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党委书记宋有参加省委庆祝建党93周年暨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研讨会并作专题发言

02.07.2014  12:49

7月1日,省委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3周年暨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研讨会。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省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徐泽洲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省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张效廉主持会议。

徐泽洲首先代表省委向全省广大党员和党务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并代表省委对各级党员干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提出了具体要求。他强调,在思想上要牢记根本宗旨,常怀爱民之心。要打牢理论根基,强化党性锻炼,注重理论研究,始终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在作风上要密切联系群众,树立亲民形象。要坚持问题导向,实施重点突破,抓常抓细抓长,促进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工作上要坚持真抓实干,多办利民之事。要增强求真务实的干事劲头、深化改革的行动自觉、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在推动“五大规划”发展战略实施和“十大重点产业”建设实践中建功立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在自律上要落实从严要求,秉公为民用权。

会上,我校党委书记宋有以《牢牢把握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时代要求——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为题进行了交流。鹤岗市委书记张雨浦,黑河市委书记刘刚,黑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奎良,省委党校教授王树春,佳木斯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龚夏梅也分别交流了理论研究成果。

现将宋书记发言全文刊载,以便学习交流。

牢牢把握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时代要求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

中共黑龙江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宋有

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基本领导方法,是永葆党的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传家宝。在我们党93年的光辉历程中,能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凝聚了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党的奋斗历程和执政使命,着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着眼实现“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分诠释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时代要求,深刻阐述了群众对于党和人民事业的极端重要性,这是新时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科学指南和重要遵循。

一、坚持群众路线的理论与实践价值的辩证统一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在新的历史时期,既要深化理性认识,又要注重实践运用,坚持群众路线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的辩证统一。

坚持党的宗旨和实现党的奋斗目标的辩证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关于党的宗旨,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我们的党是为人民服务的。中央的考虑,是要为人民做事。”这指明了共产党人在新形势下必须坚守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肩负的重大责任与使命。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必须用共同理想团结人民,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必须真心服务人民,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发展生产力和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辩证统一。 马克思曾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的利益有关。”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努力把发展生产力和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这种优越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的辩证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要着力解决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提高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做到知行合一。思想自觉是先导,体现在理论认识和联系自身实际上;动自觉是目的,强调的是“怎么做”,“要突出解决实际问题,切实做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效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就是要求全党同志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身体力行为人民做事,成为服务人民群众的坚定实践者。

二、夯实推动改革发展的群众基础

代表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当代中国改革最牢固的政治基础;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则是当代中国改革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夯实解放思想的群众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精神财富的最初源泉在于群众的生产实践,人民群众思想解放是领导干部思想解放的活水源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这一推动改革的主体力量,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抢抓机遇、破解难题,筑牢思想基础,凝聚改革共识。

夯实科学决策的群众基础。 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伟大实践中,人民群众是科学决策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不是百事通,不是万能的。要做群众的先生,先做群众的学生。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多同群众交朋友,多向群众请教。”要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中实现科学决策,并使科学决策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实际行动。在作出决策前、执行决策中和完成决策后,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确保决策不失控、落到实处。

夯实深化改革的群众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说,“35年来,我们党靠什么来振奋民心、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靠什么来激发全体人民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活力?靠什么来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与资本主义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靠的就是改革开放。”为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人文本的核心立场,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把在深化改革、推动科学发展中坚持群众路线落实到解决事关群众切实利益问题、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上。

三、在敢于担当中做好群众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权力的行使与责任的担当紧密相连。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我们要保持敢于担当的勇气,提高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能力,切实肩负起做好群众工作的时代使命和历史责任。

在密切联系群众上敢于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党员干部要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以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等先进典型为榜样;要树立为民谋幸福的价值取向,把自己的根扎在群众中、把劲用在党的事业和为群众服务上;要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努力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要坚守廉洁自律的从政底线,着力解决“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走群众路线的坚定步伐和为民务实清廉的实际行动,夯实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群众基础。

在实现群众利益上敢于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要在大是大非上引领群众。党员干部要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高度的政治警觉,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不为各种错误观点和干扰所左右,引领群众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要在敬业尽责上不负群众。坚持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强化敬业意识,坚守岗位工作,始终做到凝神聚气干事业,只争朝夕干工作,以一流的工作业绩不辜负群众的厚望。要在推进学校发展上造福群众。善于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引领工作的正确立场、确立符合客观要求的工作新理念;善于用科学思维方式分析问题、用新的思路谋划工作,不断开阔新视野、拓展新思路、拿出新举措,在推进科学发展上造福师生。

在真情服务群众上敢于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干部要增强服务意识,带着感情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带着真情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服务人民服务中走在前、做表率。”要增强服务意识。切实改进思想作风,在履行岗位职责中真心实意热爱群众;提高工作成效,在为群众排忧解难上下功夫;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当好群众的服务员。要明确服务重点。尊重客观规律,善于处理各种矛盾问题,始终为民谋利解难;相信和依靠群众,在为民务实的工作中团结群众、赢得群众。要提高服务水平。崇尚服务精神,坚持把服务水平作为衡量领导干部管理能力、担当精神的重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