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媒编辑记者参观佳木斯知青广场 感受知青文化

22.08.2015  00:21
网媒编辑记者参观佳木斯知青广场 感受知青文化 - 黑龙江信息港新闻频道
网媒编辑记者参观佳木斯知青广场 感受知青文化 - 黑龙江信息港新闻频道
来源: pic.dbw.cn
  佳木斯市曾经是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司令部所在地,五十四万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来到北大荒,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分布在兵团,构成了知青群体的中坚。21日,参加第九届全国网络媒体龙江行第二报道组的编辑记者,来到佳木斯市知青广场,切身感受那一段不平凡的岁月留给一代人的烙印。

报道组成员参观知青广场。

浮雕背后镌刻着知青代表的留言。

  佳木斯知青广场于2008年建成。广场位于风景秀丽的松花江畔,东西长约260米,面积为12953平方米,以知青文化为主题,内设标志性主题雕塑、浮雕、廊架、广场、景观步道、人行道路、景观灯、花草植物等。

  位于广场中央的主题雕塑高15米,跨度12米。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帆状部分。造型好似一页掀起的纸张,上面透雕镂空字显示出1968字样,表面刻有毛泽东同志的题词: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这部分寓意是翻开历史的这一页。帆状雕塑自然飘逸,凌空欲飞,象征着知青在艰苦岁月中思想、意志的升华。

  人物事物部分体现了一个经过艺术抽象的高耸的犁杖和一位开拓者正在驾驭耕牛奋力开垦土地的情景。这一犁,打破了沉睡的荒野;这一犁,便有了今天的万顷良田;这一犁,翻开了北大仓建设的历史篇章。

  大理石雕刻部分分成黑色三块,表面影刻水纹,代表黑土地和三江平原。自古以来,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条大江挟风东去,冲击形成广袤无垠三江平原,是世界闻名的三大黑土平原之一。佳木斯就座落在三江平原的腹地,这里人杰地灵,魅力无限,知青们一到这里就爱上了这里,与黑土地融为一体,永远成为黑土地的儿女。

  浮雕分为“勇于奋斗”、“无私奉献”、“顾全大局”、“开拓进取”四大主题。第一个主题反映的是下乡光荣。这场浮雕以人物、事物、景物为背景,展现的是当时知青下乡受到当地百姓欢迎的场景。第二个主题主要体现知青和当地百姓共同建设边疆的情景。北大荒,黑土地以其海纳百川的胸襟,接纳来自各地的知青,广大知青也和当地的百姓从陌生到相知从相知到相伴,共同走过了一段艰苦难忘的岁月,积蓄了一段纯朴真挚的情感。第三个主题展现的是知青劳动场景。正是广大知青融入到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中,使片片荒野变成良田,正是有了知青朋友无私的奉献,才有了这沉甸甸的收获,北大荒,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它的发展凝聚了知青的辛勤汗水。第四个主题,主要表现的是知青的开拓进取精神,还有当时知青的业余生活。为了开发建设北大荒,有近千名知青英勇献身,长眠在这片土地上,后来,有绝大多数知青成为共和国各条战线的中坚力量,如从北大荒走出的聂卫平、张德英、姜昆、赵炎、何新、梁晓声、张抗抗、李晓华等一大批享誉海内外的棋圣、世界冠军、艺术家、作家、企业家等等。在浮雕的后面,有知青代表的题字、签字,抒发了他们对佳木斯的眷恋之情和人生感慨。

  环绕主雕两侧的四组浮雕纪念墙,分别表现“勇于奋斗”、“无私奉献”、“顾全大局”、“开拓进取”四大主题。浮雕人物刻画细腻生动,反映了广大知青当年在兵团和农村生产生活的情景,立刻把人们带入那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

  知青文化广场的建成,标志着知青文化在这块黑土地上的永久延续,支撑起知青圆梦共同的精神家园,它既是佳木斯市一处记载知青历史的标志性人文景观,也是引导和教育市民传承北大荒精神的一块重要文化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