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告别大迁徙时代 终极目标“去企业化”

27.11.2015  15:05

上海国际没能和申花打造出中国的“百年德比”

利用在西安举办注册工作培训班之机,中国足协昨天向各级职业俱乐部明确提出,在明年1月10日新赛季职业俱乐部注册申请提交截止日之后,将严禁各职业俱乐部进行“跨省转让”,此举意在与国际先进职业联赛接轨,确保职业俱乐部建设的正规性、联赛环境的稳定性、提升职业联赛与球迷文化内涵。

职业俱乐部“去企业化”是方向

10年前,上海永大集团受让了上海中远三林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全部股份,将原俱乐部更名为上海永大足球俱乐部,球队也更名为“上海国际”队。一位常年报道上海足球的媒体同行回忆说,“当年中远改名国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希望球队的建设能够与国际接轨,而在具体称谓上‘去企业化’,‘国际’这个名字被采纳也是俱乐部希望将球队打造成一支类似国际米兰的球队,从而能效仿意甲米兰德比,遗憾的是,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投资人在那个年代同样急功近利。”

该人士的话丝毫不为过,回顾中国职业足球20多年历程,职业俱乐部队名“从一而终”者屈指可数,而反观欧洲联赛,无论其经济后台支柱发生怎样的变数,“皇马就是皇马、国米就是国米,名字就是球队的灵魂象征,球迷挚爱的标牌”,这位人士补充道。

中国足协相关人士也坦言,严禁俱乐部“跨省转让”只是规范联赛、俱乐部建设的一个开始,而“去企业化”则是最终的方向。至于部分俱乐部因经营陷入困境考虑将股权转让给外省市企业,这位人士称,“禁止跨省转让,就是让职业俱乐部逐渐实现真正的‘属地化’,不再像以前那样到处迁徙。足协强制属地化,第一可以让俱乐部投资人量力而行,在球员的薪资结构上不搞军备竞赛;第二又可以让俱乐部投资人考虑邀请更多的股东加入,实现职业俱乐部真正的股份制,不至于一家经营不善而导致俱乐部无法继续生存。”

编辑:王维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