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支招90后理财:应学会定时强制储蓄

14.10.2014  12:46

  黑龙江晨报讯 90后追求的是新潮,被定义为“玩得酷靠得住”的一代。由于90后的生活环境相对于前几代优越许多,他们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消费群体。一项针对都市90后的调查显示,有57%的受访者表示敢用明天的钱,48%的人称自己不会因为负债消费担忧。为此,记者采访了几位金融机构专家及高校学者,听一听他们眼中的90后理财。

  金融业内人士认为,90后正是培养理财习惯和理财能力的关键时期,应根据自己的预期收益率和风险承受度,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工具。而高校教授则建议将收入分为三大块——消费基金、固定储蓄基金和投资基金,以此来进行有目的的投资。

  “90后正是培养理财习惯和理财能力的关键时期,切忌盲目跟从市场态势进行投资,无论牛市或熊市,首先投资应该理智,年轻人应选择适当风险的理财项目,在有限的收入下积少成多。”渤海银行高级经理吴青对记者表示。

  90后应树立怎样的理财观?吴青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定时强制储蓄,积累原始资金,而节余的现金可以用于投资型理财工具。按照所预期的收益率与风险承受度,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工具。

  “最适合90后的便是定投,这个定投不一定就是基金定投。可以是储蓄定投,也可以是定期买股票及定期买基金。投资理财需要不断的学习,但不要盲目投资。”谈及90后理财,渤海银行高级经理吴青支招称。

  除基金定投外,吴青认为,信用卡也是一个很好的理财工具,其不仅可以增加你的现金流,还可以通过按时还款保持你良好的个人信用,就可以在以后贷款买房或进行其他个人贷款业务时,有一个很好的信用证明。

  最近,随着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宝宝类”产品收益率直线下滑,一些具有投资理念的90后开始把目光投向了银行理财产品以及货币基金,特别是一些低风险,低门槛,进出灵活的货币型基金。那么,90后适合申购什么样的基金呢?

  对此,华夏基金市场部副总经理陈倩分析认为,“基于90后投资者的市场细分研究,我们认为那些资金维度风险低、门槛低、流动性强的基金更适合90后选择。而且这类基金均为个人账户形式,在PC端和移动端都有用户体验较好的账户管理工具,适合流动资金管理,每天呈现收益,所见即所得。”陈倩称。

  陈倩还表示,对于90后来说,低门槛的现金管理工具产品的一大优点是不需要过多研究和筛选。针对风险偏好高一些的90后投资者,可以先通过互联网资讯、课堂等渠道获取相关金融理财信息,增强专业性和判断力。

  对于90后而言,培养他们的记账及制定预算编制习惯也尤为重要。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会计系主任何玉润认为,理财应先从记账开始。具体而言,可按照“现金收入”和“现金支付”来记录“月度收支流水账”,这样看着账本就会清晰地知道现金的支付去向,接下来就会严格地按“费用支出”来规范自己的消费行为,而不至于动用自己的投资基金。

  何玉润建议90后可自学一些简单的会计学知识。一方面,可以在大学选择一些理财学、会计学之类的课程,来培养理财理念和意识,有助于将来按预算合理安排支出;另一方面,可通过一些专业技术培训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个人学识和未来价值的增加,提高自己“赚钱”能力。

  “计划性是理财的前提。”何教授向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比如,将新近的工资按照费用和投资以一定的比例分开为三大块——消费基金、固定储蓄基金和投资基金,按照规划好的分类进行有目的的投资。

  属于水电费、房租、生活消费、度假、社交和学习等部分的,在保证一定生活质量的情况下有计划的安排支出;属于固定储蓄的部分,一定要“狠下心”来按时储蓄,如以银行零存整取方式,专款专用,以应对不时之需和未来家庭的住房等资本性支出,以及养老、保险等保障性支出;剩余的投资部分,则可以选择保守型的理财方式,除余额宝、理财通等互联网金融产品外,月存整取的分红型保险理财产品、“约定转存”的银行服务协议、业绩较好的基金产品(如基金定投)等门槛较低的理财产品,都是90后可选择的比较好理财方式。

  对90后来说,他们现在要注意的首先是要选对合适的投资。正如一些网友所言,财富并不是“”出来的。如果你现在还不能保证能“”出财富,那么还是回归那句老话—投什么不如投自己。(编辑:李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