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结算“全国漫游”还需迈过几道槛?

15.04.2016  18:28
  现行医保报销制度,像一道无形的屏障,影响着一个特殊的群体——异地就医患者。不能报销或者报销比例低,垫付时间长,一次次跑腿,手续麻烦,是他们经常遇到的难题。

  区域互联易“全国漫游”难

  68岁的侯大爷是南京人,退休后随儿子在北京居住。侯大爷这种情况,需要填写一张《南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长期住外地人员登记表》,并在南京、北京两地相关单位盖好章,才能把在北京看病的票据寄回去报销。“每次都得攒够一定数量后把单据寄回去,还要担心票据在路上丢失或因盖章不全、单据不够而不能报销。”侯大爷说。

  为解决异地就医报销难这一“顽疾”,2014年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卫生计生委三部委曾明确提出,计划到2016年,全面实现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然而,目前大部分患者还是需要自己先行垫付,然后回到所在地进行报销。

  异地就医报销到底“卡”在哪儿?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医保筹资标准和水平不同、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差别很大,导致各地报销比例不一样、医保用药目录不一样。

  安徽省卫生厅农卫处处长夏北海举例说,湖北医保目录内某种高血压用药中标的品牌为广州白云山药业,而安徽省省级招标中标的品牌为吉林通化。这样一来,湖北籍的病人在安徽医疗机构服用白云山此类降压药,就不能报销。夏北海说,为了分级诊疗,不少地方会尽力将病人留在本地治疗。“比如,上海、南京等地经济较发达,医生收入水平也较高,相应的医疗成本也较高,如果安徽不设定转诊手续和报销比例差,导致本地病人纷纷流向上海、南京看病,就会让本地医保资金吃紧。”

  武汉市卫计委有关人士认为,挡住即时结算的还有一道门槛,就是医保报销审核。由于没有统一结算平台,医保部门要派遣人员到异地医院进行核实,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无法对异地医院诊疗行为进行管控。

  加强顶层设计消解利益冲突

  “实现全国范围内省内医保即时结算是第一步,在此基础上才能解决跨省异地医保问题。”安徽省医改办专职副主任程进军说,“利益难平衡、统筹层次低,各省之间信息联通不畅仍是制约医保结算‘全国漫游’的主要阻力。”

  有专家认为,在大部分地区,职工医保、居民医保以地级市为统筹区域,新农合大部分以县为统筹区域,而且分属人社、卫计两个系统管理。在医保资金方面,财力较发达地区政府补贴多一些,财力欠发达地区政府补贴少一些。这些因素造成了各地医疗保障水平差别较大,药品目录、起付线、封顶线以及报销比例千差万别。

  在程进军看来,解决医保异地报销难题,需要加强政策整合、信息互通,最重要的是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新华社

编辑:苏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