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半月改革动态(2016年1月16-31日)

06.02.2016  14:36

   一、总体改革部署

  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29日就“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发展战略重点,是“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衣领子”、“牛鼻子”。抓准、抓住、抓好战略重点,是保证“十三五”发展开好头、起好步的关键,是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获得全胜的关键。要准确把握“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战略重点,做到胸中有数、落实有策、行动有策,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攻坚克难的拼搏意志、只争朝夕的紧迫劲头,通过抓好发展战略重点带动发展全局,把“十三五”发展宏伟蓝图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习近平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要抓住能够带动五大发展理念贯彻落实的重点工作,统筹推动五大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对每个发展理念,也要抓住重点,以抓重点推动每个理念在实践中取得突破。这就要求我们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既总体分析面上的情况,又深入解剖麻雀,提出可行的政策举措和工作方案。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灯。全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发展理念上来,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认识要立即调整,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行为要坚决纠正,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做法要彻底摒弃。

  习近平指出,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组合,是当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支柱性政策。贯彻落实这五大政策,都要注意突出重点。 推进结构性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十三五”的一个发展战略重点。 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习近平强调,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特别是主要短板,是影响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主要因素,必须尽快把这些短板补齐。脱贫开发工作是我们的一个突出短板,要举全国之力抓好,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各方面都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明确自己工作方面的短板是什么,以扎实的思路、举措尽快把短板补齐,避免各种各样的短板牵扯我们的工作、影响既定目标的实现。要增强忧患意识、未雨绸缪、抓紧工作,确保我国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提高风险监测防控能力,做到守土有责、主动负责、敢于担当,积极主动防范风险、发现风险、消除风险。

  1月20日,李克强总理在北京主持召开国务院专题会,研究抓好今年有关重点工作,并作重要讲话。李克强说,做好全年工作,抓好开局起步至关重要。当前,世界经济低迷、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仍在持续,主要经济体走势继续分化,宏观政策调整带来新的不确定因素,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仍在加深。我们必须对面临的困难挑战和风险有充分估计,增强忧患意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经济发展基本态势仍然向好,新产业、新业态孕育的新动能不断壮大,要坚定信心,迎难而进,牢牢扭住发展第一要务, 认真落实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创新调控思路和方式,突出重点,选准抓手,铆足干劲,埋头苦干,逐个破解发展、改革、民生等方面的难题,在推动升级中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李克强指出,实现良好开局,推动稳增长、调结构,必须坚持改革、突出重点,用好供给侧和需求侧管理的基本手段,多出新招实招硬招,以壮士断腕的精神予以推进。一方面,继续加快培育新动能。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要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眼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结合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推动各类企业注重技术创新、生产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创造新的有效供给,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升级。另一方面, 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运用好市场倒逼机制,改造提升传统动能。 抓住化解过剩产能、消化不合理库存、促进企业降本增效等方面的难点问题,综合施策,率先从钢铁、煤炭行业入手取得突破,增强企业自身活力和投资意愿,努力缩短转型阵痛期,有效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加快补上农业、服务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等方面的短板,带动扩大有效需求,增强持续增长动力。新旧动能转换是辩证统一的,新动能成长起来,创造出大量就业岗位,就能为传统产业增效升级和人员分流创造条件;而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激活沉淀的要素资源,也可为新动能成长腾出空间。

   二、财税体制改革

  1月22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全面推开营改增、加快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显著减轻企业税负,调动各方发展积极性。李克强说,财税体制改革牵涉面广、关注度高,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深刻影响。 营改增作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前期试点已取得积极成效,今年要全面推开, 进一步较大幅度减轻企业税负,这将对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科技等高端服务业、促进产业和消费升级、培育新动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重要作用。要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统筹兼顾各方利益,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改革和完善财税体制与运行格局,推动发展转型升级,促进成果共享。

