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扶贫路

27.10.2016  20:25

记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会主席、选派“第一书记”陈华

陈华(左)和技术人员研究“幸福大院”施工细节。黑龙江日报记者金双燕摄

  黑龙江日报记者金双燕

  如果没有你,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烟屯村白永军想都不敢想,自己居然入了农业合作社,干起养殖,脱了贫还发了家;

  如果离开你,饶河县兰桥村怎能在三年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贫困村发展变成了先进村;

  如果不是你,绥棱县靠山村不可能组建起“党员模范义务先锋队”,党员队伍重焕生机,带领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从2006年走上扶贫这条路,你就像一列开足了马力的动车,连续十年不停奔驰在7个县8个村的脱贫攻坚道路上。凡你帮扶过的难管村都变成了先进村,凡你帮建过的贫困村都发展成了小康村。

  从“扶贫队长”到“第一书记”,十年春秋寒暑,十年驻村扶贫,你把乡村当乐土,把农民当亲人,把扶贫当事业,心心念念为扶贫。如今已58岁的你,依然坚守战斗在扶贫攻坚第一线。

  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怀?这是怎样的一种坚持?这又是怎样的一种精神?

   58岁的“第一书记”

  夜幕降临,天空繁星点点,小村静谧而安详。

  尽管给村委会看屋的村民已做好了清汤面条,可你还是有些吃不下,“十一”过后,你就有些焦虑,有些着急,因为降温降雨,“幸福大院”的工期有些缓慢。听说建“幸福大院”的负责人来了,你撂下碗筷,打着手电就急着赶去两里地外的工地。见着租住在一处村民家的哈尔滨大智临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常洪源,你快步向前,一把抓住:“常总,抓紧呐,要入冬了,工期不能耽误,老百姓都眼巴巴等着入住呢。”见你有些急,常总忙说:材料在途中,明天就上人,主体框架已完成80%,月底一定能完工。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就细节一个个核实敲定。

  果不其然,第二天早上6时,施工人员到位了,立即开始了墙体安装。晨光中的你穿着一身迷彩服,脸上终于有了一丝笑容。

  说起这“幸福大院”,这可是你任“第一书记”后带领党支部主抓的最重要的一项扶贫工作。但见“幸福大院”钢构主体框架、地面铺设已完成,正待灌浆墙施工。因为房屋采用了薄壁型钢装配式保温灌浆墙,不同于老式的砖混结构,既保暖又节能还省钱。一期投资扶贫资金160万元,建40栋1600平方米,有上下水和卫生间,统一建淋浴室、活动室,拎包即可入住。村里将贫困户原来的宅基地收回,用于复垦耕种,发展村级产业,这样既改善了贫困户的生活条件,又增加了村集体收入,此举得到乡亲们的热烈拥护和称赞。近十年搬了11次家的无房户魏国锋、曹金英天天到工地看啊瞧啊:这回可算要有自己的家了,要不这冬天还不知住哪呢,多亏陈书记来呀。

  当“第一书记”一年了,你说,这次不同于以往的帮扶帮建。你深感“第一书记”的职责和使命更重,基层党建、精准扶贫的要求更明确更具体。去年9月,57岁的你作为中省直机关117名优秀干部被选派担任绥棱县靠山乡靠山村“第一书记”,差不多是其中年龄最大的了。当时很多人不理解,就连你的同事、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机关党委书记王楠都忍不住问你:好好的局工会主席不当,快退休的人了,干了这么多年扶贫,到底图个啥?

  你的回答这么简单:舍不得农民兄弟,离不开农村这片天地,这里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你的回答如此坚定:这么多年的驻村经历就是支撑你前行的动力。要在职业生涯的最后几年为扶贫做点实实在在的事,让群众实实在在脱贫。

  于是,你又一次义无反顾地来到靠山村这个革命老区村。这也是你十年驻扎扶贫的第8个贫困村。

  但一进驻靠山村,摆在你面前的就是个“破大家”:村党支部凝聚力不强,村集体负债60多万元,村容破败,基础设施落后。村民对省里来的干部搞脱贫致富也不抱什么希望。

  咋办咋干?多年的扶贫经历,不服输的性格,啃硬骨头的作风,怎么可能难倒你。

  你调研,为了吃透村情民意,你白天深入田间地头,晚上召开村支两委、老党员和村民代表座谈会,请大家出主意想办法。

  你谈话,你一来便找村支书邹喜清促膝谈心,争取他的积极配合,想办法把村党员队伍带起来,带领113户275名贫困户脱贫致富。

  你力行,村通乡公路有一段是下坡,雨雪天路滑,常有车滑到沟里。你到任后不久便提议党员干部一起清冰雪,起初无人响应,你二话没说,自己出钱买了清雪工具,一个人干起来。一次两次后,有党员见状主动加入。你以此为契机号召成立了村“党员模范义务先锋队”。一次简单的清冰雪,让党员重新找回了带头奉献的感觉,让村民重新燃起了对党组织的信任。有着50年党龄、78岁的老党员赵忠林对此赞不绝口。

