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冈县关于农村“妇女之家”在农村妇女发展中的作用发挥情况的调研

31.07.2014  20:22

  “妇女之家”是凝聚妇女、服务妇女的重要阵地,是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平台。为了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全县“妇女之家”建设情况,青冈县妇联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全县“妇女之家”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农村“妇女之家”的基本情况
  为推动基层妇联组织建设创新发展,青冈县各级妇联组织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推动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党群共建组织、共建阵地、共建队伍的要求,全面推进“妇女之家”建设。截至2011年7月底,全县165个行政村全部挂牌成立“妇女之家”,实现了“妇女之家”在全县100%覆盖,165个村“妇女之家”共有负责人165名,全部为村妇代会主任兼任,年龄方面,30岁以下的4人,31-45岁99人,46-55岁53人,55岁以上9人。
  二、农村“妇女之家”发挥作用情况
  一是宣传教育送知识。基层妇联组织均能利用“妇女之家”,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国家有关妇女儿童的法律法规知识。组织妇女开展法律法规、文化科技、卫生保健、实用技术、家庭教育等培训,引导她们弘扬“四自”精神,提高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的能力和水平。我县各村“妇女之家”结合“三八维权周”开展“村妇代会主任上讲台”、“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活动,结合6.26国际禁毒日开展“远离毒品-关爱家人”活动,结合“综治宣传月”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开展“最美家庭”故事会、座谈会及宣传工作,还结合“三八节”、“母亲节”宣传各类先进妇女典型等活动,充分发挥“妇女之家”的宣传教育功能,组织妇女开展读书活动,全天为妇女开放图书阅览,还定期组织收看科技、环保、妇幼卫生保健、家庭教育、实用技术等现代远程教育。芦河镇自强村妇代会主任张云芳,为了与妇女姐妹共走致富路,她经常利用“妇女之家”为姐妹们讲解玉米育苗移栽技术、科学养殖等,从而提高妇女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芦河镇益发村食用菌种植女能人陈爽,她的事业得到了各级妇女组织的扶持,陈爽致富不忘众姐妹,各村有学习林下木耳养殖技术的,通过妇联沟通协调,依托“妇女之家”深入各村讲解、示范,带领32名妇女种植林下木耳、香菇和棚室滑子菇,每名妇女年可创收2万余元。
  二是维权服务促和谐。维权工作一直是基层妇联的重点工作,因此,我县多数村都在“妇女之家”中建立维权服务站,提供婚姻家庭、道德规范、心理调适等方面的咨询和创业就业信息服务,争取多方支持,为留守流动等困难儿童及家庭提供力所能及的关爱和服务,有效地为妇女群众协调处理家庭暴力事件,引导妇女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青冈镇乐园村维权工作较为突出,不仅有专职的维权人员,还制作妇女权益保护法宣传栏,宣传法律知识,为广大妇女姐妹排忧解难,为妇女儿童提供心理疏导、减释压力、家庭矛盾调解、家庭暴力预防、法律咨询等服务,让妇女有一个可以谈心、释放、交流的场所,帮助妇女儿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同时,发挥“娘家人”作用,加大维权力度,仅去年一年调解各类纠纷13件,有效促进和谐稳定。
  三是开展活动健身心。基层“妇女之家”均能结合当地实际,着眼于妇女实际需求及兴趣爱好,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活动。开展“传播家庭文明礼仪、倡扬家庭文明新风”系列活动,共培育和谐家庭典型50户,表彰60户,基本具备和谐家庭标准的已达到总户数的70%以上。其中民政镇进化村“妇女之家”最美家庭评选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全村有30多户积极踊跃报名,通过开展故事会、座谈会最终评选出5户最美家庭典型,并设立光荣榜,以供各家庭学习。部分“妇女之家”利用忙闲时间组织全村妇女开展秧歌赛、卡拉ok赛、健身舞排练等文体活动,让全村广大妇女以更饱满的精神面貌参与新农村建设。
