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居东北四市之首

05.08.2015  09:32

  原标题:哈尔滨市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5%,增幅居东北四市之首

  哈尔滨日报讯 许多年轻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掐着工资条,想不起这个月钱是怎么见底的。想想不外乎在网上买了几件东西,还了房子贷款,给车子加了几次油,跟朋友下了几次馆子。实际上,绝大多数消费者购买习惯及购买方式,已悄然改变了整个社会的消费结构和水平。

  记者从哈尔滨市商务局昨日前召开的全市商务年中工作会议上获悉,哈尔滨市消费品市场呈现稳定增长的运行走势,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09亿元,同比增长8.5%,高于全省平均增幅0.2个百分点,在东北四城市(哈尔滨、沈阳、大连和长春)排序中增幅居于首位。

   消费增速 乡村快于城镇,新农民敢花钱

  趁着农闲的几天,延寿县农民王玉凤坐了近3个小时的车赶到哈尔滨,就为了买个新手机和几身新衣服。她觉得在延寿县城“可选的样子不如哈尔滨多,价格也要贵一点”。和王玉凤一样,如今越来越多哈尔滨周边县市的农民腰包有了钱,或者涌入大城市消费,或者热衷网络消费。

  据市商务局统计,今年上半年,哈尔滨市城镇消费品市场仍占主体,但乡村消费增速快于城镇。哈尔滨市城镇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3.9亿元,同比增长8.4%;乡村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5.1亿元,同比增长9.3%。

  市商务局市场运行调控处处长孙洪玉认为,哈尔滨市农业连续10年无重大灾害、农民收入连年增加、年轻农民消费潜力大等原因是乡村消费增加的主要原因。

   消费水平 高档馆子黄了,大众餐饮火了

  傍晚时分,在道里爱建餐饮一条街上,来吃饭的车辆川流不息。门口泊车的工作人员说,现在来这里吃高档海鲜的人少了,来吃饺子、烤串、火锅、炒菜的多了。实际上,从去年年初开始,哈尔滨市餐饮行业就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洗牌,高档消费场所逐渐减少,或倒闭或转行为大众餐饮,如今以平民消费为代表的餐饮格局已成新常态。

  据统计,上半年哈尔滨市住宿餐饮业经营情况逐步好转,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9.9亿元,同比增长10.1%。其中,餐饮业实现195.8亿元,同比增长10.2%。

   消费目标 手机换个不停,养车最费工资

  如今的年轻人一年换一部手机,几年换一台10万元左右的中档车已不是稀奇事,随之而来的是无尽的衍生消费。据统计,20-40岁主流消费群体平均每月至少要消费200元手机话费及网费,汽车加油及保养的费用至少在千元。

  数据显示,哈尔滨市通讯器材、健康类商品热销。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3.3%,中西药品类增长11.6%,家具和建筑装潢材料类分别增长17.5%和19.8%。

  孙洪玉认为,哈尔滨市消费品市场缺乏多元化支撑,消费结构较单一。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哈尔滨市消费品市场对汽车类和石油类商品依赖性较高。上半年汽车和石油类零售额占零售总额的32.8%。也就是说,假如你有100元钱,其中32.8元都用来给汽车做保养和加油了。

   消费方式 物流体系给力,农村网购井喷

  从网上点餐、订酒店、买门票,到支付车费、海外购物……如今,在网络世界,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办不到的。在延伸至村镇的物流体系支撑下,即便身在乡村,也可以实现“随时买”。

  据统计,上半年哈尔滨市批发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1.72亿元,同比增长60.7%。与此同时,住宿餐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客房收入0.34亿元,同比增长110.4%。网络订餐实现收入0.02亿元,同比增长43.9%。

  孙洪玉说,未来几年,随着村镇网络的普及和物流快递业的快速发展,哈尔滨市农村网络消费必将呈井喷式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