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召开2016年《黑龙江蓝皮书》发布会

19.01.2016  14:22

         

          2016年1月19日,由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黑龙江蓝皮书:黑龙江经济发展报告(2016)》《黑龙江蓝皮书:黑龙江社会发展报告(2016)》《黑龙江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报告(2016)》发布会在哈尔滨市召开。

          黑龙江蓝皮书•社会
          2016年黑龙江社会发展报告继续以千份随机抽样民意问卷调查和专题研究为依据,从社会学的视角客观地描述了2015年黑龙江省居民生活、就业、住房、医疗、社会保障、人口与环境、科技创新等诸多方面的现状和问题,对2015年黑龙江省社会形势、政府工作绩效以及社会心态状况和政府廉政建设情况进行了主观评价。
          报告指出:2015年,黑龙江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狠抓改革攻坚,社会领域发展呈现出从注重速度增长向注重质量提升转变的态势。体现社会发展质量的收入消费结构、就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公共财政支出结构、社会保障水平、生态环境质量以及民生舆情评价等,都出现总体面持续向好的态势,整体社会形势呈现七大亮点:收入分配持续调节,城乡居民收支差距逐步缩小;“六大领域”发力改革,简政放权转变职能成效显著;社会保障实现模式创新,多层次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公共财政支出保持较快增长,向民生倾斜的力度加大;科技助推发展取得实质突破,大众创新创业获得新平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公众对政府工作评价走高,社会舆情态势持续向好。
2015年社会发展凸显的主要问题和矛盾表现在:一是简政放权改革机制不完善,优化发展环境尚有差距;二是人口发展结构性矛盾凸显,“三大因素”制约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城镇化发展动力减弱,可持续发展遭遇“五大困境”;四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放缓,与全国收入差距呈拉大趋势;五是舆情焦聚“三大民生问题”,医患纠纷首次引发公众关注。
          针对上述问题,本报告结合黑龙江实际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推进“五化”加速简政放权改革,督评结合建立第三方评估长效机制;增强造血功能实现资源城市转型,以创业带就业减缓人才外流;依靠创新驱动促进垦区产业升级,以非农化、市民化提升城镇化质量;精准扶贫攻坚补齐收入差距短板,整合社保资源优化运行环境。

        《黑龙江社会发展报告(2016)》调查显示——
          公众对政府工作评价走高,黑龙江省社会舆情态势持续向好
          2016年1月19日,由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黑龙江蓝皮书:黑龙江经济发展报告(2016)》《黑龙江蓝皮书:黑龙江社会发展报告(2016)》《黑龙江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报告(2016)》发布会在哈尔滨市召开。
          2015年8~9月,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进行了每年一度的千份民意问卷随机抽样调查,在全省范围内抽取了哈尔滨、齐齐哈尔、黑河、七台河4个市辖区的7个区县28个居委会和村委会作为调查样本框。问卷主要反映民众对2015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多个方面的主观评价及对2016年变化趋势的判断和期待。
          《黑龙江社会发展报告(2016)》指出,在今年的黑龙江省千份民意问卷调查中,社会舆情态势整体向好。一是公众对省政府工作满意度持续走高。公众对省政府在经济社会领域各项工作的满意度均在3分以上(1~5分为赋值区间,分值越高满意度越高),其中对实施“五大规划”发展战略、推进“十大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深化对俄的交流合作的满意度位列前三。省政府的这些举措得到了公众认可,公众表示信任“省政府”的高达76.3%。二是公众幸福感稳步提升。5.5%的公众认为“很幸福”,57.7%的公众认为“比较幸福”,即超过六成公众幸福感较强。三是公众最满意的三大民生领域。“居住条件改善”(28.82%)、“收入水平有所提高”(13.8%)、“医疗卫生服务更加便捷”(13.5%),被公众列为改善最多的三大民生方面。四是公众的民生信心指数较高。有47.6%的公众认为2016年生活水平会上升,还有22.9%的公众认为自己会保持现在的生活水平。
          (参见《黑龙江蓝皮书:黑龙江社会发展报告(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1月)

