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乡村扶贫路

25.12.2016  15:36

记尚志市长寿乡永庆村第一书记李滨波

  图为李滨波(中)与长寿乡领导商讨永庆村发展问题。黑龙江日报记者姜斌摄

  黑龙江日报记者姜斌

  日渐寒冷的天气里,先天残疾的肖仁鹏蜷缩在炕上,眼神黯淡地望着窗外。瞟了一眼门口的新轮椅,他的眼神渐渐亮了起来,这是43岁的他和外面世界连接的重要工具。

  抢收玉米时,腿部有残疾的邱玉燕有些体力不支,坐在丈夫开的农用车上,她累得趴在玉米堆上,虽然累但动力十足,两人一趟连着一趟地忙活着。给他们动力的,是8岁儿子能够好好读书。

  这些场景,经常出现在李滨波的脑海里。李滨波,哈尔滨市审计局办公室副主任,尚志市长寿乡永庆村第一书记。庸常的生活中,每天有数不清的琐事,而这些贫困户的生活画面,却像针尖一样刺着李滨波的心,并时时提醒着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扶贫工作中。

  58岁的李滨波是地地道道的哈尔滨人,暂别一种生活,进入另一种生活,对于他来说,是从长途客车站开始的。

  “驻村帮扶工作需要做的事太多了,等不得,也拖不得”

  清晨的阳光映照着大地,长途客车的车窗外冷风萧瑟,李滨波坐在车内,陷入沉思。

  自从派驻到尚志市长寿乡永庆村任第一书记后,驻村工作已经开展一年有余,这条路他从酷暑到严冬,跑了无数次,对于多病的他来说,着实不轻松。

  到村里工作,李滨波暂住在乡政府的办公室,一张床一个办公桌,一个电热水壶,解决了他的全部生活。饿了,煮点面条和鸡蛋,面条和鸡蛋成为他办公室的“标配”。最难捱的是,最冷的冬夜,身体有问题的他得去室外的厕所。餐食上简单、精神上孤寂,这些对于李滨波来说,都不是问题,但当他第一次直面永庆村这个省级贫困村时,他有点上火了。

  首先映入李滨波眼帘的是破败的村小学校操场和村民活动广场,因年久失修,基本不能用,村民和小学生没有活动的地方。作为驻村书记,一个“外乡人”,如何成为“村里人”是摆在所有工作之前必须要迈过的一道门。李滨波决定第一件事修建村小学校操场和村民活动广场。整个建设工程,需要资金34万元。听到这个数字,永庆村党支部书记史玉红说,“这么多资金从哪来呢,我们想都不敢想。”

  李滨波一次次汇报请示,说明情况,帮扶单位哈尔滨市审计局和哈尔滨广播电视台领导也高度重视,积极落实项目,筹措资金,经过不懈的努力,资金的问题终于解决了。接下来,为确保工程质量过关,让村民和学生们拥有一个宽敞整洁、设施完善的休闲广场和操场,他又积极帮助村里做好立项、招投标工作,连续在现场抓工程质量监督,协调相关单位对工程决算进行审核等工作。经过一个月紧张施工,4700平方米的广场终于在入冬前完工投入使用。这一个月里,李滨波就住在村民家里。看到正在村民家里做饭的李滨波,性格直爽的史玉红受不了了,大着嗓门说:“快放下,这哪是你干的活啊!”

  看到修建后的广场缺少活动器材,李滨波又想方设法找到相关部门,提交申请报告,解决体育活动器材16件。为节省运费,他宣讲村子的困难和资金、设施来之不易的过程,用自身的行动感动了货车司机、仓库保管员,三个人一起挽起袖子硬是没找搬运工,装上4吨重的活动器材,带车送到村里。此时,暮色已深。

  几个月下来,因休息不好,人累瘦了,亲朋好友都劝他:工作不是一天干的,要注意身体,工作慢慢来。每当这时,李滨波总是回答说:“驻村帮扶工作需要做的事太多了,肩负着扶贫办交付的工作任务,肩负着审计局领导的期望,肩负着全村脱贫的工作目标,等不得,也拖不得。”联系项目、协调资金,走访村民和贫困户,协调乡政府、派出单位,可以说是忙的不亦乐乎。每当落实了一件事,哪怕是很小的一件帮扶事项,他都会油然地感到一种欣慰。

  “晚上经常失眠,想的都是扶贫这些事儿”

  深入农村的生活,经常让回到城里的李滨波思绪飞到那个静谧的小村庄。

  当他看到深秋时村里的孩童还穿着凉鞋,当他看到残疾的肖仁鹏说多么需要一个新轮椅时那渴望的眼神,当他看到刘学成年过八旬的老母亲在漏雨的泥草房里苦受煎熬时,他决心利用离退休还有一年半的时间,为扶贫工作真真正正做点事。

  在驻村工作中,他始终没忘记全村23个贫困户帮助计划,到村的第一个星期,他就和村委会的同志们按计划走访全村23户贫困户,为更加贴近贫困群众的心,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送去了面粉、豆油等慰问品,走进贫困家庭,认真摸排记录各家的困难和实际情况,给每户贫困户建立扶贫档案,与困难村民进行座谈,探讨脱贫的可行路径。

