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君武:不正派的人就不要做漫画家

12.08.2015  18:34

  [ 摘要 ]2015年是漫画大家华君武诞辰100周年。本文根据华君武生前访谈与讲座整理而成,漫画家回忆了自己的从艺经历,以及在延安得到毛主席指点的前因后果。

  2015年是漫画大家华君武诞辰100周年。本文根据华君武生前访谈与讲座整理而成,漫画家回忆了自己的从艺经历,以及在延安得到毛主席指点的前因后果。

  华君武自画像

  我是1915年在浙江杭州出生的。我画漫画可以分为“上海阶段”、“延安阶段”、“东北阶段”, 1949年到北京至今,也可以算是“北京阶段”。在1930年代我的“上海阶段”,也就是我漫画创作的初学阶段。

  1930年,大概十四五岁的时候,我画了一幅学校里面学生打防疫针怕疼的漫画。中学生喜欢起哄,于是做出各种各样疼的鬼脸,但还不至于疼到那种程度,我就把打防疫针的情景画了出来。那时候我们有校刊,大概校刊的主编觉得挺有意思的,就登在了校刊上。之后,《浙江日报》刊登了我的另一幅作品《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1933年,赴上海求学,在上海的五年生活,画了很多漫画,那时候的最早作品,就是《一二·九运动》。我那个时候,对于“一二·九运动”,其实也没有什么根本的认识。我当时也跟国民党斗争,但不是站在共产党的立场跟国民党斗争,我就是讨厌国民党,所以就画“一二·九运动”,把国民党也讽刺了,把学生的斗志也画了。一般那时候,我故意把许多事,以及那么多人凑在一起画。比如说警察抓小偷,画了很多警察在抓一个小偷,画里面人很多,我就是用大场面来吸引人,——一般老先生老漫画家不会去画那么多人的,所以后来有人给我封了个名字,叫“画大场面的华君武”。

  1930年代的中国,有不少的漫画作者都有一个“洋老师”。当时上海有一家英文报纸叫《字林西报》,英文叫“NORTH CHINA DAILY NEWS”,这个报纸经常刊登一位白俄漫画家萨巴乔(Sapajou)的国际时事漫画。他的画,线条流利、造型准确而又夸张得体,引起我极大的兴趣。我就把他当作我的老师,学他的画法。

  我在上海画的都是洋人洋气的,我到延安去的时候,我们在墙报上面画一张画,连环画、年画、宣传画,老百姓还看,一看漫画看不懂,扭着头就走了。我就想,那怎么办呢?所以以后慢慢就变,看怎么样能够使农民看得懂。

  在延安所创作的《1939年所植的树》是当时最受争议的一幅作品。

  华君武,《1939年所植的树

  那个时候,漫画都是跟社会生活常发生一些联系的,不像现在有一些叫休闲漫画,那就没有关系了,那个时候的漫画终究要看出现实里的一些矛盾来,看出一些问题来,才能做漫画的题材。那个时候在延安,一天到晚,从我们鲁艺到延安城里要走十里路,到杨家岭要走十几里,延安什么也没有,就是黄土,黄土地上有时种有两棵树,这两棵树也没人管,到后来,那个树光是一个树干,都被牲口吃了,因为没有草。那个时候要植树,再过一两年,还是那个样子,这么高,再高一点,这么细一根棍,所以常常来来往往过去,老看见这个东西,我就认为,种了树又不去管理它,这是个问题,所以就画了这幅漫画。

  毛主席看了这幅漫画后,要见见我们,还请我吃了饭,不但吃了饭,还喝了酒,喝了酒我还问过毛主席一句话。我说毛主席,我听说你吃西瓜都就辣椒的,毛主席说在长征路上,刚刚吃完饭,有辣椒,就又送来个西瓜,我也就吃了西瓜,就变成用辣椒就西瓜。

  当时怎么谈到这张漫画呢,毛主席看到这张画以后,他认为是这样的,他说讽刺不好好地养树,这是可以的,但是应该说清楚是在哪个地方。因为我画的是延河边上的树,毛主席说,哪个地方种树不管树,你应该让人知道。