  四是全面协调促发展。利用“妇女之家”在农闲时节大力宣传,开展村妇代会主任上讲台活动,在思想上做好动员。今年,芦河镇先锋村妇代会主任利用“妇女之家”召开土地集约动员会,通过正确引导和主动协调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让一些“钉子户”也都顺利达成了协议,确保全村478户农户中有382户已经完成了土地流转,特别是万聚永屯全村有50户村民,目前只有6户在家种地,土地流转率达88%。祯祥镇兆林村妇代会主任李春霞和大众村妇代会主任童殿霞同样有效利用“妇女之家”,带领妇女参与土地集约10000亩,将1200名妇女的土地集约给大庆浩方集团一亿穗粘玉米加工项目和台湾大鼎公司水稻种植、饲料种植,并到企业中去打工。此举,不但能有土地的保底收入,1200名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的妇女重新就业,近一步推动城镇化建设。
  三、建设农村“妇女之家”的主要做法、成效及经验
  (一)推进建设、统一标准
  抓住党建带妇建推进妇联组织创先争优活动的有利契机,统一在固定活动场所的显著位置悬挂“妇女之家”标牌,并制作了“妇女之家”学习园地制度宣传图板,规范职能职责,加强制度建设。全县 165个村都已挂牌,制度板已上墙,实现了“妇女之家”全覆盖。建立人员管理、经费使用、场地使用等制度,统一标准设立工作记录档案,即:妇女花名册活动登记薄、重点帮扶对象登记簿、学习培训登记簿、名册汇总,各“妇女之家”围绕八项职能积极开展文体、培训、互助等活动,同时积极组织、引导基层因地制宜的开展服务、开展活动。
  (二)拓宽渠道、发挥作用
  各级妇联从需求出发、从服务入手,突出强化“妇女之家”的职能,注重发挥“妇女之家”的作用,提高“妇女之家”的综合利用效率,进一步壮大了妇女工作骨干、巾帼志愿者、 妇女文体活动队伍。积极开展面向妇女儿童的综合维权、创业就业、教育培训、家庭教育、社区文化、家政信息、婚姻家庭、 帮扶救助等方面的服务,开展对贫困妇女、留守儿童、春蕾女童帮扶活动,五好文明家庭创建、各类优秀妇女典型、最美家庭评选活动、 巾帼志愿者帮扶等各类活动。
  (三)搭建平台、创新载体
  针对基层“妇女之家”较难独立开展活动的现状,县妇联采取对接性服务,为基层“妇女之家”开展活动指引方向。如收集各乡镇“妇女之家”的需求,根据需求项目,挑选做得较好的乡镇“妇女之家”,搭建“对接服务”平台,让乡镇村屯之间相互借鉴学习。如妇联组织靖城街道妇联巾帼志愿者文艺队来到青冈县民政镇东胜村,开展以“文艺下基层,欢乐进万家”为主题的文艺演出,充分发挥广大文艺界妇女在和谐社会、和谐社区、和谐家庭创建中的引领作用,丰富和活跃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好的带动东升村妇女参与“妇女之家”开展的活动。
  (四)多措并举、宣传造势
  一是通过媒体宣传扩大影响。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宣传平台作用,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提高“妇女之家”的群众知晓率、参与率、满意率。二是环境布置营造氛围。利用村居民区板报、宣传栏、条幅等形式面向广大妇女广泛宣传,让妇女群众平时看得到“妇女之家”。三是依托队伍深入人心。依托“妇女之家”的妇情联络员队伍,让妇女群众自己宣传自己的家,从而使“妇女之家”深入人心。
  四、存在问题
  (一)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大多“妇女之家”工作人员积极性高、思想进步各项工作任务都能很好的完成。但根据调研,有三方面因素影响着工作的开展,一是年龄过高影响着开展活动激情。45岁以上的占38%。30岁以下的仅占2%,年龄大虽然有经验丰富的优势,但是缺乏着对开展活动的激情,因而积极性有所不足。二是文化偏低影响着工作的创新。其中以初、高中文化居多,大专以上仅占18%,较低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导致她们对新时期妇女工作的目标任务还不明确,对“妇女之家”的职能和作用存在片面认识,且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这很难适应新时期妇女工作的要求,也难以满足妇女群众的实际需求和愿望。三是精力有限较难独立开展活动目前,各村、社区“妇女之家”负责人100%为妇委会主任,且一人身兼多职,如计生、财务、新农合等多项繁琐的工作。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部分妇联干部往往忙于应付诸多的硬性任务,没有过多的精力主动开展妇女工作,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不仅如此,各“妇女之家”的场地、资金等各项硬件条件有限,也导致独立组织活动较难。
  (二)开展工作的经费不足
  按照上级妇联的要求,根据全县经济发展和开展妇女工作的实际需求,均按每年人均1元标准解决了“妇女之家”活动经费。这样的经费标准明显不能满足活动需求。目前,青冈共165个村,其中妇女占最多的是昌盛南岗村,妇女人数是1742人,远远不能满足1742名妇女一年的培训、服务、文体等需求。更何况是其他一些小村庄,据统计青冈40%的村庄妇女人数在500-600名之间,1000名妇女以上的村庄仅占10%,最少的还有200多名妇女的村庄,也就是“妇女之家”经费仅200多元,在开展大多数活动时,各“妇女之家”都需要向村委会或上级部门申请活动经费,这就对基层妇联工作造成较大的约束和被动,使妇女工作缺乏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