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照亮野生东北虎回家之路
一年多以来,位于吉林省东部的长白山森工集团天桥岭林业局接连传来好消息:该局所辖林区连续6次拍到东北虎足迹,并首次拍摄到野生东北虎身影。
近年来,野生东北虎、豹的踪迹在吉林珲春、汪清、黄泥河、天桥岭等地频繁出现,表明吉林东部长白林海的生态环境得到了良好改善。
天桥岭林业局地处长白山脉老爷岭支脉南麓,是珲春和汪清自然保护区东北虎扩繁种群的潜在定居地,也是来自俄罗斯的东北虎向长白山腹地扩散的关键生态廊道。
近几年,长白山林区生态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为虎豹的生存和栖息提供了有利条件。特别是东北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伐后,伐木工人放下斧锯,拿起锹镐,全部充实到植树造林和看山护林大军中。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林区棚户区改造工程建设,让林场的居民迁入城镇,使大面积林区形成无人区,野生动物成群出现。寂静的森林得到休养生息,逐渐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
禁猎、保护天然林、恢复植被、生态移民……十几年来,从吉林省政府、延边州政府到长白山森工集团,都在不遗余力地为东北虎、豹营造生态家园。
近两年来,汪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陆续迁出2000多户人家。场长李健民告诉记者,兰家林场的森林覆盖率已达98.2%。以兰家为中心,方圆近30公里的“无人区”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为活动对东北虎的干扰,成为了真正的“虎豹之乡”。
为了加速有蹄类动物种群的恢复速度,吸引东北虎安家。去年7月,世界自然基金会、吉林省林业厅和吉林省汪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启动了东北虎猎物繁育“基地”。
世界自然基金会东北办公室高级专员李潜表示,世界自然基金会和汪清将以繁育中心为核心建立不同级别的管理区域,实施不同程度的种群监测和反盗猎巡护。通过规范性管理、可持续运营和不断繁育释放来补充猎物种群,打造东北地区优质的马鹿、梅花鹿种源扩散基地和野生动物救助中心。
“东北虎和东北豹重现中国,是中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长期推进自然保护建设的结果。”常年从事虎豹监测研究的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葛剑平教授认为,“当前,中国正面临东北虎和东北豹恢复和保护的重大机遇。”
据中俄两国监测,在吉林珲春周边和俄罗斯豹地公园目前至少有35只虎和70只豹,但该地区面积不足4000平方公里,虎、豹数量已超出资源承载力的3倍。同时,受地理因素限制,虎、豹无法向俄罗斯境内扩散,唯一出路是向中国长白山腹地扩散。
“这个区域是虎、豹残存的避难所,也是中国野生东北虎、豹恢复的唯一源泉,承载着虎、豹回归中国的希望。”葛剑平说。
据此,为实现东北虎、豹种群回归和繁衍,吉林省已将东北虎、豹保护纳入省“十三五”规划,并研究制定为期10年的《吉林省野生东北虎和东北豹重大生态保护工程规划》,内容包括自然保护区建设、虎豹扩散廊道建设、栖息地生态修复等多项措施。
按此规划,为拓展虎豹栖息空间,吉林省除已建的6个保护区外,还计划新建9个保护小区,总面积39万公顷。此外,将实行多措施打通虎、豹扩散通道,并通过退耕还林、栖息地生态修复等措施,优化其生存环境。
按照计划,2016年至2020年,吉林珲春等周边区域将建成面积约8000平方公里的虎豹定居区,预计可承载可繁殖雌性东北虎30多只、雌性东北豹50多只。至2025年,将在长白山区形成面积逾2万平方公里的虎、豹分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