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为“创客”搭建放飞梦想的舞台 走进哈尔滨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17.08.2015  12:42

图为哈尔滨理工大学学生彭程向记者展示安装了可编程背景灯光控制器的十字绣。 本报记者苏强摄

  “我们已经申请了专利,在淘宝上有好几个灯具卖家都对我们的DIY产品感兴趣,有个温州老板下个月要飞到哈尔滨跟我们谈合作。”哈尔滨理工大学大三学生彭程自信地向记者介绍。彭程和他的创业团队是哈理工国家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开放示范实验室”的第一批“创客”,从入驻孵化到申请专利,再到产品生产……在科技园中,他们的创业路每一步都走得那么踏实。   “把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引领大众草根创新”,作为国家大学科技园,他们在科技企业孵化器、教师科研成果孵化区、大学生创业和中小企业创业基地、产业化基地4个区域,积极发挥孵化器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作用,激发校园创新创业激情,为“创客”搭建放飞梦想的舞台。在2.1万平方米的孵化场地上,精彩的创新创业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从课堂到实战创业梦想起航   日前,记者走进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开放示范实验室”,一幅闪烁着灯光的十字绣映入眼帘,这是彭程及其团队的创新创业产品——“可编程十字绣背景灯光控制器”。只见彭程在电脑上通过鼠标简单地拖拽和点击,十字绣的背景灯光变换了色彩和闪烁的频率,美丽的图案在灯光映照下更添魅力。“想要什么样的灯光效果可以通过软件自己设置,既美化了十字绣产品,也可以满足顾客‘DIY’的需求。”   “我本身学的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一直希望能有机会把在书本中学到的知识和技术转化为现实成果。”彭程是软件学院2012级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学生,为能学以致用,2014年11月他和相关专业的5名同学组建了缘聚灯绣创业团队,经市场调研,将研发方向确定为具有装饰效果的可调控灯光控制系统。但要使梦想落地,他们既没场地也没资金,更没有研发产品所需的试验设备。   正当小伙伴们一筹莫展时,今年3月,科技园增设了“大学生创业开放示范实验室”,彭程及其团队通过审核顺利入驻。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一系列实验室免费提供的试验设备,及免费的办公场地使小伙伴们倍加珍惜,彭程常常在实验室里钻研到凌晨。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成功研发了“可编程十字绣背景灯光控制器”产品。    彭程告诉记者,在科技园的帮助下,他们成功申请了产品专利,即将迈入成品生产阶段。   “大学生创业开放示范实验室是科技园今年新增的服务功能,科技园根据电子信息技术设备开发的普遍需求,购置了函数发生器、光谱分析仪、超声波清洗机等仪器设备,为入驻的创业团队配备了技术导师和创业辅导员,指导其实施创新创业活动,解决了产品中试的后顾之忧。”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实践部主任郑博介绍,科技园引进中关村创新型孵化器的建设机制和模式,创建了“创客空间”,不仅包括大学生创业开放示范实验室,还包括创新大课堂、创意设计制作区、多媒体制作区和创意展示推广区等,突出“创业苗圃”的服务功能,重点孵化创新团队和项目。在创业教育方面,科技园联手友成基金会、北京大学经济学院、KAB(中国)研究所合作推出了创业启蒙课,采用由国务院参事、北大教授、知名企业家、创业者、培训师共同打造的大规模在线教育(MOOC)平台,助推大学生创业者实现创业梦想。截至2014年底,科技园孵化大学生创业团队45个,诞生大学生创业企业31家,孵化出年营业收入破亿元的农机研发与销售企业哈尔滨洪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大学生创业企业。   全方位跟踪服务   助力中小科企“快快长   “落实我省千户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今年3月,我们腾挪出3500平方米,新引入了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园孵化。”哈理工国家大学科技园总经理于彦东介绍,除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也是科技园重要功能之一。今年年初,在原有的100多家科技型企业基础之上,科技园又引入了27家主导产品符合园区优先发展的技术领域的小微企业。   “在哈尔滨,已经有红霞、师范附属等20多个幼儿园采用了我们的系统。”安康家园哈尔滨分中心负责人许占辰介绍,作为国内最大的幼儿教育信息公益平台,安康家园幼儿园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满足教师日常办公需求,家长也可通过手机客户端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其总公司在北京,自从今年3月入驻,从企业注册到产品推介,科技园都给予了大力支持。