  李滨波经过调查了解,发现两户危泥草房已经不能住人,有倒塌的危险。他马上把这个情况汇报给扶贫单位领导,得到了支持,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盖了两栋每栋50平方米的彩钢住房,投入资金五万元。终于,刘学成家和另一个贫困户李开鹏家住上了令村民羡慕的崭新的彩钢住房。这几天,严寒逼近,李滨波又到他们两家走访,调查新房的保暖性。“你家这玻璃怎么碎了?”听到李开鹏说是为了取落在家里的钥匙,把玻璃砸碎了,他眉头皱起来:“这不行啊,天冷了,你得赶紧修。水、电都怎么样?”“你家这鸡养的不错啊!”看到为帮助刘学成家致富的鸡雏养大了,他很欣慰地笑了。刘学成的老母亲看到李滨波走进院,早早地迎上来,说起这新房子的好,老人的眼里泛起晶莹的泪花。

  终于,在一个下着大雨的日子里,肖仁鹏收到了他的新轮椅。李滨波协调有关部门,送给肖仁鹏一个新轮椅。这个轮椅,他从哈尔滨坐着长途客车,给肖仁鹏扛到家门口。再次回访时,面对肖仁鹏说家里地势低洼有一个电轮椅就更好了,他点点头,把这个情况记在心里。

  终于,邱玉燕面临失学的儿子又能继续上学了。李滨波听村小学校长说村里有4户有学生的贫困家庭,同哈尔滨广播电视台和青年基金会的同志一道,依托媒体的力量,帮助他们找到社会爱心人士一帮一结对子的形式进行资助。2016年春节前,邱玉燕的儿子和其他三名贫困学生收到4000元钱的资助金。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基层党组织整章建制工作;定期组织召开组织生活会,帮助加强村党组织自身建设,促进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在一点一滴中,永庆村开始悄悄变换着容颜。

  为了贫困村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23户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哈尔滨市审计局协调市有关部门,投资30万元,搞蔬菜大棚建设,争取立项明年投产,使农民的生活有一个明显的提高。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李滨波现在思考的是,对于这些贫困家庭,如何能够扶持他们自力更生,自我发展。真的把中央精准扶贫的要求落在实处,是绿色农业更适合还是家庭养殖更容易实现目标,是单体发展还是抱团发展?谈到这里,他又陷入了沉思,扶贫的路还有很长的一段要走,也许就在思量间,在这不经意间,脸上的皱纹又多了许多。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他抓住重点,协调相关部门,准备在村里建四栋蔬菜大棚,投资30万元,带动全村27户精准扶贫户,增加村民经济收入,早日脱贫致富。目前,30万元资金已经到账,可种什么?怎么种?致富带头人是谁?李滨波又陷入思考中,他说,现在晚上经常失眠,想的都是扶贫这些事儿。

  十多年间,帮扶过5个县的10个乡村

  说起李滨波,尚志市长寿乡党委书记周新顺最有发言权:“他去年春天就开始帮扶我们乡的永庆村和万发村,任第一书记后,每次到村里工作,从不让我们车接送,有时急事回哈市赶不上长途客运末班车,我就让乡里汽车送他,都被他婉言拒绝。他还和我算经济账,说从村里到哈市往返汽油和高速公路费加一起500多元,节省些经费可多为村里做点事。”

  从2002年开始接触扶贫工作,十多年的浸润,让李滨波深知老百姓生活的不易,如今深入村里当起第一书记,他更知肩上责任重大,只是由于身体和年龄方面的制约,他一直和单位领导说,找个年轻人吧,我把扶贫经验传给他,这项工作太重要。可单位领导认为,就他有经验,到退休年龄再返聘吧。

  哈尔滨市审计局领导对扶贫工作的重视,也使得李滨波的扶贫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十多年间,李滨波已经帮扶过延寿、五常、尚志、巴彦、通河5个县的10个乡村。他清晰地记得,2002年春天,他第一次到乡村,是代表单位为村民送去10万元打井资金,看到解决了春耕问题后村民脸上欣喜的笑容,他开始觉得扶贫工作这么有价值;他清晰地记得,2011年4月14日,他到五常市卫国乡友好村了解备春耕情况,到了村里已经天色不早,他提出和更夫到乡里找乡领导了解情况,回来时,已经天黑了,在两人往回走时,突然一辆摩托车冲撞过来,将两人掀翻在地。虽然差点丧命,但之后的扶贫路,他却越走越坚定。

  家里年过八旬的老母亲身患癌症,已经扩散,每月需要到医院住院三天,但就这三天,他经常保证不了陪着去。

  帮扶工作任重而道远,精准脱贫的目标也存在诸多的困难,但,无论如何,李滨波都选择和永庆村村民一道,坚持不懈,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工作目标。他相信,幸福的生活,正向永庆村村民招手。

  他觉得,这样的一段诗,很值得献给这片他深爱的黑土地——

  群山高大,那里的小河波光粼粼,

  满树花儿,好像花环,

  年轻的一岁开始了,犹如节日,

  最高和最好的东西塑造着人们。

  (据黑龙江日报)

编辑:孙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