  你思考,投入12万元资金,建起育苗大棚,培育50万株花卉,一次性解决30名贫困家庭妇女务工问题,人均增收3000多元。

  你组队,村委会的院子里停放着钩机、挖掘机、大马力拖拉机,这是你组建的村劳务施工队的“家当”。设备是用扶贫资金购置的,采取“党支部+技能人才+贫困户”的帮扶模式,安置18户贫困户,既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又降低了贫困户生产成本,让扶贫资金活起来,达到良性循环。

  你引路,你把村里一处闲置多年的养羊场改建成养殖场,购买了200头森林黑毛猪搞起了特色养殖,安置15个贫困户,将扶贫资金循环使用,预计可收入30万元。如果没有喂猪看猪一天60元的收入,贫困户史淑春不知啥时脱贫呢。

  十月的北方深秋,寒气逼人。这边“幸福大院”热火朝天建着,那边路灯安上了,巷道修好了,广场铺完了,健身器材装上了,500万的扶贫专项资金、泥草房改造资金等陆续到位……靠山村的变化正在继续着。

   十年的“扶贫队长”

  无论在靠山村、双合村,还是到省机关事务管理局,都被你的扶贫情怀感染着,更被你的坚持和执著打动着。十年,你带着感情做扶贫工作,把贫困村当成自己的家,把时间、思考和精力都投入到了扶贫工作上。

  走进绥棱县双合村,你就像回了娘家,宽敞的文化广场尽情张开怀抱欢迎你,摇曳的树枝似乎在向你招手问好。黄墙红瓦的村委会格外醒目,水泥路伸向村里,两旁安装着太阳能路灯,卧石、亭台,周边点缀着健身器材。如果不是村里袅袅炊烟提醒,一定会以为进入哪个城镇社区。干净整洁的卫生所里,正在开药的村民王世祥讲起两年前的双合村,不禁感慨万千:现在的广场曾经是个大粪坑,道路泥泞,农田桥涵年久失修,破损严重。改变村屯环境,是2014年你到双合村做的第一件事。说起你每天清晨扫路,搬水泥,病倒拔了吊瓶接着干,一桩桩一件件,父老乡亲都记在心里。在你的努力下,路宽了,树绿了,花红了,村庄变美了,村民素质提高了,不到两年时间双合村彻底变了模样。在村支部书记隋树民心里,你给双合村留下了两样东西,一个是经常扫地用的扫帚,一个是共产党员的形象。

  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徐洪志、王伟、王亚东是2006年到2009年与你一起到饶河县兰桥村帮建新农村建设的亲历者。兰桥村当时是县里最穷的贫困村,道路不通,排水不畅,全村72%房屋是土坯房,一场大雨把泥草房泡成了危房。建村委会、修路、打深水井、修老年活动站和卫生所、安电话……你带领的工作组是全省唯一驻村的工作队。帮建三年,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自筹资金64.5万元,协调资金400多万元,把贫穷落后的兰桥村建设成为省级新农村试点村。

  每到一个村扶贫,你和你的工作队都坚持住在村子里,县乡安排的地方坚决不去,你说:“驻村干部不住在村里,叫什么驻村,算什么干部,还怎么扶贫”。十年帮扶7个县8个村,你身边的工作伙伴换了一拨又一拨,只有你岿然不动,每年驻村超过200天。扶贫的情怀依旧,劲头丝毫不减。

  打开你这十年扶贫工作的影像,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徐凯这样评价你:你扶贫工作的历程不仅仅是个时间概念,而是针对不同村的不同特点思考帮扶不同的内容,想方设法与历史文化、民族特色、当地产业结合起来,招招扶到点子上,在你的努力下,每个地方都呈现出不同的闪光点。

  身入是枝叶,心入才是根。每到一个村子报到的第一天,你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让这里鲜花满地、老百姓生活富足。而每到一处,从最初的陌生、不理解,到逐渐接受、认同、一起干,再到离别时的不舍,让你对农村有一种无比的眷恋。打造宁安市瀑布村旅游名品村,促抓东宁市东绥村劳务增收,发展尚志市大房村特色养殖,组织宾县江南村妇女歌舞队演出,拓宽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烟屯村产业发展,你说:“只要肯动脑筋,带着感情来扶贫,就一定能够找到好办法,就一定能有所作为。”

