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交警启动雨天工作预案保障市区交通平稳有序

16.05.2016  13:06

  5月12日,哈尔滨市再次迎来连续降雨天气,为保障雨天地铁及地下管廊建设施工期间市区主干街路及施工区域周边交通平稳有序,哈尔滨市交警部门启动了雨天工作预案,各重点街路及施工区域周报路段执勤民警提前上岗并开展联动疏导。

  当天,哈尔滨市交通民警提前于6时30分许到岗到位冒雨出勤,加强对交通节点和次干支路的管控指挥,并采取区域间联动疏导,及时排除故障事故车辆等措施,有效保障了哈尔滨市雨天道路交通整体平稳有序。

  期间,为了便于观察岗口周边车流通行状况及时放行车流,许多执勤民警没有佩戴雨帽,而是用塑料袋将警帽套住,任由雨水浇在脸上并顺着脖子往下趟,还有部分民警因长时间疏导指挥,且动作幅度过大,导致雨水透过雨衣、雨裤流入警服中。此外,不论是否穿着雨靴,因为过往车辆溅落雨水等原因,许多民警离开岗位时鞋和袜子都是湿的。

  据哈尔滨市交警道里大队执勤民警张国相介绍,执勤时雨水浸在身上的感觉特别不舒服,尤其是迈步挥臂时因衣物沾在身上非常不方便,而且身体还发凉,直到回队换下衣物才好。此外,因雨水落在眼睛上影响视线,需要经常用手擦拭,但由于手套也是湿的,一揉眼睛更难受。同时装对讲机的塑料袋也要更换好几次,防止对讲机进水。

  雨天岗上民警执勤不方便,巡逻民警和事故民警也要面对诸多困难。遇有故障车或事故车辆时,出勤民警的车辆就得尽量远距离停放避免妨碍交通,上下车时频繁穿脱雨衣是为了尽量防止车座被浸湿。画现场图和照相时需要用脖子夹着伞;雨天交通不畅刮碰事故多,要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快速到达现场拆解事故。

  面对诸多困难和不便,交警们已习以为常。有的民警早高峰连续工作近3个半小时,地铁及管廊施工区域节点的岗上民警则需要一天工作7、8个小时。对于他们来说,只要晚上洗个澡,换身干爽的衣服睡觉,第二天工作照样不受影响,但对于那些晚上值班出夜勤的民警来说,这只是一个插曲,到第二天下班时他们才能真正得到好的休息调整。

  针对哈尔滨市近期还将有降雨天气,交警部门作出如下安全出行提示:

  一、因雨天机动车的刹车距离会加长,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并减速慢行。如行车中发生轻微交通事故,应及时拆解现场,恢复交通。

  二、确保雨刮器完好、正常工作,如果雨刮器的扫水能力下降,尤其是夜雨中行车,没有刮净的雨滴会在灯光下产生各种反射光,使前方视野极度模糊,容易引发事故。

  三、如通行条件允许,应尽量避让积水路段,防止发生因路况不明导致的交通意外发生。但应注意不要急速左闪右避,或者马上踩刹车放慢速度,因为左闪右避反而容易使后面司机误解、造成意外。

  四、夜雨、阴天行车,及时打开夜间行车灯。夜晚行车视野性较差,为了防止后面的车追尾,应该及时开启夜间行车灯;另外在阴天、雨雾较重、可视性较差的雨天,也应该及时打开夜间行车灯。

  五、雨天受车内外温差影响,车窗上极易产生雾气,应及时调节冷风,直吹风挡玻璃,避免因视线不清、视距受限影响安全驾驶。

  六、早晚高峰期间车流量大,建议驾驶人错时出行或绕行交通易堵路段。如行车中发生轻微交通事故,应及时拆解现场、恢复交通。

  七、临近人行道行车时,或遇行人过街时,应提前减速慢行,文明驾驶,避免积水飞溅到行人身上 。同时,针对行人因使用雨衣、雨伞视线易受限的情况,应主动注意观察瞭望,并做到提前避让,避免交通事故发生。

  八、并线时多看多观察。很多车的外后视镜没有自动加热功能,雨天在外后视镜上积留的雨滴容易造成驾驶员视线盲点,除了及时清洁外后视镜之外,并线时司机也要多看多注意。

  九、雨天应尽量避免中长途驾车出行,高速公路行车时建议车速保持在80至90公里/小时,公路行车时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超车,并保持与前车的安全距离。(汪晓涛、吴凡、黄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