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双城区韩甸镇永河村脱贫记

28.06.2014  20:15

  滚滚流淌的拉林河东岸,有一个与吉林省一河之隔,距哈尔滨市双城区40多公里的偏僻村庄,叫做永河村。这个村庄原本并不稀奇,但它的致富之路却别样精彩。

  改善生态环境

  重现碧水蓝天

  韩甸镇永河村是双城区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由3个自然屯组成,全村813户,3350口人,13000亩耕地。拉林河水流经该村4公里。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曾有塞外江南“鱼米之乡”的美称,然而,由于过度开垦,植被遭破坏,每当春季,肆虐的沙尘暴刮得昏天黑地。大量的农田被风沙、河水吞噬,水土流失严重,全村土地沙化面积达6000亩。

  永河村几届班子一直在苦苦寻求治村富民的发展之路。2000年春,在新一轮村班子换届选举中,村民们把目光全都聚焦在了有胆有识的杨兆文头上。杨兆文任职的那年,几百亩地玉米苗被风沙掩埋,离河沿较远点的地块,小苗也被风沙抽蔫,甚至抽干。永河村的出路何在?党支部召开了一次决定永河村前途命运的关键性会议。杨兆文说:“咱村头等大事就是治理风沙。”他大胆地提出了“生态立村,多元发展,集约经营,改善民生”的工作思路。党支部和村委会组织村民披星戴月,在沙滩上插柳,在河岸上植树。仅仅几年时间,先后植树造林2000多亩,种草超千亩。与此同时,针对汛期河水易毁堤绝坝的问题,进行了为期3年的治理,修护堤坡3处,总长达1270延长米。

  发展特色种植养殖

  广开致富门路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永河村的干部把这一老话用活了。筑槽引水,旱田改水田,发展水稻种植3000亩,打破了永河村长期以来只能种玉米不能种水稻的历史。

  2010年,党支部组织6位农民,由杨兆权牵头组建了韩甸镇第一家“田园农机专业合作社”,流转入社土地3万多亩,实现了双城万亩土地连片经营。2013年入社农民每亩收入1081元,比分散的家庭经营亩增收600元。不仅如此,农机合作社的发展,从根本上把农民从土地里解放出来,从事第三产业,全村外出打工的达700多人。33岁的赵伯春将22亩耕地入社后,在城里找了一份工作。去年,入社收入24000元,他和妻子心无牵挂地在外打工,又收入3万元。

  除了种植业,永河村还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畜牧业。2012年成功引进投资千万元的“万头种猪养殖场”,年产仔猪10万头,成为双城西部乡镇仔猪生产基地。此外,党支部积极支持村民发展旅游业,开发了“月亮弯山庄”,成为了拉林河一道靓丽的风景。

  改民生增福祉

  打造和谐新村

  永河村在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时刻把民生放在重要位置。面对村里道路差、出行难,农产品卖不出去的困难,党支部一班人不辞劳苦,四处奔波筹措资金,先后修水泥路15.9公里,村民再也不用雨天穿靴子、光大脚了。

  永河村很多农户都住泥土房,党支部把改造泥土房作为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老兵王洪起去世后,扔下妻子于占英和5个孩子。2个已结婚的儿子患肝癌不久也相继离开人世,一家3个寡妇,日子过得很窘迫,住着泥土房。杨兆文帮助她申请国家对泥草房改造的补贴,还亲自带领党员干部大干半个月,帮助他们盖起了3间砖瓦房。于占英老人拎着一筐鸡、鸭蛋来感谢杨书记,“这鸡鸭蛋是您舍不得吃,攒下来换钱的,这蛋我留下,这200块钱您收下。”自从2008年以来,全村泥土房改造基本完成。

  为了建设美丽宜居新村,永河村从整治生活环境脏乱差入手,开展了“绿化、香化、美化、亮化”工程,村民看上了有线电视,家家户户安装了宽带。村里人也开起了小轿车。该村获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村”、“精神文明村”、“先进党支部”等多项殊荣。

  辛勤的耕耘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永河村党支部托起的是一颗共同致富的明珠。(作者:王文山 张景昌 董新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