  他当时还举了这么个例子,比如说王家坪,王家坪等于是我们现在总参三部,就是八路军总部的所在地,王家坪植树不好,你就要写上王家坪植树,否则整个一条延河,你就画了这个,也不讲什么地方,人家一看就变成整条延河的植树都不好了,这样就是你以偏概全了,所以你一定要把个别和一般区分,是个别的还是一般的,是局部的还是全局的,都要讲清楚。实际上那个时候画漫画,我们不注意这个事情,所以有时候会具有片面性。

  在这种情况下,我的漫画后来就往民族化、大众化这方面追求,所谓民族化、大众化,其实根本是让农民看懂。我在上海画的漫画,是高级知识分子看,这种画到延安去,老百姓不喜欢看,那么你要转变,这就是属于毛主席说的,要到生活里头去。这也是后来我追求的一个方面,假如没这些东西,我的漫画也不会这样。

  大众化和民族化成了我后来一直追求的一个目标。那么怎么样才能民族化呢?究竟从哪里着手呢?我觉得我的漫画能让群众欣赏才行,否则就没有意思了。我从那个时候开始收集老百姓语言。应当说延安阶段是我漫画发生变化和漫画向民族化和大众化方向发展的酝酿阶段。在东北的五年,只要能看到《东北日报》,就能看到我的漫画。那个时候我的漫画已经是在慢慢往农民能够看懂的这方面走。我在《东北日报》画的漫画,哈尔滨火车站等等公共场所,都把这些漫画放大,老百姓真的很喜欢。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调到了《人民日报》,主持筹办了“讽刺与幽默”专栏。我当时看到有这种现象,就是有些人,犯了错误了以后,自己很害怕(那个时候犯了错误比现在厉害,那弄得你工资都没有了,还受处分)。但是我另外一想,人哪有不犯错误的,我们有句老话,犯了错误你得从原地上爬起来,再走路。你假如不犯错误,你自己就不敢走路了,那么你永远也不会走路,就是这么个概念,就画出来了。

  结果在1962年8月一次党的会议上,这幅画被作为大会文件的附件发给与会代表,毛主席还在上面批了八个字:“有了错误,改了就好。”

  华君武,《杜甫检讨》,1961

  当时发表的另外一副影响力较大的漫画是《杜甫检讨》。《杜甫检讨》是1961年画的。北京师范大学要批杜甫,说杜甫分不清是正义的战争和非正义的战争,所以是和平主义思想,最后我就哈哈大笑,画了一个漫画。当时我们共产党确实是把很多人都冤枉了,杜甫讲的话,是和平主义思想,其实是现在共产党的思想,你怎么能让当年的杜甫来自我检讨?严格讲起来,这都是非历史主义的,不是马克思主义的。

  不平则鸣,看见世界上这些不平等的,我就可以画漫画。

  华君武,《猪八戒拍卖文物

  “文革”结束后,特别喜欢画《西游记》中的人物猪八戒。因为七情六欲他都有,所谓的错误,都安到他头上,娶亲,去弄了很多汽车来,猪八戒他都做得出来,但他做出来并不觉得自己犯了什么错误。这样的人,在我们社会当中带有普遍性。我是喜欢用这种人打比方的,后来因为我画了好几个,就成为一个系列了。

  华君武,《永不走路,永不摔跤

  “讽刺是永远需要的”,是天经地义的事,自从人类出现了劣迹丑行,讽刺就相应而生。而漫画家就应该具备这种独特的视角。

  反正你人要正派,如果不正派的人,连缺点都看不出来的人,你就不要做漫画家。比方说,现在这个社会上,就有很多不正常的现象,我现在是不大好讲,为什么呢,我年纪老了,我也不懂,所以我现在也不画了。但是听说,社会上人的思想上,有一些东西还不大好,那么这种东西,要靠你用一种正确的思想去发现它,把它画出来。

编辑:李笑然
张献忠沉银遗址被确定在四川彭山
  据新华社成都12月27日电(记者童方)记者27Hljnews.Cn
“莱茵”杯钢琴比赛黑龙江赛区选拔赛举行
  黑龙江日报讯(记者潘宏宇)由德国杜塞尔多夫音乐Hljnews.Cn
2015西泠秋拍开槌莫奈作品成交价逾2000万元
  据新华社杭州12月27日电(记者冯源)西泠印社Hljnews.Cn
外媒盘点2015年度最佳航拍图 包括中国北京大堵车
  黄金周假期结束时,中国北京规模庞大的交通堵塞。Hlj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