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十一黄金周热词盘点

09.10.2014  11:48

  一边是游客调侃景区“太贵”,另一边景区回应“值得”;有人提前一天回程还在路上堵着,有人则“不看景点改看房”在楼市里累着;天安门广场垃圾少了,部分热门景点理性了,可“随手丢”的现象仍存……我们在走亲访友、旅游出行中,感受新时代的历史与进步;也在“长假常堵”“坑爹景区”中,反思“黄金周”转型的烦恼和未来。

  关键词一:“看不起”

  【一句话点评】景区涨价如约而至,大好河山“看不起”?

  一边是网民们不断细数“最贵”景区,另一边是景区回应“每一个风景都是历史”。假期未至、涨价先行,其实在黄金周前,一场门票“涨价潮”已如约而至。

  一碗饭20多元,点个菜可以要四五百元,拍个照甚至要上千元,更别说5A景区迈入门票“百元时代”……大好河山“看不起”已成为制约我国旅游经济升级的瓶颈。

  关键词二:“挤怕了”

  【一句话点评】国庆旅游“人从众”,长假不能再“常堵”。

  热门景区人数爆棚,严重超过接待能力,餐饮店没了食材,洗手间排起长龙,比平时早出来四五个小时仍赶不上飞机,提前一天返程公路上也已堵成粥,大妈下来跳起了广场舞……不少消费者提起国庆长假,都摇摇头感叹“挤怕了”。

  “挤怕了背后,其实是带薪休假的空缺。”安徽大学旅游系副主任李经龙说,需要加快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自由选择休假时间“错峰出游”。

  关键词三:“随手丢”

  【一句话点评】别让“到此一游”“垃圾乱丢”拖文明的后腿。

  尽管旅游法对旅游者文明旅游的责任作出明确规定,但时隔一年,“随意拍”“随手丢”“随处毁”的不文明现象却仍有出现。不过,也有欣喜的一面,2011年至今,国庆日天安门广场垃圾清扫量逐年减少,今年同比又减少了三成。

  关键词四:“突击敬老”

  【一句话点评】“应景式”“作秀式”“突击式”重阳当休。

  今年的重阳节恰逢国庆黄金周,不少社会人士利用假期前往老年公寓探望老人,平时冷清的老年公寓在这个节日骤然热闹起来:或组织聚餐,或开展演出,或发放慰问品,或为老人洗浴理发。有些敬老院的老人甚至一天有好几波“接待任务”,一天要被洗好几次脚。 “重阳节的初衷,本是强调细水长流,而非一拥而上、一哄而散。”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顾晓鸣说,应鼓励非盈利性民间机构广泛参与到敬老、爱老的事业中来,实现关爱老年人机构、人员的专业化,别让爱心跑偏。新华

编辑:陈雪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