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产出米率均增加一成以上

09.10.2014  15:53

  金秋九月,稻米如金,全国水稻生产大县五常又迎来水稻丰收时节。记者在五常市国家现代农业水稻核心示范区看到,一台台收割机正在繁忙作业,园区负责人告诉记者,园区水稻单产增加10%以上,出米率可提高一成多,现代农业建设成效初显。

    整合资金投入,形成示范“区带园”格局

  五常市水稻核心示范区通过建立稳定的财政支农投入增长机制、大力整合部门涉农资金、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等多种途径筹集建设资金,保障了水稻核心区农业基础建设需求。几年来,核心区共投入建设资金7.6亿元,新建小型水利灌溉工程7处,完成干支渠硬化107公里。建设高标准农田3万亩,建设高标准智能化水稻浸种催芽育苗基地5处。新建水稻集中育苗小区13处、标准化育苗大棚560栋。新建大型农机合作社4个。初步形成“一区、一带、一园”的总体布局:即核心示范带辐射100万亩核心示范区、20万亩水稻产业核心示范带、5万亩水稻产业核心示范园。

    改革创新,形成新型农业生产主体

  几年来,五常水稻核心示范区建立了市、乡、村三级管理服务体系,搭建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平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中心,为农民提供“一站式”服务,破解农民土地流转难、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目前实现土地流转面积3万亩。今年已同农村信用合作社、哈尔滨银行、惠民村镇银行开展业务151笔,抵押耕地面积4013亩,发放贷款970万元。与中保财险、阳光农险、平安财险、安邦财险合作,今年核心区水稻承保面积完成90万亩。引进东方集团、金福粮油公司进行土地流转,目前两家企业流转土地两万亩,通过返租倒包的形式由11家合作社、种田大户进行经营,实现了农民、合作社、种田大户、企业效益同步增收。

    科研示范推广,形成科技成果转化运用机制

  核心示范区制定了水稻种植标准和千户科技示范工程,形成了以农技(农机)推广中心为主体,以农业服务中心为纽带,以农民技术员为基础的“市、乡、村”三级农技、农机推广服务体系,核心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90%;良种覆盖率99.9%,科技贡献率达到64.4%,水稻核心区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有害生物预警面积达到100%,病虫测报准确率达96%以上。核心区每年培训新型农民1000人。

  物联网信息化管理、分子育种、水稻智能化浸种催芽、标准化大棚育秧、机械钵体育苗、超稀植摆栽技术、高光效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全程机械化、智能化暗道排灌节水灌溉、航化作业防控等标准化技术在核心示范区生产上得到了普遍应用。

    带动农村和谐发展,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核心示范区针对农村环境卫生存在的“柴草乱放、垃圾乱倒、污水乱流、棚舍乱搭、畜禽乱跑”等“五乱”问题,大力推进乡村“改水、改灶、改厕、改暖、改房屋、改环境”等“六改”和“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美化”等“五化”工作,使核心区村屯面貌焕然一新。今年以来,投资2000多万元用于核心区内道路拓宽和绿化美化,改造泥草房116户。

  

 

  (稿源:哈尔滨新闻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郭帅记者郑轶)

  (编辑:曲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