  全面推开营改增、加快财税体制改革要着眼调动市场主体发展积极性。顶住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推动稳增长调结构,要用好财税体制改革这一利器,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把握好改革的政策取向,通过全面推开营改增等改革举措为企业减负松绑,放水养鱼,为鼓励社会投资和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更宽松环境,推动产业转型、结构优化,在培育发展新动能中涵养宝贵税源,用短期财政收入的“减”换取持续发展势能的“增”,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全面推开营改增、加快财税体制改革要有利于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通过完善中央与地方事权和财力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形成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在发展中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良好格局。增值税分享比例在全面推开营改增后要做合理适度调整,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增强地方财政“造血”功能,营造主动有为、竞相发展、实干兴业的氛围。

  全面推开营改增、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必须周全考虑、精心设计。今年全面推开营改增并加大部分税目进项税抵扣力度,将带来大规模减税,中央和地方都要采取措施落实到位。要把握节奏、稳妥推进,采取增量式、渐进式方法推进改革,避免财力分配格局变化对经济平稳运行造成影响,确保相关改革措施尽早见效。

   三、价格改革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决定稳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以促进农业节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意见》指出,农业是用水大户,也是节水潜力所在。长期以来,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运行维护经费不足,农业用水管理不到位,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不健全,价格水平总体偏低,不仅造成农业用水方式粗放,而且难以保障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要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水安全,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坚持政府和市场协同发力,以完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为基础,以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逐步建立农业灌溉用水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促进实现农业现代化。

  《意见》明确,改革要坚持综合施策、两手发力、供需统筹、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是,用10年左右时间,建立健全合理反映供水成本、有利于节水和农田水利体制机制创新、与投融资体制相适应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农业用水价格总体达到运行维护成本水平,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普遍实行,可持续的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基本建立,先进适用的农业节水技术措施普遍应用,农业种植结构实现优化调整,促进农业用水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化转变。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完善的地区要加快推进改革,通过3-5年努力率先实现改革目标。

  《意见》强调,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一是要夯实农业水价改革基础,完善供水计量设施,建立农业水权制度,提高农业供水效率和效益,加强农业用水需求管理,探索创新终端用水管理方式。二是要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分级制定农业水价,探索实行分类水价,逐步推行分档水价。三是要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多渠道筹集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资金,建立与节水成效、调价幅度、财力状况相匹配的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以及易于操作、用户普遍接受的节水奖励机制。

   四、户籍制度改革

  公安机关将研究制定更加积极、更加宽松的户口迁移政策,推动完善更多领域、更大范围的综合配套改革措施。公安部28日召开会议,部署全国公安机关扎实有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公安部要求,紧紧抓住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强化重点推进。突出重点群体,以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入城镇的人口、在城镇就业和居住5年以上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等4类群体为重点,逐一研究落户政策,逐一提出解决方案。突出重点地区,各地特别是大城市和东部地区城镇要在准确把握城市定位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制定落户政策,积极探索实施分区域分阶段落户。户籍人口占比低的城市,要加快提高户籍人口比重。突出重点领域,推动有关部门抓紧出台相关配套政策,特别是要将农民的户口变动与“三权”脱钩,调动农民进城落户的积极性。

  公安部还要求明确统计标准,实事求是反映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在新增城镇户籍人口的统计工作中,根据其在城镇实际居住生活、就业、享受与城镇原有居民同等待遇等情况,认真进行甄别核实。把握落户原则,充分尊重群众自主定居意愿,分类实施,有序推进。加强监督检查,及时研究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加强跟踪问责。鼓励基层探索,力争在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上开创新路、积累经验。

  公安机关将进一步做好户籍制度改革的基础工作。抓紧实施居住证制度,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修订具体实施办法,研究制定管理规则,建立完善信息系统,推进部门信息共享。着力解决无户口人员问题,各地要进一步摸清底数,认真核实办理。不管无户口人员问题是哪个年代、什么原因产生的,都要及时办理落户,同时健全制度防止产生新的无户口问题。