目前,许占辰正致力于研发符合东北地区保育特色的信息化管理产品。   据介绍,针对小微科企基础薄、规模小、融资难等成长问题,科技园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其提供全程跟踪服务。首先,为入园企业提供基础的物业服务、商务服务、工商注册、政策法规咨询、财务咨询、网络维护等。此外,还有系统的政策培训服务,及时传达国家、省、市的政策规定;提供企业认定、项目申报、政策动态等方面的培训及指导。信息方面,科技园为入驻企业提供技术需求、仪器设备、产品和项目信息发布等服务;同时提供国际、国内最新科技动态。资金方面,依托我省小微企业融资服务联盟及园区金融服务平台,引入种子基金、天使基金、风险投资机构及金融机构等,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同时发挥桥梁作用,促进企业、成果持有人与投资机构的三方合作。为使中小企业能茁壮成长,科技园还全程提供建立企业联络员+中介服务+创业导师孵化服务模式,指导企业做大做强。   目前,科技园有4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毕业企业55家。科技型企业100%通过了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哈尔滨吉斯达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哈尔滨天华宏达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等一批中小科企,在科技园的贴心服务和指导下已成功孵化。科技园还是我省唯一一家经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认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从业人员培训机构,今年7月刚刚为我省科技企业孵化器从业人员进行了培训,为我省科技企业孵化器事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高水平的人才保障。   产学研协同创新特色平台促成果落地   哈尔滨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不仅是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也是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高校科研人员和企业研发人员在这里获得专家资源、设备共享、专业技术、政策法规等一系列支持,促进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   测试与通信工程学院教师魏亚平,为使终身所学能创造价值,2011年在科技园成立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哈尔滨四远测控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电机变频运行状态测试分析系统”、“电动机经济运行仪”、“泵机组运行状态测试分析系统”,一字排开三个方方正正的黑色盒子摆在记者面前,虽不大,却都是四远公司的拳头产品。“美国达到同等指标的检测产品都很重,而我们的产品是便携式的,不过5公斤左右,大大方便了大型设备的节能指标等检测。”谈起公司产品,魏亚平十分自豪,“产品性能强,技术指标达到国外先进水平,而且价格便宜,国外的检测仪器只有我们的部分功能还要200多万元,我们的才几万元钱。”魏亚平说,公司的产品已应用于电力、石油、煤炭、水利等行业和部门,产品销往国内28个省市自治区,得到中国电力科学院、中国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和大庆油田等一大批用户的好评。   对于取得的成绩,魏亚平认为得益于科技园雄厚的科研力量和丰富的科研资源,“背靠大树好乘凉,我们公司的科研方向比较专业,科技园给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帮助我们与科技部门沟通协调、争取省里和国家的项目资金。”   为促成学校教师科研成果产业化,科技园依托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搭建了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技术创新公共技术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中心、技术交易服务市场等技术服务平台,为技术转移提供有力支撑。截至目前,科技园现有教师企业37家,其中3家教师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教师科技成果转化创收金额逐年上升,2014年实现科技成果创收超过4000万元。   近年来,哈理工国家大学科技园相继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国家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24个经各级政府部门认定的服务平台。目前,入园企业155家,从业人员2000多人,创业公共服务机构达18个,园区年总收入近2亿元。在国家及我省新一轮创新创业政策的推动下,科技园将依托各种优势资源吸引科技人员进园创办企业,通过搭建各种公共服务平台,将大学科技资源与社会需求有效对接,促进龙江科技、资本、市场的有机融合,助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