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上门了,药也有着落了

23.07.2015  10:45

李医生(右一)探望晶晶(左一)。

  本报《女儿的药快断了,谁能帮帮我?》见报后,昨天上午记者接到37个电话,有医院院长、有医生、有街道办事处主任,还有很多热心市民。昨天,道外区精神病专科医院的两位医生和护士长上门为晶晶进行了初步诊治并免费提供了晶晶所需药物。

  “真没想到,有这么多素不相识的人关心我和晶晶,我真不知道该怎样感谢大家!”昨天,项志新这个再苦再难也没流泪的坚强妈妈泪流满面,她说这是因为感动。

  一大早,街道办送来水果和钱

  昨天8时许,项志新给晶晶喂完饭,突然听到敲门声,开门一看,几个人拎着水果站在门口:“我们是东原街道办事处的,来看看你们娘俩!

  “看了报纸,才知道这母女俩这么难。我们先带2000元来看看这娘俩,再看看怎样进一步帮她们。”东原街道办事处主任刘颖说,“其实办事处以前就了解项志新母女的情况,但项志新特别要强,每次问她有什么困难,她都说她们娘俩钱够花,不需要帮助,所以办事处就只是逢年过节给她们送些吃的。这次要不是因为孩子的药快断了,估计项志新还不会开口求助呢,她总是怕麻烦别人。

  刘颖临走时,嘱咐项志新以后有困难一定要对街道办事处和社区说,遇到什么事别自己扛着。办事处和社区以后也会经常派人上门看望,了解项志新有什么困难并尽力提供帮助。

  看到报纸,医生上门诊治并送药

  昨天8时,道外区精神病专科医院李医生打来电话:“我是专科医生,今晚我下班就去给晶晶看病。”记者刚放下电话,李医生又打来电话:“我们院长也看到报道了,他让我现在就去。晶晶是女患者,院长让一位女医生、护士长与我一起去。

  昨天10时左右,李医生一行来到项志新家,对晶晶进行详细检查。“初步诊断,晶晶是脑瘫引起先天性精神发育迟滞并伴有精神分裂症。晶晶现在服用的药物和药量都不太正确,我们需要对晶晶进行长期、系统的治疗。”李医生说。

  晶晶服用的药量过大,是导致晶晶现在异常狂躁的一个重要原因。“晶晶现在的药量已服用很长时间,不能一下子减下来,只能一点点慢慢减少,而且还要添加一种药。”李医生说,他以后每周都会跟项志新通电话,告诉她该怎样给晶晶增减药量,如有需要他会上门诊治。李医生给晶晶带来了药物,该医院承诺免费给晶晶提供所需药物。

  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哈尔滨市精神卫生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也给记者打来电话,说要派医生上门给晶晶看病。哈尔滨市精神卫生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说,可为晶晶免费提供所需药物。

  一位天津市民要认晶晶当妹妹

  还有很多市民也打来电话。哈尔滨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一工作人员看了报道后,一大早便转了几家药店,想买晶晶所需药物。因是处方药,药店不随便卖。他问记者,晶晶需要的医生有没有着落,如没有他可通过朋友帮助联系。得知医生已上门,他表示会以其他方式帮助项志新母女。

  天津的赵先生给记者打来电话,说在网上看到了这篇报道:“我想认项志新当干妈,认晶晶当妹妹。看到这母女俩的经历,我忍不住哭了,因为我家里也经历过同样事情。”赵先生说,他今年34岁,在他4岁时,妈妈给他捡回一个脑瘫妹妹,这么多年来,妈妈照顾妹妹的情景和项志新太像了。妹妹虽然不会说话,但他和妹妹的感情很深。今年2月份妹妹去世了,看到报道后,他毫不犹豫地给记者打来电话,他觉得这是上天安排的,让刚失去妹妹的他又可能有一个妹妹。他表示,虽然自己收入不高,但每个月都会拿出钱帮助项志新和晶晶。

  “妈,我妹妹情况怎么样了?”这是赵先生给项志新打电话时说的第一句话。项志新对记者说,本报的报道不但让她的女儿得到救治,还让她们母女俩收获一份亲情,她会认下这个远在天津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