   五、地方改革

  天津金融改革创新助推实体经济发展。随着近年来天津不断加大金融改革创新力度,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一难题方面大胆尝试,天津已成为国内最大的融资租赁聚集区。去年以来,天津在全市范围内启动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由天津市、区县两级财政筹措60亿元资金,对合作金融机构向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形成的坏账本金损失,经认定后给予50%的补偿,这一比例后来在部分行业提升到70%。在此机制引导下,合作金融机构持续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工具和服务模式,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将房地产开发贷款和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排除在外,纳入风险补偿机制的贷款只是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和技术改造贷款,真正服务实体经济。此外,天津目前正在积极搭建全国性的租赁资产流转平台,开展租赁物权属登记查询和司法保障、融资租赁公司接入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融资租赁公司兼营保理试点等10余项政策试点和业务模式创新。

  甘肃省商事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商事制度改革大幕开启2年多,“先照后证”等一批利企政策不断释放。企业准入推行“宽进”后如何实现有效监管,1月27日召开的甘肃省企业信用信息公示与共享工作协调推进会提出,甘肃省在商事制度改革“宽进严管”上“破题”,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了市场主体信用信息抽查监督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健全了部门间的信息互联共享机制及跨部门的联动响应和失信惩戒机制。据介绍,目前甘肃省17个部门采集的企业信用信息实现共享。截至目前,已交换共享信息251.5万条,其中失信被执行人信息6214条、行政许可信息78.3万条、不良信贷信息3922条,其他信息172.1万条;已经实现了工商、国税、地税、质监部门“三证合一”设立、变更、注销、换照业务数据的交换共享。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还实现了工商注册登记、企业自主公示、工商行政处罚、经营异常名录,以及驰名著名商标和消费者投诉等信息的交换共享。

  黑龙江省行业协会商会将与行政机关脱钩。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出台《黑龙江省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和规范建设实施方案》,重点推进全面实现机构分离,规范综合监管关系;职能分离,规范行政委托和职责分工关系;资产财务分离,规范财产关系;人员管理分离,规范用人关系;党建、外事等事项分离,规范管理关系等“五分离、五规范”。首批选取80个左右有代表性的行业协会商会进行脱钩试点,利用三年时间做好全省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脱钩主体和范围包括全省各级行政机关与其主办、主管、联系、挂靠的行业协会商会。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与其主办、主管、联系、挂靠的行业协会商会,参照本方案执行。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行业协会商会纳入脱钩范围:会员主体为从事相同性质经济活动的单位、同业人员,或同地域的经济组织;名称以“行业协会”“协会”“商会”“同业公会”“联合会”“促进会”等字样为后缀;在民政部门登记为社会团体法人。

  外国人办居留就业证件,上海自贸区试点“一窗受理”。自贸区管委会保税区管理局和上海市公安局自贸区分局试点外国人证件业务“单一窗口”,外国人居留许可、就业证、外国专家证将“一窗式”受理、一并发证。自贸区保税区人力资源网上服务平台也同时上线。经过整合,外国人原来需要分别到公安、人社、外专三个部门办理的证件均可在这“单一窗口”办理,涉及居留许可、就业证、外专证以及上述证件的换发、补发、延期、变更等12类20余种业务。随着“一窗受理”的推进,人社、公安两个部门管理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集约运用初步实现。原来须分别向上述三个部门提供的诸如申请人护照、签证、就业许可等10余项材料,现在只需提供一次,能通过人社和公安信息管理系统查询的材料也无须再提交。申请人的多种证件可以一并申办,办结时间可比原来缩短3至5个工作日。

  山西省将启动养老机构公建民营试点。今年山西省将启动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工作,届时11个市都要选择公办养老机构进行试点。这项工作旨在突破旧观念、旧体制和部门壁垒,推动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力军。据了解,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可以激发民营养老机构的市场参与积极性。由于养老事业的先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初期建设很难吸引到足够的社会资本进入。“公建民营”即可以为民营养老机构解决购房、租地成本的后顾之忧。未来5年,山西省将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社会养老床位将达到每千名老年人35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