          《黑龙江社会发展报告(2016)》调查显示——
          舆情焦聚三大民生问题,医患纠纷首次引发公众关注
          2016年1月19日,由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黑龙江蓝皮书:黑龙江经济发展报告(2016)》《黑龙江蓝皮书:黑龙江社会发展报告(2016)》《黑龙江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报告(2016)》发布会在哈尔滨市召开。
          2015年8~9月,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进行了每年一度的千份民意问卷随机抽样调查,在全省范围内抽取了哈尔滨、齐齐哈尔、黑河、七台河4个市辖区的7个区县28个居委会和村委会作为调查样本框。问卷主要反映民众对2015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多个方面的主观评价及对2016年变化趋势的判断和期待。
          《黑龙江社会发展报告(2016)》指出,千份民意问卷调查显示,2015年社会热点聚焦“医疗、就业、收入差距”。在回答“当前存在的最主要的社会问题”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看病贵、看病难”(18.18%)、“就业难、失业率高”(11.93%)、“收入差距扩大”(9.65%)。“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此次虽然排在第一位,但比例却比2014年下降了3.96个百分点;“就业难、失业率高”排在第二位,比例也比2014年下降了1.3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房屋拆迁、野蛮执法、强制征用耕地仍被认为是群体性事件的三大诱因。值得警惕的是,医患纠纷首次上升到第四位,表明今年多起医疗纠纷事件特别是恶性报复、杀人案件引起了公众关注,如何建立和完善医患冲突应急机制和相应的赔偿认定制度,依法彻底解决“医闹”问题,加强对医护人员人身安全的保障等成为关注焦点。
          (参见《黑龙江蓝皮书:黑龙江社会发展报告(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1月)

          《黑龙江社会发展报告(2016)》专家把脉“郊区城镇化”——
          以产业为依托,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全覆盖”和“均等化”为着力点,以社区建设为基础,全面提升郊区城镇化的质量。

          黑龙江省城镇化水平比较高,早在1991至2002年就在50%以上,截至2014年底,黑龙江城镇化率为57.53%,比2013年提高0.63个百分点;比全国城镇化率54.77%高2.76个百分点;但与全国每年增长约1个百分点相比,增长速度略低于全国。根据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2013年全省大中小城市达31个,在郊区城镇化中,大中城市城乡结合部的作用更加明显。
          郊区城镇化是城镇化进程中变化快、梯度大的区域。目前,黑龙江省城乡结合部与主城区相比产业发展比较滞后,虽然有个别国有大工厂坐落在城乡结合部,也有个别城乡结合部的居民去厂里做零工,但大厂的生产与城乡结合部的产业没有关联;城乡结合部的一些中小企业主要是农产品加工和农机具维修,还有一些中小型的商贸餐饮服务业;农业生产比较分散,集约性和规模经营不够。新型城镇化重在提高城镇化的质量,提高城乡结合部产业的质量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
          报告认为,要加速推进黑龙江省郊区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一是要以产业为依托,通过抓住城镇化拓展、提速的机遇,壮大郊区产业,推进农业的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经营,鼓励被征地农民的自主创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以此推进郊区新型城镇化;二是要以基础设施为重点,通过抓好郊区的建设规划、住宅建设、生活配套设施建设,提升郊区城镇化建设的质量;三是要以“全覆盖”为着力点,通过将农民工的劳动就业、养老医疗社会保险、住房保障、义务教育、社会救助等方面工作纳入城镇公共服务范围,力求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郊区新型城镇化;四是加强社区建设,通过结合城乡特点强化社区功能,强化基层社区民间组织的培育,加强郊区社区的整合力,推进郊区新型城镇化。
          (参见《黑龙江蓝皮书:黑龙江社会发展报告(2016)》p19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1月)

