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多点执业 一张难以捅破的“窗纸”

05.05.2016  10:44

  医师多点执业试行三年后,去年年底在黑龙江省全面放开。

  对于业有余力的医生、大量基层患者和“饥渴”的基层医院,医师多点执业无疑是重大利好。但运行中,全省仅有1%执业医师注册多点执业,同时,许多大医院的优秀医生宁愿冒风险“走穴”,却不愿意申请多点执业。全面放开后的医师多点执业仍然像一层难以捅破的“窗纸”,在“或明”“或暗”中缓慢前行。

  现状

  全省仅900名医师注册多点执业

  到去年底,黑龙江省共有执业医师约9万人,全省注册多点执业医师仅有大约900人。

  某三甲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徐医生从2013年开始多点执业,三年来,徐医生执业地点涉及省内多家县级医院。

  记者采访多名已注册多点执业的医师获知,外科和介入科医生多点执业人数较多,而内科医生多点执业人数较少。徐医生介绍,外科和介入科医疗新技术多,对医生技术水准要求高,易做到医到病除,所以这两个科系的大医院医生更受基层医院欢迎。

  像徐医生一样,大部分三级医院医生把第二、第三执业地点选择在县级医疗机构。大部分二级医院医生选择到乡镇或社区卫生中心从事多点执业。还有一部分二、三级医院医生选择到民营医院执业。

  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处负责人赵昱辉介绍,大约三分之二注册多点执业的医师来自三级医院,其余来自二级医院。执业地点多选择县级、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民营医疗机构。注册医生中外科及介入科医生占比较大。

  分析

  三大原因致多点执业“叫好不叫座

  黑龙江省试行了三年之久的医师多点执业政策,去年底全面放开,医师多点执业不需经过院方同意,但需要在医院登记备案。这样一项既可盘活医疗资源,又可对接医疗市场实际需求的政策,为何却应者寥寥?

  “医院人”身份让许多名医周末到处“

  患者李先生在某三甲医院住院半年,他发现每到周五,他的主治医师王教授都不在病房。“他去外地开会了”、“出差了”,同组的年轻医生每次都这样回答。

  在三甲医院,像王教授这样周五离开医院,周一回单位正常工作的“空中飞”专家、名医数量不少,但绝大多数都没有注册多点执业。

  “医师周末到其他医疗机构执业,是医生与院方之间的一层窗纸,双方心知肚明,但都不愿捅破。”一名从事多点执业的医师说,“多点执业医生的编制毕竟还在大医院,即便已完成院内工作后才到其他医院执业,也要尽量找个名目,瞒着院方。

  某三甲医院肿瘤内科一位专家坦言,在现行体制下,医生不是“社会人”,而是“医院人”,医生的人事档案、职称聘任、工资待遇、人才培养、养老保险等都握在医院手里,端“公家饭碗”出去干“私活”,医院方面难免不高兴,这必然影响医师多点执业的热情。

  一名三甲医院院长直截了当地表示,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医师承担医疗、教学、科研等多项任务,到其他医疗机构执业,一定会影响正常工作。

  付出精力和时间还要承担手术风险

  曾经到过多家乡镇医院帮扶的某三甲医院骨科赵主任,从去年到现在,多次受乡镇医院邀请业余时间去执业,他均婉拒。

  赵主任在意的是执业硬环境。他说,外科手术对无菌环境要求严格,但有些乡镇医院的手术室消毒设施欠佳,易造成术后感染。一旦感染,医生难辞其咎。

  精力和时间也是医师们难以迈向基层执业的障碍。徐医生每天要做两三台手术,还有科研和教学任务,到其他医院执业只能在周末休息时进行。“长时间一周工作七天,还要承受舟车劳顿之苦,身体吃不消。”徐医生说。

  利益分配和责任分担缺少制度保障

  目前,多点执业医师利益分配和责任分担缺少制度保障。双城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科负责人表示,基层医院对到此执业的医师应该如何付费确实没有明确规定。按项目付费,还是按病种、人头、健康效果付费?怎么付、付多少?出现医疗事故该如何进行责任分担?目前尚无统一规定。

  前景

  机制创新盘活医疗资源

  专家表示,多点执业医师工作时间方面的限制,由于不同医疗机构管理模式也不同,这可能影响到患者诊疗的连续性。此外,多点执业的流动性也影响到医师对于新技术及高难度技术的掌握与熟练程度,进而影响到医师团队的有效沟通等。“无论在哪一家医院工作,医疗风险如何承担问题都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在风险责任承担方面,一份责权利明晰的合作协议,无论对团队还是对医生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专家分析说。

  前不久,华医心诚医生集团在京成立,这家无界限医生组织给予医生最大自由:来去自由,薪酬高,出现医疗事故有人管。

  有专家评论说,机制创新可以盘活医疗资源,高薪、无界限,也许是促使护佑人类生命健康的医生发挥最大作用、体现更高价值的最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