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岔“北药经济”引领转型发展

21.09.2015  13:13

文/摄贾春华杨宏光 记者马少忠 

  “返魂草之乡”,这是人们对青山翠拥、碧水环绕的伊春市南岔区的又一个称呼。 

  “种植‘返魂草’能发家致富,在南岔区已经不是新闻了,南岔每年的返魂草种植规模都在扩大。”这是记者在南岔区采访林下经济——北药产业时,听到老百姓最常说的一句话。 

  “返魂草”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味苦,性平,临床主要用于清热、祛痰、止咳平喘,适用于急慢性呼吸道感染,喘息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症。很多制药企业都在用其开发生产新药。对种植户来说“返魂草”一次投入,可收获7到8年,无需重复播种,经济效益是普通农作物的5到7倍。 

  目前,全国制药企业使用的“返魂草”原料多数来自野生资源,自然资源储量有限,远远满足不了需求,价格逐年上涨。 

  2004年,南岔区通过调查研究,以岩石所为试点,率先从吉林等地引种了北药“返魂草”,并将“返魂草”种植作为立区项目来抓,实行重点扶持、规模推进。今年39岁的梁振龙,是南岔区岩石经营所的一名医生。从2007年开始种植北药“返魂草”100多亩,收入达40多万元,成为南岔区第三次创业的带头人。南岔区按照“示范先行、典型引路、循序渐进、逐渐推广”的原则,抓住种植大户梁振龙典型实例,采取巡回宣讲、示范指导、家庭培训等方式,在全区上下进行广泛宣传,领导干部带头种植。现在,仅岩石所种植“返魂草”的职工群众就已经由最初的2户,发展到现在13户,种植面积已由当初的117亩,发展到现在的970亩,全区“返魂草”种植面积已发展到5504.5亩。 

  为了解决市场经济新形势下种植户分散的矛盾,南岔区本着自愿联合、进退自由、民主互助、互惠互利的原则,成立了“返魂草”种植合作社。合作社在生产经营方式方面,坚持以“”为主、统分结合的原则。“”即分户种植、分户管理;“”,即合作社统一服务、统一提供代购、代销产品服务、统一提供技术指导服务、统一提供技术培训和咨询、统一品种标准,为“返魂草”种植的产前、产中、产后提供全方位服务。 

  2012年,南岔区在三岔河林场成立了三岔河北药种植专业合作社,现已发展合作社成员12人。合作社成员、三岔河林场职工王洪伟在2012年成立了伊春神农中草药种植有限公司,林场为其提供了多种经营用地和林地发展北药种植,目前王洪伟已种植林下北药2420亩,包括林下参、苦参、赤芍、百合、穿地龙、柴胡、皂角等药材。 

  以“”创品牌。南岔区在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以品牌创市场、以特色求发展,不断提高中药材的优质化、标准化、规范化和市场竞争能力,通过提升科技含量,打造不同凡响的中药材品牌。 

  订单种植保证百姓利益。与制药厂建立购销合作关系,实行订单种植,与其签订最低保护价收购合同,使生产与市场有效对接,保证了收购价格。去年,南岔区抓住撤并林场所的有利时机,把奋斗所撤并后的5358亩多种经营用地提供给格润药业作为北药生产基地,解决制药企业原料供应不足问题,同时还可以解决一部分职工群众的就业问题。格润药业计划在3-5年内投资1亿元,按照GAP的标准打造标准化北药种植基地,企业将根据自身的需求合理安排药材品种和数量,充分利用荒山荒地、林间空地、林缘,种植适宜药材。 

  截至目前,南岔区北药种植已经达到90247.5亩,其中返魂草5504.5亩。南岔区区长刘鹏介绍说,在未来三至五年内,南岔区将形成以岩石所、柳树所、南岔所等场所为主的返魂草种植产业带;以三岔河林场、亮子河林场为主的人参、苦参、赤芍、百合、穿地龙等特色药材种植基地;以格润药业公司为主的黄芩、桔梗、沙参、防风、板蓝的北药种植基地和生产布局,将南岔的区域性种植优势,转化为经济、经营性的优势,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共赢。 

  8月下旬以来,南岔区种植户每天收割的返魂草当天就可销售到格润药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