          《黑龙江社会发展报告(2016)》指出——
          黑龙江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益受损现象普遍,政策执行者对妇女土地权益保障工作认识程度有待提高
          虽然农村土地承包法强调保障妇女平等的土地承包权益,但现实中多数妇女结婚后在婆家村未取得承包地的,娘家村土地虽未收回,却难以对其娘家分得的土地进行实际耕种或享有土地收益;一些地方承包地频繁调整,妇女出嫁后,娘家村收回土地,婆家村无地可分;部分妇女在婆家村分得土地却因离婚丧偶难以实际取得名下土地及其收益。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显示,黑龙江省农业户口妇女没有名下土地的比例为11.6%,比男性高4.9个百分点,比全国低9.4个百分点。在没有自己名下土地的农村妇女中,从未分到过的占61.4%,比男性低1.4个百分点。在拥有自己名下土地的人群中还有2.2%的妇女不能获得相关收益,是男性的1.7倍。其中,因结婚、再婚而失去土地的占24.3%,是男性的10.6倍。在农村离婚女性中,没有自己名下土地的比例为28.6%,比男性高15.3个百分点。本次问卷调查显示,33.8%的受访者在以往的工作经历中接触过妇女土地承包权益受侵害的事情,说明妇女土地承包权益收益受损现象较为普遍。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多数基层干部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中保障妇女权益积极拥护和支持,但有接近六成(59.4%)的人对国家法律法规中有关妇女土地承包权的相关规定只了解一点或完全不了解;调查还显示,有14.3%的县级领导不支持确权登记时把妇女的名字写入证书,原因是“写不写名字不起什么作用,不登记妇女名字并不妨碍妇女在家庭中拥有土地”。在分析具体存在的问题时,有21.2%的受访者认为登记妇女名字会遇到困难或障碍,依次是:不好操作(43.7%)、执行中各级各部门不重视(23.8%)、村民不支持(20.3%)和证书本身的设计问题(12.2%)。
          (参见《黑龙江蓝皮书:黑龙江社会发展报告(2016)》p22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1月)


          黑龙江蓝皮书•经济
          《黑龙江经济发展报告(2016)》是以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从事经济学、世界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等方面研究的专家学者为主,经过广泛的、细致的深入调查研究后撰写的研究报告。《黑龙江经济发展报告(2016)》指出,2015年黑龙江经济增长逐季回升,但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前三季度,黑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实现879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5.5%,增幅比上年同期、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高出0.3个、0.7个和0.4个百分点,但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4个百分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709.1亿元、3091.9亿元和4989.9亿元,其中,第一、第三产业同比增长5%和10.3%,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1.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长1.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9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值增幅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2014年同期水平,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值分别为5308.1亿元、161.1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8.7%、-42.0%,是黑龙江省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
报告认为,黑龙江省应抢抓“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制造2025”规划以及东北地区振兴等重大机遇,着重在整体构建支撑可持续发展的多元产业体系和进一步改善民生上寻求更大突破。依据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发展环境,黑龙江省经济增速仍将处于低位运行,且经济下行压力和困难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将存在。应加快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加快结构调整,积极应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实现全省经济稳步回升。

          《黑龙江经济发展报告(2016)》指出——
          预计2016年黑龙江省经济增速有所回升,达6.5%左右
          2016年1月19日,由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黑龙江蓝皮书:黑龙江经济发展报告(2016)》、《黑龙江蓝皮书:黑龙江社会发展报告(2016)》、《黑龙江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报告(2016)》发布会在哈尔滨市召开。
          《黑龙江经济发展报告(2016)》指出,从不利因素看,大庆油田从2015年开始连续每年调减产量150万吨,导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加值负增长,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跌,税收将大幅减少,全省财政收入下降。受全国产能过剩影响,四煤城的煤炭行业仍面临很大困难,龙煤集团转岗人员也给全省就业问题带来较大的挑战。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投资意愿进一步减弱,产业项目建设竞争更加激烈。
          从有利因素看,黑龙江省应抢抓“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制造2025”规划等机遇,在信息化的推动下,加快互联网、大数据等与制造业相结合,使智能制造成为一种新型的生产方式,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促进北京—黑龙江创新驱动区域合作,支持北京高新技术成果在黑龙江转化和应用,充分依托黑龙江老工业基地的产业基础和科技资源,共同培育和发展以现代农业、高端装备等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哈尔滨已成为对俄合作中心城市,黑龙江省对俄合作已拓展到农业、林业、矿产资源、能源、旅游、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带动与日韩等其他国家和地区间的开放与合作。预计2016年黑龙江省经济增速有所回升,达6.5%左右。
          (1)从供给侧角度看,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第一产业在惠农政策的作用下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由于国内宏观经济放缓,在外需低迷的影响下,工业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比较突出。在工业萧条的持续冲击下,第二产业增长幅度依然缓慢;第三产业在大物流、大通道和自贸区建设加快步伐的拉动下呈现较快增长。预计2016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0%、2.8%、10.2%左右。
          (2)从需求侧角度看,投资和进出口增速呈现回升态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幅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全省城镇化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农民市民化进程加快,需要大量投资加强城镇棚户区改造、城乡电网、综合管廊、地下空间开发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影响下,产业项目、基础设施等行政审批加快。初步预计201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将有所回升达15.0%左右;进出口总值呈现回升态势,增幅为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幅达10.0%左右。
          (3)从收入角度看,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平稳增长。黑龙江粮食实现“十二连增”,绿色食品生产及营销、畜牧业和涉农金融业显示较好的发展势头,为调整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开辟新途径。预计2016年,城镇、农村居民收入增幅分别为8.5%、9.5%左右。
          (参见《黑龙江蓝皮书:黑龙江经济发展报告(2016)》p11-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1月)