  十年来,你带领扶贫工作队协调到各项扶贫资金共计2400余万元,对各村村委会进行改造,修建多个集办公、会议、卫生服务、老年活动为一体的服务社区、休闲广场,所有的贫困户你都如数家珍,被帮扶的贫困村在生产规模、农民收入、村容村貌等方面都发生了可喜变化。靠山乡党委书记宋睿希望你永远留在这里,不仅仅是带来政策、资金、项目,更带来一种理念、思路和作风。

   永远的“政府老陈”

  “这不是“政府老陈”吗?你咋回来了?我们都想你呀!”

  “政府老陈”是群众对你的昵称,话语中更饱含着乡亲们对你的信任和敬重。只要在你扶贫工作过的村子,“政府老陈”妇孺皆知。

  那个在村子里整天一身迷彩服、一双胶皮鞋,鞋帮上沾满泥土,黑乎乎的脸膛,胖墩墩的身材,一笑眼睛眯成缝的人就是“政府老陈”。其实不经人介绍,谁也看不出你是一个省里处级干部,常年待在农村里的你,俨然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老农民。有一次到县政府办事,你甚至被保安人员误以为是上访农民挡在了门外。

  每到一个村,你都把农民当亲人,把他们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一年中除了跑项目,整天和乡亲们混在一起,这些年的五·一、端午和中秋节几乎都是在村里过的。

  白永军曾是杜尔伯特烟屯村有名的贫困户,你多次上门鼓励,动员他参加村里的农业合作社干养殖,帮他解决资金和技术难题,当年就挣了两万多元。后来生活越来越好,全家搬出住了40多年的土坯房。老伴非要请一尊财神供在新房里,白永军一听不乐意了:“咱能脱贫致富都是老陈的功劳,请财神还不如请老陈呢!”于是老两口直奔城里去找你,结果你没让他们花一分钱,还请他们吃了一顿,连回家的车票也是你给买的。你对他们说:我是扶贫干部,代表的不是自己,是党,要谢就谢党的政策好。

  靠山村39岁的妇女田德红,丈夫因病去世,一儿一女辍学在家。你把男孩送去学开钩机,给女孩联系了外地一所卫校上学,让一家人有了生活奔头,现在一家人正等着入住“幸福大院”呢。

  对你的“抠”和“大方”,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张岩感触颇深,为了省钱,刷油漆、搬水泥、运材料,能自己干的就不雇人,工作组人人都成了力工。为了节省煤,你让更夫在保证暖气不冻的前提下烧煤。数九寒天,你基本是靠电褥子取暖,实在太冷了就多盖床被子再压上棉袄。可是,彭德军的儿子患脑瘫,你拿出2000元送到家中;五保户李凤仙的房子坏了,你不仅掏钱帮助维修,还申请办理了低保。这些年,你自掏腰包上万元资助了几十位村民。

  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会副主席李丹说,你就是村民们的“驻哈办事处”,来省城看病的找你,你给挂号、排队、抓药;买农具的找你;买票的找你;孩子上学的找你……你是有求必应,有忙必帮。你早已成为村民的主心骨、脱贫的领路人。你不仅得到了百姓的信任和支持,也受到了各种表彰和奖励。连续多年被评为省级扶贫先进个人,2014年荣获全国首届扶贫先进个人。

  如今已58岁的你,下过乡,当过兵,40年工龄有十年在农村,这背后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你顾不上家里的一切,顾不上照顾年愈八旬的父母,顾不上看一眼分娩的女儿,更拿不出时间治疗越来越重的胆管疾病。女儿看你往返城乡坐客车辛苦,把自己的爱车送给你作为出行之用。这个“十一”,因为你有一个多月没回家了,老伴给你送棉衣,看到你住在翻建的村委会里,烟灰味刺鼻,晚上只有十来度,忍不住哭了。

  你说,扶贫攻坚到了最关键时期,一刻也不能松懈;你说,在这里工作结束的时候,就到了退休的年龄了;你说,你总觉得时间不够用,要做的事太多;你说,老百姓发自内心的感谢,其实就是感谢党,感谢政府,这比干什么意义都大;你说,如果身体还行,希望能到一个更偏远的贫困村继续做扶贫工作,实现你未曾实现的梦想,让那里变成自己想像中的模样,鲜花满地,绿树成荫,老百姓自由自在的生活,有发自内心的幸福感。

  十年驻村,十年情怀。打好扶贫攻坚战,需要更多像你这样的好干部。

  (据黑龙江日报)

编辑:孙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