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麟公园首窝10只鸳鸯跳巢

14.06.2016  23:18

鸳鸯妈妈照顾小鸳鸯。

  8日,今夏兆麟公园首窝野生鸳鸯跳巢了。10只小鸳鸯在鸳鸯妈妈照料下排着队跳进鸳鸯湖。鸳鸯粉在清理人工巢时又发现了一只没跳出来的小鸳鸯,但这只“末末嘎”却被“嫌弃”一直无法归队,暂时由“鸳鸯姥爷”寄养起来。12日下午一场冰雹,小鸳鸯们平安度过。昨天,记者在现场看到10只小鸳鸯在鸳鸯妈妈的翅膀下准备躲雨。

  跳前鼓成球,小鸳鸯五米高处跳出巢

  8日7时10分,母鸳鸯从巢箱一跃而下,环顾四周走了几圈后,开始咕咕地召唤起来。树上的巢箱口不断涌现出小鸳鸯们的身影。不一会儿,一只只小鸳鸯从巢箱纷纷跃下。巢箱距离地面五六米,并不算高。小鸳鸯跳巢时都会憋着一口气,把身体鼓成一个球。10只小鸳鸯顺利地跳了下来。母鸳鸯叫了一会儿,不见再有小鸳鸯跳出来,就领着小鸳鸯们跳进鸳鸯湖里。

  见鸳鸯妈妈领着孩子们远去,“鸳鸯姥爷”刘文良打开了巢箱,准备清理一下待明年再次孕育小鸳鸯用。没想到,巢箱门一开,还有一只小鸳鸯在巢箱里咕咕地叫。刘文良说,这只“老末”的身材是跳巢的小鸳鸯中最小的。鸳鸯粉们把“老末”放进小鸳鸯群里。但是,它一靠近鸳鸯妈妈,鸳鸯妈妈就使劲啄它的头,小鸳鸯在水里拼命挣扎。见状不好,刘文良把“老末”重新捞上岸,暂时人工寄养起来。这并不能说明鸳鸯妈妈没有爱心,刘文良认为鸳鸯跳巢是一种自然法则,一般都是体格好的先跳,体格不好的都在最后,有可能跳不出来,从而被团队抛弃。

  近几年,“老末”受到母鸳鸯的嫌弃掉队时有发生,刘文良都是暂时人工寄养,待下一窝鸳鸯跳巢时,再将上一窝的“老末”混编入队。

  进入跳巢季,游客尽量少打扰鸳鸯

  12日下午的一场急雨加冰雹,让鸳鸯粉和市民们格外担心这窝刚跳巢的小鸳鸯能否撑得过去?在冰雹来临前,几位鸳鸯粉就来到兆麟公园鸳鸯湖,把这群小家伙赶到了鸳鸯湖的桥下,躲避极端天气。

  昨天下午,记者再次来到兆麟公园看到,在鸳鸯岛旁,这群小鸳鸯们在鸳鸯妈妈的照料下,时而蹿上石岛,时而跃入水面,玩得很欢快。天上掉下雨点,小鸳鸯们则全都躲进鸳鸯妈妈的身下,在鸳鸯岛亭子的遮挡下,很安全。

  六七月份,兆麟公园鸳鸯将进入跳巢季。由于今年春季又新增了5个人工巢,兆麟公园的人工巢总量达到15个,加之一些天然巢,保守估计,兆麟公园共有鸳鸯巢约30个,数量上的优势势必会惹来更多的母鸳鸯筑巢。鸟类专家提醒广大市民,进入鸳鸯跳巢季后,尤其是在鸳鸯跳巢时,尽可能远观察、拍照。有时由于人工打扰,母鸳鸯会因环境影响,过早地带领小鸳鸯入水,容易导致抛弃后跳巢的小鸳鸯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