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依兰县“一减四增”全力调结构
依兰县今春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上,确定了全力抓好“扩稻、改造、上菜、种药”四件事,大力实施了“一减四增”即减玉米、增水稻、大豆、果蔬和经济作物战略。全县农作物种植总面积333万亩,其中玉米由去年221万亩减少到182万亩,水稻由去年79万亩增加到83万亩,大豆由去年5.86万亩增加到10.88万亩,杂粮杂豆由去年0.99万亩增加到2.55万亩,蔬菜由去年的4.1万亩增加到5.01万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特色作物由去年21.81万亩增加到48.62万亩。
“扩稻”建设百万亩水田
依兰县今春立足水土资源富集优势,加快推进“旱改水”工程,新增水田面积4万亩,全县水田面积发展到83.2万亩。力争用3年时间,新增水田面积19万亩,全县水田总面积发展到100万亩,实现百万亩水田建设目标。
依兰县今年将重点实施丹青水库、松花江泵站、牡丹江泵站、学兴干渠清淤、新立水库引水修复等重点水利工程及永发水库灌区和倭肯河灌区土地整治项目。其中,计划总投资7.2亿元,建设丹青水库工程,控制流域面积1753平方公里,设计灌溉面积21.4万亩,新增水田面积11万亩。建成后的丹青水库,将成为依兰县水质优良的灌溉水源地、冷水鱼养殖基地、旅游项目系列开发核心基地和小水电开发可再生清洁能源基地。
“改造”土地有机化提高耕地质量
抓好土地有机化改造。依兰县与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和省土肥总站开展深入合作,启动实施了《依兰县循环农业产业园区示范项目》,重点打造农村循环经济产业链、品牌订单农业、一二三产有机融合的现代农业模式,努力实现让农民种得好,卖得更好。目前,已经完成绿色有机水稻栽培基地、有机蔬菜基地和北药基地三大核心区的土壤取样测试工作。计划用3至5年时间,完成一般土地改造,并对具备有机改造条件的完成有机土地认证面积30至50万亩。启动循环农业产业园区项目建设,建设包括50万吨储备库、4条年产2.5万吨生物有机肥生产线。
抓好经营主体改造。依兰县积极探索“土地托管”经营模式,引导农民将土地交由中化集团企业经营管理,企业依托自身的市场平台优势,以市场需求为主导,实施土地有机改造,科学确定种植品种,在有效保护耕地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提升土地收益率,实现农户与企业“双赢”。目前,全县土地托管面积达11万亩,涉及农户1350户,全部为技术托管形式。
“上菜”发展设施蔬菜产业
为有效解决百姓冬季“菜篮子”和弃风电利用这两个难题,依兰县积极探索将电网用电低谷阶段的弃风电用于蔬菜温室冬季取暖、灌溉、采光等电力需求。与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设计院和东北农业大学开展合作,推进现代设施蔬菜标准园建设,进行反季蔬菜种植。现已投入215万元,建立了演武基绿色有机蔬菜基地,建设高效节能日光温室5栋,进行电源热和煤源热对比实验,采集棚室建设模式和运行数据等信息,为利用弃风电发展设施蔬菜产业提供了详实数据。
完成土地流转,通过租赁、转让等形式,在团山子乡演武基村东兴屯、龙江屯、镇江屯、黎明屯集中流转土地3000亩,作为发展有机绿色蔬菜生产基地,集中建设弃风电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并作为招商引资、企业进驻,开展设施蔬菜生产建设用地,为促进蔬菜产业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已与北京康城科技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今年计划建成高效节能日光温室500—1000栋。未来3年,建设高效节能日光温室3000栋,建成全省重要蔬菜生产和集散中心。
“种药”开发北药产业
依兰县具有丰富的野生药材资源和适合发展药材人工栽培的林地、耕地空间,具备北药开发的先天优势和产业条件,具备构建现代中药产业链的基础。依兰县委、县政府从全产业链进行科学谋划和顶层设计,决心把处于萌芽期的北药产业发展成富民强县产业,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投入、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模式,打造集药材种植、药物研发、中药提取、药品制造、市场营销及售后服务于一体的产业体系。
依兰县规划政策到位,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北药产业的实施意见》,建立了“一组三会一中心”组织架构,确保北药产业健康发展。建立了北药开发产业担保基金,由县财政、北药行业协会和中国供销依兰大市场各出资1000万元,建立规模为3000万元的担保基金,为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担保支持。
土地流转到位,成立了10家北药种植经营公司和合作社,今年计划种植面积3万亩,从实际成效看有望突破6万亩。预计到2018年,全县北药种植面积发展到30万亩。到“十三五”末期,全县北药种植面积将达到50万亩。
平台建设到位。依托中国供销依兰大市场,引入安徽亳州中药材经销企业,启动建设占地6万平方米“中国供销集团依兰北药交易中心”;配套建设大型仓储和粗加工厂房,推进电子商务平台和电商大厦建设,预计9月完成并投入使用。目前,为增强市场竞争力,正在申请赤芍、桔梗、苍术和红菇娘的地理标识,全力打造中国北方中药材生产、加工和销售基地,叫响依兰“北方药都””地标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