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姚明和张尚武之间——一位退役运动员的普通生活
新华网安徽芜湖11月23日电 题:在姚明和张尚武之间——一位退役运动员的普通生活
新华社记者徐征 周畅
偶尔,汪诗宣也会参加一些业余自行车比赛,回味一下当专业运动员时的感觉。虽然已经退役了将近10年,但是他仍然怀念在省市或者国家队时的生活。
“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想当运动员。那时的生活太单纯了,”汪诗宣感慨。
和姚明、张尚武一样都是退役运动员,但他的生活和经历平淡得几乎不值一提。如果前两者代表体育的两极,那么对于“退役运动员出路”这个近年来的热点问题,汪诗宣的例子才更具有普遍和典型意义。
在芜湖举行的中国体育文化、体育旅游博览会上,他作为广大退役运动员的代表,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37岁的汪诗宣现在有三个身份:安徽省宣城市第三中学的体育老师,安徽省残疾人运动队的教练,另外一个是宣城自行车协会的会长。体育老师是他的本职工作,也是唯一一个能带来稳定收入的工作,每月平均有1000多元钱。作为省队的教练,他会有一些补贴,而协会的会长完全是义务的,虽然在注册的会员已经有3000多人,但协会没有任何收入,没有常设机构,就连有事需要开会,地点也是汪诗宣借他妹妹做买卖的一间办公室。
根据官方的数据,中国目前在役的专业运动员约有1.7万人,而每年退役的运动员人数并不均衡,赶上全运会之后的那一年退役的人数会大大增加,不过平均下来每年在2000人左右。
在这些人当中,有像姚明、杨扬、李宁这样的明星退役之后成功转型,也有像当洗澡工的邹春兰、沿街卖艺的张尚武、变卖金牌的艾冬梅这样在退役之后生活陷入窘境的案例。不过在他们之间,是更多的运动员在退役之后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慢慢地融入了社会,和普通人一样体会着生活带来的种种酸甜苦辣。汪诗宣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2004年膝盖受伤,让正在国家山地自行车队进行训练的汪诗宣面临着退役的决择。当时他获得的最好成绩是全国山地自行车冠军赛分站赛的冠军,用他自己的话说“水平稳定在全国前8名的行列”。
不过需要一年多才能够恢复的现实让已经27岁的他回到安徽省队之后最终选择了退役。开始了所有运动员都要最终面对的问题——退役之后的转型。
汪诗宣说,他当时面临的选择有三个,一个是拿到一笔安置费然后自谋职业,一个是以聘任的形式被分配到地市的体校,另外一个是在相关政策的帮助下自主创业。最后他选择了第一条路,拿到了退役安置费约4万元。
在随后的一年时间里,汪诗宣开始了考教师证的准备工作。在优惠政策之下,不是师范校院毕业的他获得了参加考试的资格,但也仅此而已,他必须要通过考试才能成为一位老师。汪诗宣回忆说,那段时间他通宵达旦的看复习资料。“喝咖啡,往咖啡里加盐,整袋的加盐,”他回忆说,“要不然就睡着了。”
在2005年汪诗宣拿到了教师资格证书,并且成为了宣城市孙埠中心初中的一名普通体育老师。不过,同大多数退役之后的运动员一样,长期专业的运动生涯让他们难以割舍对于体育运动的感情,他开始教当地的一些自行车爱好者们相关的专业知识,帮他们组装车,修车,甚至给车友们设计骑游路线,组织他们一起出游。汪诗宣说:“当然全部都是免费的,就是觉得专业经历不能浪费了,全当是爱好了。”
让汪诗宣没有想到的是,他会在另外一个方面也用上了自己在体育上的长处。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碰上了一位朋友带着他智障的儿子在公园里蹒跚前进,于是萌发了帮助这个孩子念头。他开始琢磨把自己在运动队里的健身训练方法用在这个孩子身上,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在他的训练之下,这个孩子在安徽省特奥运动会上拿到了铜牌。汪诗宣回忆说:“当时最让我感动的不是拿到了奖牌,而是那个家庭的喜悦。”
汪诗宣说,更让他高兴的是,这个当年还需要他帮着穿衣服的孩子现在智商达到了80,接近正常人的水平,而且已经有了一份工作。
从此之后,汪诗宣受聘为安徽省特奥运动队的一名教练,他也因此从农村的初中被调到了宣城市三中。在2007年的上海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汪诗宣的弟子们拿到了2金1银的好成绩。随后他又成了省残疾人运动队的教练。
不过,真正让汪诗宣体会到人情冷暖的还是自行车。2006年汪诗宣和几个朋友成立了宣城速客单车俱乐部。随着俱乐部的规模越来越大,活动越来越多,他在2010年注册成立了宣城自行车协会,自己担任法人。汪诗宣说,这个协会没有任何经费,组织活动靠会员AA制或者拉一些数额不大的赞助。他组织过两次比较大的车友活动,参加的车手约有200人,而这两次的赞助经费一次是8万元,一次更少,只有6万元,每一分钱都要用到关键的地方。“每次活动结束,我都得倒下。”说到这里,不太善于表达的汪诗宣做了一个夸张的后仰的姿势。
汪诗宣说,组织自行车的活动他收获更多的是口碑和人脉关系,而在经济上,他有时还得往里搭钱。他并不是没有想过经济账,但是他向上级协会申请经费的请求一直没有得到回应,而向会员收取会费这条路,汪诗宣觉得难度更大。他说:“这里面有人情啊、关系啊,不好弄。而且我觉得还有一个观念的问题,比如我们有些会员自己是老板,骑的车子几千几万元,但是你叫他掏钱出来组织大家活动,推广这个运动,就没有人愿意了。”
八年的专业运动生涯给了汪诗宣很多的优点,比如吃苦耐劳、头脑清晰、精神强韧,还有很多体育专业知识。但同时,他也觉得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太不擅长,而且也缺少良好的口才和一些财务经营知识,使得他在组织自行车活动时很难更进一步。这些,同样是专业运动生涯带给他的局限。
因此,虽然他偶尔也会说出“如果我有一个平台,我能把活动弄得很好”这样的话,但更多的时候他仍然显得非常务实。
最后,汪诗宣骄傲地说出了另外一件事,他任教的学校刚刚在宣城校际的排球比赛里拿到了冠军。他说:“我和我们学校另外一个老师一起带的这些孩子们,这是我们第一次拿冠军。其实我不会打排球,我更多的是给孩子们精神上的训练。其实这就是我的特长,运动经历让我比师范毕业的老师们更懂得精神的力量。”
汪诗宣认为,自己退役之后的生活并不算巨大的成功,但也离失败很远。(完)(编辑:李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