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程大学博硕团队进军龙江绿色食品加工业

07.11.2016  02:03

  你吃的大米能发芽吗?现在,哈工程大学“纯胚活米”创业团队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他们精加工出的“胚芽米”,胚芽留存率达到95%以上,远远高于日本、韩国的同类产品。

  大米能发芽意味着稻谷在打磨成大米的过程中保留了胚芽,这种“胚芽米”更加营养健康,是市场上的高端产品。不过,保留胚芽需要极其精准的打磨技术,也许需要一个技术团队才能完成。

  从2014年起,哈工程大学工学博士李冰敏锐地抓住“胚芽米”商机,带领一个由博士、硕士组成的创业团队,组建了哈尔滨米米米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市科技局的帮助下,自主研发出目前市场上最好用的胚芽米精磨机。

  一位工科博士在农业领域的跨界尝试,正在推动龙江大米加工产业的创新升级。

   自动化博士盯上大米加工

  李冰是哈工程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博士。博士毕业后,他一直致力于机电一体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技术研发。2012年,由于工作原因,李冰开始了一项水稻烘干设备改造工作,第一次接触到胚芽米加工,他就被大米顶部小小的胚芽迷住了。

  胚芽米又叫留胚米,是指胚芽保留率在80%以上,并符合大米等级标准的精米。大米胚芽是公认的食物营养宝库。李冰翻阅资料发现,大米胚芽营养物质十分丰富,100克纯胚芽米富含的营养物质相当于20个鸡蛋、4.2斤菠菜或2.2斤牛肉等食材提供的维生素含量。

  现在胚芽米广泛流行于日本、韩国和亚洲发达地区。胚芽米销量占大米总销量的12.5%,价格是普通大米的6倍以上。而且,胚芽米的消费量呈逐年增长态势,中国人每天消费大米6亿斤左右,高端胚芽米仍属空白,预计今后年市场份额可达1000亿元,具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国内大米加工市场现有的研磨技术,让大米无法保留完整胚芽层,目前市场上所谓的胚芽米实际上就是糙米或残胚米,无法做到同时保留大米的口感与‘活性’。”面对良莠不齐的国内胚芽米加工市场,李冰心中涌动着一个创业冲动:“我要凭技术研发出一款先进的‘胚芽米’加工机械,实现‘纯胚活米’的国产化。

   四项”专利锁住核心技术

  李冰团队由7人组成,其中博士两人、硕士两人,覆盖机械、电气、电子等专业。

  “要科技创业就必须科技创新。”创业初期,李冰意识到胚芽米产业加工需要解决两个技术难点:第一个是提高胚芽米胚芽留存度的问题;第二个是保证胚芽米胚芽完整度的问题。李冰说,传统的胚芽米加工工艺只不过是将传统精白米的加工工艺略微升级改造,生产出的胚芽米不仅营养缺失严重而且加工成本高昂,且继续对传统胚芽米加工工艺进行升级改造又是行不通的。

  李冰开始尝试拆解各式各样的胚芽米加工机器,大到数吨的工业级机器,小到电饭锅等国外家用机。经过近一年的技术摸索,李冰提出了分层碾压、全角度切削的工艺设计理念,并试制出第一代试验机,此后又完成第二代生产用样机的制造与调试。至此,全胚芽米的加工工艺和加工设备基本成型。

  李冰的颠覆性革新技术吸引了风投机构的注意,上海初创资本的进入,促进了项目的快速发展。2015年,李冰团队成立了哈尔滨米米米业有限公司,并试制了第一台完整形态的胚芽米精磨机。同时,在哈尔滨市科技局的帮助下,李冰团队完善了公司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拿到了四项国家专利,其中一项为发明专利。他们生产的“纯胚活米”也于当年底推向市场。

   为中国胚芽米制定标准

  李冰和伙伴们历时两年,投入150万元,研发生产了全胚芽活米加工设备、全胚芽活米擦米设备;研发了全胚芽活米精控微雕设备。

  目前,研发团队致力于全胚芽活米自动化及智能控制研发,并依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纯胚活米”加工设备生产出胚芽米。该胚芽米的胚芽留存度高达99.5%,胚芽完整度高达95%,除糙米外,国内外无任何胚芽米能达到如此高的标准。

  到今年底,“纯胚活米”产品已实现稳定生产,在全国逐步建立代理商网络,销售业绩稳步增长,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得到市场普遍认可。

  “我们生产的‘纯胚活米’原料为五常稻花香,价格在每斤30元以上,在市场上极为抢手。”李冰说,“预计到明年年底,公司产能可以达到500吨,实现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

  李冰告诉记者,他们将采取农村合作社的形式建设10000亩优质稻谷供应基地,保证优质稻谷的供应。同时,建立纯胚活米会员直销云平台,实现高端大米由传统销售向电商销售转型。

  “在此期间,我们还要主导制定中国胚芽米标准,规范胚芽米产业发展。”李冰说,“研发下一代产品,在技术上始终保持领先,是今后发展的重中之重。我坚信营养好吃、具有高科技附加值的‘纯胚活米’一定能够走进千家万户,走出龙江、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