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赫斯如何影响了苏童、余华、格非
【编者按】
外国文学读者期待的《博尔赫斯全集》终于出版了第一辑。我们借此回顾一下博尔赫斯的作品在中国的出版小史。
自1961年作品首次被译介至今,博尔赫斯在中国的出版已经50多年了。在这50年间,先是从杂志上零碎介绍信息开始,慢慢出了部分单行本,后来又出了选集、号称全集的“非全集”,直到2015年名副其实的《博尔赫斯全集》真的出版了。
1961年,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以“波尔赫斯”的译名第一次出现在《世界文学》杂志上。
1979年第一期的《外国文艺》刊登了王央乐翻译的四个短篇,分别是《交叉小径的花园》(后来被其他译者纠正为《小径分叉的花园》)、《南方》、《马可福音》和《一个无可奈何的奇迹》。这是博尔赫斯的作品第一次和中国读者见面。
1980年到1985年,一些外国文学杂志相继刊登了许多博尔赫斯的小说、散文。
1983年由王央乐翻译的《博尔赫斯短篇小说集》面世,这是博尔赫斯在中国大陆的第一本译著。这个集子里收录了42个短篇,包括了博尔赫斯很多经典篇目,比如《小径分叉的花园》、《沙之书》、《阿莱夫》等。
作家苏童曾在《苏童:我的读书生涯》中讲过和这本书相遇给他带来的震撼感。
“大概是一九八四年,我在北师大图书馆的新书卡片盒里翻到这部书名,我借到了博尔赫斯的小说集,从而深深陷入博尔赫斯的迷宫和陷阱里。一种特殊的立体几何般的小说思维,一种简单而优雅的叙述语言,一种黑洞式的深邃无际的艺术魅力。坦率地说,我不能理解博尔赫斯,但我感觉到了博尔赫斯。
“我为此迷惑。我无法忘记博尔赫斯对我的冲击。几年以后我在编辑部收到一位陌生的四川诗人开愚的一篇散文,题名叫《博尔赫斯的光明》。散文记叙了一个博尔赫斯迷为他的朋友买书寄书的小故事、并描述了博尔赫斯的死给他们带来的哀伤。我非常喜欢那篇散文,也许它替我寄托了对博尔赫斯的一片深情。虽然我没能够把那篇文章发表出来,但我同开愚一样相信博尔赫斯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它照亮了一片幽暗的未曾开拓的文学空间,启发了一批心有灵犀的青年作家,使他们得以一显身手。”
就像《沙之书》所蕴含的无穷而广大的神秘力量,博尔赫斯的书写也拥有这样的魅力。他在中国的传播,不仅影响了苏童、格非、余华、马原、孙甘露这样的先锋小说作家们的写作,还有很多普通读者,在豆瓣上博尔赫斯小组的成员超过两万名。迷宫、时间、镜子书籍……博尔赫斯对他所迷恋的事物的解读清晰而又神秘,他为这些词语本身注入了魔力。
差不多十年后,中国大陆迎来了大规模译介博尔赫斯的时期。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拉丁美洲文学丛书”,这套大型丛书中,有两部博尔赫斯的作品——《巴比伦彩票》和《作家们的作家:豪·路·博尔赫斯谈创作》。1996年,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推出了三卷本的《博尔赫斯文集》,包括了诗歌、小说和散文。这是一套没有版权的丛书。而1999年浙江文艺出版社的五卷本《博尔赫斯全集》,则是博尔赫斯的作品第一次大规模地集中发行,同时也是第一次正版发行,五卷分别是:诗歌卷(上下册)、散文卷(上下册)和小说卷。这套丛书目前在孔夫子网站上的均价是1000元左右。
如果说博尔赫斯的小说是纯虚构的,他在小说中尽显自己构建想象世界的能力,那么他的诗歌展现的则是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博尔赫斯——他把自己对生命的体认都融入到了诗歌里,展现日常生活的神秘性。除了这些文集中的诗歌卷,2003年,河北教育出版社推出的大型丛书《20世纪世界诗歌译丛》中,陈东飚译的《博尔赫斯诗选》称得上经典译文。
2008年,浙江文艺出版社的博尔赫斯作品版权到期;2010年上海译文出版社获得版权后,直至上周六《博尔赫斯全集》首发式及分享会为止一共出了16册。这套预计有40种的《博尔赫斯全集》,大概在2017年可以全部出完。文集除了对早前版本进行校勘外,还收入了过去未在国内译介过的博尔赫斯与他人联合创作的幻想小说、散文及文论等。这套全新的《博尔赫斯全集》正在以自己缓慢的速度进入中国读者的视线。
编辑:李笑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