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9月哈尔滨市各类安全事故起数下降20.64%

28.10.2016  17:04

  图为由哈尔滨市安监局主办的哈市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 黄志永摄

  □徐畅 记者陈贺

  如果说,经济是社会发展的“指南针”,那么安全就是城市前行的“生命线”。

  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然而安全对于纷繁人流中的你我来说,似乎总是一种得过且过的思想意识,但对于“安监人”来讲,却是一份不能有半点疏忽的社会责任。在哈尔滨市安监局的“政务清单”上,“问题导向”是最醒目的关键词,责任落实是最铿锵的落脚点。经过努力,全市各类安全事故大幅下降。据悉,1-9月份,全市共发生各类事故2368起,同比减少616起,事故的起数下降20.64%,其中发生较大事故7起,同比减少6起,未发生10人以上重大事故。城市安全环境的改变进一步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指数,优化了行业的发展环境,为做好“三篇大文章”涵养着安全生产的充足养分。

   排查隐患

  守住每一条“生命线

  事故出于麻痹,安全来于警惕。哈尔滨市安监局局长韩峙向记者介绍,哈尔滨地下场所复杂,火患险情多变,道路交通紧张,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首先要坚持问题导向,把隐患发现在前,解决在先,才能防患于未然。

  今年以来,市安监局以防范事故为重点,充分发挥市安委办的综合协调作用,组织相关部门对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汛期等4个领域开展大检查大整顿。在道路交通方面,开展了15项专项治理战役、32次夜勤统一行动、20次城乡结合部整治,查处交通违法行为211万件,罚款2.12亿元,暂扣违法车辆1.83万余台;建筑施工方面,开展了各项专项整治行动56次,监督整改隐患问题213项,提出加强现场管理意见235条;建筑垃圾堆场整治方面,对全市78处建筑垃圾堆场逐一排查、验收,整治残土堆6处,拉运、平整残土14万立方米,覆盖垃圾6万平方米;消防排查火患方面,全面开展“消防百日”专项整治,共排查单位、村屯15万余家,发现各类火灾隐患44万余处,整治42.8万处,全市火灾起数同比下降70%;汛期应急方面,投入1100万元采购防汛物资。同时在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液氨制冷等行业领域的专项整治中,共排查企业8802家,发现隐患9509项,督促整改隐患7995项,停业整顿258家,关闭取缔和“三停”208家。

  韩峙告诉记者,安全检查就是要发现隐藏的问题,不放过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把不安全因素消除在萌芽阶段,做到亡羊补牢就是过失,防微杜渐才是职责的工作常态。

   应急救援

  稳固最后的安全关卡

  作为安全生产的最后一道防线,应急救援能力事关人民的安全和国家财产的损失。市安监局应急救援处副处长兰功宝告诉记者,一旦有突发事故发生,如何在第一时间做出快速、科学的反应,保证物资充足,降低人员和经济损失,是他们日常工作的“必修课程”。

  他介绍,为提高突发事故的应急救援能力,安监部门依托重点企业建立了以哈尔滨石化公司应急救援队、中煤龙化哈尔滨煤化工有限公司应急救援队、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应急救援队为骨干的19支应急救援队,通过部署不同的预案进行事故应急演练,从而积累经验,提高对突发事故的把控能力。截至目前,哈市区县共组织演练18次,市交通集团、市排水集团等重点企业分别组织应急救援演练180余次,各类应急演练出动应急救援车辆及动用应急救援装备3500余台(套)次,7000余人参加演练。

  针对不同辖区地域突发的安全事故,救援队将就近及时对事故进行初期的控制,并提供救援物资的支持。在2015年道外“1·2”火灾中,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应急救援队就及时提供了防毒面具、安全帽等救援物资。今年成立的方正县武装部抢险救援队,凭借人员和物资充足的优势,将在日后的防汛期发挥重要作用。据了解,市政府投入4300万元建设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与应急救援平台”已完成顶层设计,年底前将启用主要功能。

   责任落实

  拧紧城市的“安全阀

  安全无小事,责任大于天。这份责任来自于职责的使命,更契合着群众的期盼。为把这份责任落好、落实,市安监局通过责任实名化,制定“四套表格”,将安全生产责任具体落实到人,做到谁签字、谁负责,谁审批、谁签字。

  该局安全监察专员辛希铭介绍,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推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实现了“一岗双责”管理实名化。同时,他们还通过推进“四套表格”的网格化管理,将企业安全管理、属地安全监管、行业管理部门、综合监管部门四方具体责任人紧密联结,真正做到“一方出事故,四方责任明”,促使生产经营单位和各级监管部门真正担责。

  在消防安全百日会战中,该局积极推进利用“四套表格”监管模式理清消防安全责任,把社区、公安、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主要负责人都纳入其中,建立统一的网格化责任表。谁出了问题就打谁“板子”,真正给监管戴上了责任“紧箍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