          《黑龙江经济发展报告(2016)》指出——
          2015年黑龙江省畜牧业增加值出现“十二五”期间首次回转,2016年将继续呈现上升趋势
          2016年1月19日,由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黑龙江蓝皮书:黑龙江经济发展报告(2016)》、《黑龙江蓝皮书:黑龙江社会发展报告(2016)》、《黑龙江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报告(2016)》发布会在哈尔滨市召开。
          《黑龙江经济发展报告(2016)》指出,2015年1~9月,黑龙江省畜产品产量和畜牧业增加值均呈现小幅增长态势。畜产品中,除了生猪和鸡蛋的产量同比下降外,肉牛、奶牛、羊和家禽的产量都呈现正增长态势。畜牧业产值达到1020.4亿元,同比增长2.4%;增加值396亿元,同比增长2.3%。生猪养殖业结束了15个月的长期亏损状态(2014年2月~2015年5月),生猪价格自2015年6月份以后出现大幅上涨;与生猪产业相反,牛肉、羊肉价格结束了几年来的持续增长趋势,开始下滑;牛奶产业出现量增、价低的现象;家禽市场比较稳定,但是鸡蛋价格走低。从黑龙江省前三季度畜产品生产情况来看,2015年,黑龙江省畜牧业增加值的增幅约为3%,这是“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省畜牧业增加值首次出现回转,呈现上升趋势。
          报告指出,玉米价格大幅下滑,价格传导到饲料环节,也会带来稻糠、豆粕等饲料价格的下降,养殖业因成本的降低会使利润空间增加,这将刺激养殖业加快发展速度,畜产品产量的增长速度将加快。我国计划生育二孩政策的放开,将会迎来“婴儿潮”,将会给黑龙江乳业的发展带来良机。2016年,黑龙江省畜牧产业的发展速度将加快。
          (参见《黑龙江蓝皮书:黑龙江经济发展报告(2016)》p32、3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1月)

          《黑龙江经济发展报告(2016)》指出——
          玉米、大豆种植前景令人担忧,黑龙江省农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2016年1月19日,由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黑龙江蓝皮书:黑龙江经济发展报告(2016)》、《黑龙江蓝皮书:黑龙江社会发展报告(2016)》、《黑龙江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报告(2016)》发布会在哈尔滨市召开。
          《黑龙江经济发展报告(2016)》指出,黑龙江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粮食产业一直处于重要的发展地位。自2006年起,黑龙江省粮食占农作物播种面积一直保持在90%以上,近5年达到了95%以上。近些年,黑龙江小麦播种面积逐渐缩小,2014年玉米、水稻、大豆三大农作物的种植比例合计超过了97%,分别为28.8%、49.9%、18.5%。目前,从全国粮食市场形势情况看,黑龙江省三大粮食品种中有两种作物前景令人担忧。
          报告指出,随着我国大豆的“价补分离”和玉米的临时收储价格机制的调整,大豆市场价格的持续低迷,玉米市场价格的大幅度下滑,使这两种农作物的经济效益很低,甚至没有效益,使黑龙江玉米和大豆种植业的发展面临困境。黑龙江种植业的增加值占全省农业增加值的70%以上,玉米市场价格的下滑和大豆市场价格的继续低迷,将直接导致黑龙江省种植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的下降。因此,黑龙江省应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尽快调整种植业的内部结构,提高畜牧业的增加值和农畜产品的附加值。(参见《黑龙江蓝皮书:黑龙江经济发展报告(2016)》p32-3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1月)


