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博实:以创新开拓机器人市场

07.11.2014  17:09

   新华网黑龙江频道11月7日电题:哈尔滨博实:以创新开拓机器人市场

  新华社记者王君宝  潘祺

  从被人当作“备胎”,到国外企业争相来购——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民族机器人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完成华丽蜕变,在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进程中不断迈进。

  从“备胎”到产业翘楚

  1994年,天津联合化学有限公司购买了国外一条半生产线,同时购买了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的两条半生产线,但后者只是被当作备线。这让时任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副所长的邓喜军很受刺激。1997年,他与研究所的同事成立了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并出任董事长。

  “作为中国的知识分子,一定要做好自己的民族企业。”邓喜军表示。

  经过十几年努力,公司从最初注册资本120万成长到如今100多亿元的市值,去年销售额达到7亿多元。

“2012年陕西一家企业一次性买了我们12条线,结果德国一家企业来找我们希望我们让给他们一条线,并答应帮助我们推向国际市场。当时我觉得很自豪,有外国人在这个行业求我们了。”邓喜军说。

  如今,博实生产的嵌入码垛、装箱机器人等整条流水线,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煤化工、粮食食品、医药、建材等领域,主要客户为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神华、中煤、海尔、宝钢、GE、杜邦、新疆建设兵团等世界知名企业和上市公司,受到国外市场广泛认可。

   产学研对接如虎添翼

研发是支撑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博实以具备强大研发能力的哈工大作后盾,坚持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

  博实副总工程师、博实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祁如冰介绍,博实的搬运机器人设计等方面,由哈工大的专家把关,学校和企业共同研发,产学合作十分顺畅。并认为,哈工大与博实“筋骨相连”的模式有利于产学研对接。

创业者都是哈工大的老师,之间合作比较信任,技术层面可以深入融合。在申请国家课题时,企业可以与产业结合共同承担课题,国家和企业可以给学校提供支持。

  据了解,目前博实研发资金占年收入的4%到5%。

   降低成本、创新技术、开拓市场

  中国工程院院士蔡鹤皋分析认为:目前,德国、日本每万名工人对应机器人300多台,我们不到20台。近几年,中国劳动力缺乏,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中国面临机器人产业大发展的非常好的时期。

  邓喜军表示,中国机器人要上去,成本一定要降下来。

  “一般说来,中国制造业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具备成本优势,但机器人不一样,中国要贵于国外。因为国外有一定批量,国家在零配件上也有配套,因此价格低。如何降低成本,是中国机器人最需要克服的困难。

  邓喜军认为,要推动国内机器人发展,必须鼓励国内企业使用国产机器人。

  “目前,国产工业机器人已经具备较好质量,可以广泛用于搬运、分拣等等。只有用的多,才能在使用过程中逐步积累经验,提高国内机器人技术水平,并降低成本。

他介绍,与此同时,博实不断从用户需要出发,突破技术难题,全方位解决使用上的各类问题,拓展机器人市场。

  “国外的一些机器人温度在零下时不能工作,我们通过运用特殊技术和材料解决了这个问题。博实第一台低温运行机器人已经在大庆油田落脚。”(完)(编辑:李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