职工履行职责更加细化到位,形成定点管控工作全局参与、齐抓共管、人人尽职的良好局面。为了保证让各级履行好职责,区执法局还通过全天候、不间断、多渠道的高密度检查,局指挥中心每天进行3次不定时的到岗到位情况抽查;机关5个检查组深入一线抽调各中队履职尽责情况等等,并每周进行通报。这些检查措施的开展,确保各执法中队严格按照全局部署开展定点管控工作,杜绝了空岗、漏岗现象,从而实现了“管理上无死角”的工作目标。

  网格化定点式管控工作开展后,区执法局的执法工作实现了“三大转变”:一是由被动性到主动性。以往的工作责任往往落在中队,很难追查到具体责任人。而实行定点管控后,每个点位都有了具体责任人,责任好查,也好追究,因此能够把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都调动起来;二是由粗放型到精细型。实行重点区域定点值守、重点时段全程监管的网格化点点管理管理后,提高了管理效能,做到了发现问题在一线、处理问题在一线、督查问题在一线、意见反馈在一线、检查验收在一线,实行对具体问题动态化管理,很多城管执法工作中的难点、盲点问题得到了解决;三是由强制到服务性。区执法局在重点区域先行设立执法点位,起到了“先入为主”和“执法提示”的作用。很多违章现象,尤其是流动商贩看到有执法人员在岗在位,就会主动规避,这样就相对减少了执法的必要性。(吴昌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