          黑龙江•住房
          “十二五”时期,黑龙江省住房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广大居民的住房水平、环境质量以及城乡基础设施均得到较大的改善,特别是房地产业在使人们安居乐业的同时拉动了全省的投资与消费,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预计整个“十二五”期间,全省可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000亿元,是“十一五”期间投资(2564亿元)的2.73倍。商品房新开工面积数量巨大,预计“十二五”期间商品房新开工面积总量可达到2亿多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大幅扩张,预计“十二五”期间全省销售商品房面积总量可达1.6亿平方米。全省保障性住房建设连续五年居全国之首,预计到2015年底,全省共建设保障性住房204.5万套,投入资金2822亿元,建设总量和投入仍为全国第一。城乡居民住房水平和环境大幅提高和改善,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2010年末的25.7平方米提高到2014年的31平方米,预计到2015年末将达到31.5平方米,人均增加近6平方米。同时,自2008年确立“八年基本完成农房改造任务”以来,累计改造农村泥草(危)房160.3万户,完成投资1134亿元,提前一年实现“八年基本完成农房改造任务”的目标。进一步加强城乡建设的合理规划,开展了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实施评估工作,对哈尔滨等22个城市和开发区总体规划,以及棚户区改造等重点项目规划进行了技术审查。城镇化试点工程取得新进展,完成村镇建设投资,撤并自然屯,农民转移到中心村、小城镇和城市居住以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城乡建设中的法治建设,完成了《黑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黑龙江省住房保障安居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的草案起草、调研、征求意见等工作,制定并下发了《黑龙江省住房公积金提取暂行规定》。
          报告指出,当前还存在着一些影响黑龙江省住房建设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是新开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房地产资本市场不发达、居民住房消费能力低、房地产企业产业化发展程度低、绿色环保节能建筑少、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待完善等。同时,在城乡建设中还存在着 “三化”同步推进的矛盾突出、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趋利性与公益性矛盾、传统体制束缚等问题。
          报告对“十三五”时期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和预测,从城镇化进程看,预计到2015年末,黑龙江省城镇化率可达到58.5%,与全国70%的目标还差近12个百分点,黑龙江省的住房需求仍将保持强劲。全省住房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今后黑龙江的房地产业将深度调整,进行多元化发展,住房建设将向高质量、环保、多功能、智能型发展。
          报告指出,今后在住房建设方面,应注意确保基础配套设施与新建小区同时开发,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加速推进房地产业金融创新,推进二手房市场发展规范化管理和房屋租赁市场的发展,构建居民收入增长长效机制,提高住房消费水平,以税费减免等政策鼓励开发绿色节能环保建筑,构建保障性住房建设发展的长效机制。在城乡建设方面,应建立城乡建设统筹发展的协调机制,提高城乡建设规划设计的质量,全面整顿城乡建设的综合秩序,大力改善城乡建设的综合环境,进一步加强城乡建设中的制度建设,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行动。

          《黑龙江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报告(2016)》指出——
          预期黑龙江房地产市场将进行深度调整,中小房地产开发商面临破产倒闭风险
          2016年1月19日,由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黑龙江蓝皮书:黑龙江经济发展报告(2016)》、《黑龙江蓝皮书:黑龙江社会发展报告(2016)》、《黑龙江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报告(2016)》发布会在哈尔滨市召开。
          《黑龙江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报告(2016)》指出,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近年来,受复杂的国际和国内因素影响,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经历着强大的挑战。以2014年为例,黑龙江省在较强的经济下行压力影响下,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增长5.6%(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全国其他省份GDP的增长速度低。因此,黑龙江省进入“新常态”后,刺激经济稳定增长十分关键。同时,房地产业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贡献较为突出,在黑龙江省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房地产业自2014年开始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开始减弱,房地产的买卖出现“购销两低迷”的状态,黑龙江省房地产市场的表现同样不佳。从供给方面来看,房地产开发规模缩减,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17.5%,为1324.1亿元;从购买方面来看,购买力表现较弱,商品房销售额下降23.6%,为1208.5亿元。
          受“东北新现象影响”,预计黑龙江省房地产市场将进行深度调整。趋缓的经济发展速度使得房地产市场投资需求及潜在的投机需求急剧减少,房地产开发将会面临较长一段时间的调整,竞争增大,对中小房地产开发商会产生较大冲击,使得他们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房地产开发商的格局将会发生较大变化。对于黑龙江省来讲,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十三五”时期,黑龙江省应努力把握“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机遇,实现房地产市场的国际化,积极健康地发展房地产市场。
          (参见《黑龙江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报告(2016)》p4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1月)
 

附件下载:

DSC_3392-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