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家衣柜”温暖大庆 传递善良和美好

30.05.2016  13:42

  “这里向所有家人敞开,有爱心您可以随时挂上,有需要您可以随时取走……”在大庆市让胡路区乘风社区有这样一面“”:挂满了干净的旧衣物,需要者可以免费领取、穿走。

  它有个好听又温暖的名字——“咱家衣柜”。

  借一面墙、衣服一挂,捐助过程变得简单;无人监管、按需自取,受助人尊严得到顾及。这种轻松的“家人”式的便民服务,不仅传递了爱心,更让捐赠和受助有了更现代的打开方式。

  自今年3月5日开始运行以来,这个充满爱的“咱家衣柜”共接受市民捐赠衣物2万余件,经志愿者消毒、清洗、熨烫、整理后挂出600件,被居民自行取走289件。短短一个半月,“咱家衣柜”这4个含有温度的字眼,如一缕缕春风拂过百湖之城的大街小巷,向人们传递着善良和美好。

   咱家衣柜”:凝聚友善和爱心,传递善良和美好

  一面墙,

  一点艳丽的色彩,几个挂钩,

  如此简单的组合,

  就可以帮助成百上千甚至更多的人。

  这一简单的助人方式凝聚着友善和爱心,传递着善良和美好。

  “在伊朗,有一面‘友善之墙’(WallofKindness)闻名国际。匿名者在墙上钉上挂钩和衣架,呼吁人们主动贡献闲置的衣服,谁需要就把它拿走,后来得到大量捐赠和仿效,最终形成一股风气。”据乘风社区党工委书记何伟若介绍,“咱家衣柜”的灵感正是来自伊朗的“友善之墙”。“衣柜”就是在户外搭建的一个棚架,以蓝色为主色调、以温暖为主旋律,上面写着:“这里向所有家人敞开,有爱心您可以随时挂上,有需要您可以随时取走。”短短几行字,让这以“咱家”为名的衣柜散溢出直达心房的热爱与真诚。通过它,爱心在素不相识的两个人间完成传递,慈善友爱也变得平等而有尊严。

  带着送到干洗店洗过的衣服,社区居民张阿姨把它们一件件挂进“衣柜”里,仿佛是回家挂衣服那般自然、轻松。“生活条件好了,很多旧衣服不穿了,扔了太可惜,这种形式真好,可以非常方便地帮助有需要的人。”张阿姨说。

  8-8号楼的董师傅在“衣柜”领取了几双靴子,穿着很合脚,回家后他就把自家闲置的裤子清洗干净后挂到“衣柜”里,还主动到社区注册成了志愿者。“我的特长是唱歌,可以当一名文艺志愿者,我给大家唱红歌贡献余热。”董师傅说。

  像这样的人、这样的事,不胜枚举:油田装备制造集团、物业二公司和乘风新玛特商场送来大批衣物和日常用品;乘风二小学的孩子们捐出自己的学习用品;有年轻人专程开车带来七八袋干净衣服,放到“衣柜”前转身就走;有老人托举着孩子,孩子亲手把自己的衣服挂上,留给那些需要的孩童……

  “咱家衣柜”火了。一连数日,“咱家衣柜开张了”公益推介广告刷爆了大庆人的朋友圈,大家纷纷转发、点赞,转发量达上万次,成为社交媒体聚焦的一个热点。不仅让胡路区,全市范围的市民纷纷捐衣赠物,并表示将持续关注和支持“咱家衣柜”。

  “咱家衣柜”暖了。孩子拿到心仪已久的学习用品,露出了纯真的笑容;大爷挑选到中意的裤子,穿上久久舍不得脱下……

  对于这浓浓暖意,50多岁的环卫工人郭淑英心有所感。

  3月中旬的一天,郭淑英一早来到社区打扫卫生,乍暖还寒的春风很快吹透了她被汗水浸湿的衣服。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她,引起了乘风社区乘风三居委会主任赵月华的注意。“快来,到‘咱家衣柜’,我给你挑件衣服。”赵月华把她拉到“衣柜”前,选了一件运动款红色棉服。接过棉服,郭淑英欣喜不已,足足拿着端详了几分钟。随后,她脱下环卫工服,穿上棉服,又把环卫工服套在外面。“这么好的衣服,可别弄脏了。”郭淑英拉着赵月华的手说:“‘咱家衣柜’对我们环卫工人来说,真是太温暖了。”

  还有一些暖心事。在“咱家衣柜”运行过程中,细心的社区工作人员发现,部分受助者碍于面子,不好意思直接到“衣柜”选取衣服。还有一些弱势群体行动不便,无法到“衣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