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鸭山市集贤县抢抓机遇 挖掘潜力 实现县域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13.01.2015  13:52

  本网讯 2014对全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集贤县抢抓国家、省、市启动实施的一系列政策机遇,充分发挥优,努力挖掘潜力,重点在结构调整、投资拉动、项目建设和民生保障上下功夫、出硬招,实现了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抓招商 上项目 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集贤县始终把产业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牛鼻子”, 依托资源和产业基础,抓招商上项目不松劲,全方位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2014年,集贤县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8项,利用省外资金10项,实现到位资金37.7亿元。三江国际汽车城、华本液化天然气、吴越农业科技产业园、丰源生物柴油、油汽钻井套管加工以及改性沥青等一批产业项目落户集贤,为壮大县域经济总量、积蓄财源后劲夯实了基础。集贤县把以企招商作为招商引资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引导现有的粮食加工企业靠大联强、转型转产。2014年,集贤县成功引进了广州恒大集团,对阳霖油脂一厂进行了收购,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技术和设备的改造,进入试生产阶段;引进了北京三聚公司,与华本集团合作建设了现代煤化工项目,液化天然气项目将于2015年实现试生产;引进了中纺集团,与天兴集团洽谈总投资20亿元的粮食储运和食品加工项目,2015年将完成30万吨仓容和30万吨稻米加工项目;引进武汉九生堂生物科技公司,与吴越农业科技公司合作建设玉米肽系列产品项目,2015年将建成投产。这些大企业、大集团的引进,加快了集贤县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将对集贤县的发展起到巨大的带动作用。
  抓改革 增活力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
  集贤县抓住全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契机,努力推动各项改革工作深入实施,持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4年,集贤县粮食生产喜获丰收,粮食产量实现19亿斤,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实现11952.6元,同比增长10%。集贤县把突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作为推动农业农村工作的切入点,积极发展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新型主体。2014年,全县种植大户发展到13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18家,实施了3个农机合作社规范社达标建设, 板子房西瓜和高丰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省级示范社验收。全县11个千万元现代农机合作社辐射经营土地面积达15万亩,入社土地面积达到3.6万亩,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5%,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同时,集贤县在全市率先完成了农村资产产权交易中心建设,被省政府确定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先进县,全年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8.6万亩,同比增长24%。
  抓商贸 活市场 第三产业繁荣活跃
  集贤县紧紧围绕全市打造对俄经贸合作大平台的总体部署,把提升对俄贸易作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点,依托大战略、大市场,大力发展对俄贸易。2014年,四达中俄国际贸易中心肉蛋禽交易区和天兴升昌粮食收储物流项目建成投入使用,三江国际汽车城完成了5家4S店建设,全年粮食、农产品、汽车交易量分别达到55万吨、35万吨和3000辆。全省第二家内陆海关——四达海关监管点,2014年的出口量已突破了1.8万吨,超过了同江、饶河等边贸口岸。加强了商贸服务设施建设,格尔国际大酒店、建辉购物大厦、幸福家年华项目均完成了主体工程建设。新兴业态迅速发展,全县快递配送公司也发展到了10家。集贤县作为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的交通枢纽,它的区位优势正在逐步显现,商贸物流和对俄贸易正处在产业发展的上升期,必将成为拉动集贤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抓投入 夯基础 城市面貌大为改观
  集贤县把城市建设作为提升县域形象的重要举措,注重规划,强化投入,城市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2014年,集贤县总投入近3亿元,重点实施了城北新区建设,完成了七星广场、奋斗路、滨河路、档案馆及社会保障中心综合楼等工程建设,新建和改造繁荣街、福成路等7条街路,完成友谊街西延部分路基基础和回迁楼建设,实施了友谊家园、众盛家园等棚户区改造项目,主街路空中网线地埋基本完成,安装道路路灯127盏,绿化城区14万平方米,集贤县的城市面貌和品位得到很大提升。同时,全力推进“三供两治”,新增供热面积51万平方米,铺设燃气管道19千米,实施“一户一表”分户供水改造917户,安邦河治理和垃圾处理场工程分别完成总工程量的85%和80%,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抓民生 解民忧 社会持续和谐稳定
  集贤县坚持把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普惠广大人民群众当做头等大事来抓,作为执政的根本、发展的归宿,将有限资金用在解决群众急需、急盼的热点、难点问题上。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等服务条件得到改善,完成了职教中心、第三小学和升昌中心校建设,为乡镇中小学全部安装了电子白板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实现了行政村农家书屋和乡镇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丰富了群众文体生活;扎实推进了公立医院改革,加大了对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力度,提高了医疗救助报销比例和封顶线,开展了门诊医疗救助,切实解决了群众看病难问题;城市低保标准每人每月提高到400元,农村低保每人每年提高到2280元,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