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硬核志愿服务构筑“防疫共同体”

06.03.2020  14:22

  帮老人登记身份信息、为外来人员测量体温、向路人宣传防疫知识……

  3月5日,洪润浩志愿者服务队队长洪润浩在哈尔滨市道外区南直街道居民区紧张地忙碌着。

  “没关系,我不累。”洪润浩笑着同每一位向他致以谢意的居民说,“我是志愿者,有事尽管来找我。”身体的残疾没有阻碍他匆忙的脚步,寒冷的天气也未能影响他服务的热情,说一遍没有听清,他就耐心地再说第二遍、第三遍……

  洪润浩只是哈尔滨众多志愿者的一个缩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哈尔滨市9万余名志愿者挺身而出,他们组成志愿车队接送医护人员和病人,组成小分队为街坊邻居买菜送药,他们在寒风中为居民测量体温,在深夜里接听热线电话抚慰人心……哪里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的身影。

  众志成城、守望相助,

  志愿者无私无畏地传递着爱与暖,

  散发着光与热,

  温暖着这个疫情笼罩下的寒冬。

  1

  志愿服务打通城市“生命线

  他们是大学生、是老师、是普通职工,是退役军人、是快递小哥……但此时此刻,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志愿者。危急时刻,许许多多普通人用自己的行动为抗疫贡献着力量,让城市的“生命线”在疫情下保持畅通。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哈尔滨市针对疫情的实际情况,按照中央文明办、省文明办有关通知精神,认真动员号召广大志愿者积极行动,开展多种志愿服务。在此期间,全市参与志愿服务队总数3405支,志愿者总数93392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40余万人次。

  “道外人不出门,在家养足精气神”“道外人不出门,得了肺炎咋见人”……通俗易懂的防疫宣传口号在道外区的大街小巷响了起来。

  从2月15日开始,道外区“雷锋号”疫情防控宣传车队的10台宣传车便在道外区的主次街路、商圈、老旧小区、重点封闭小区进行防疫志愿宣传,栾景通是这支宣传车队的组织者。

  作为道外区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雷锋车队队长,栾景通带领着车队的志愿者们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他们慰问一线工作者,为医护人员送去水果、鲜花、食品等;协助社区卡点工作,在小区卡点值守;向道外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捐赠10000个医用口罩。

  三口之家两个志愿者,同一战“”不同阵地。家住呼兰区的张轶男是一名大二学生,每年的假期,她都与家人在一起享受着难得的快乐时光,今年更是早早打算,就等着春节放假和爸爸妈妈出门玩。不想一场来势汹汹的疫情打乱了最初的计划。

  疫情发生后,张轶男一家三口全家总动员,在不同的区域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每天都坚守着自己的抗疫岗位,早出晚归,时间交错,一家人几天都很难见一面,只能偶尔通过微信留言互报平安,相互鼓励,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

  没有誓师会、没有请战书,但用户的一个报修电话、室外的一处漏点,就会立即启动 “战斗状态”。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平房供热公司新疆运营部生产专工、90后大学生刘轩主动放弃休假,返回工作岗位。

  为了保障居民和抗疫医疗单位供暖,刘轩每天平均要走两万多步,小区里的换热站和供热设备成了他最熟悉的 " 朋友 "。下班后,刘轩主动来到社区,申请成为一名志愿者,表示要为抗击疫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工休时间,刘轩来到社区站岗值勤、协助登记,保障人员、车辆进出的便利与安全。他说:“要用实际行动为抗疫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

  “您好,请您按照规定接受测温。”在哈尔滨火车站南广场入口监控点,一支由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组成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成为“关口卫士”,从2月13日起到岗值守,为进站旅客进行体温复测,并定时有序开展区域消毒等。

  “疫情就是命令。”当得知哈尔滨火车站急需监控工作志愿者时,哈尔滨市自主择业军转干部橄榄绿志愿服务队第一时间联系南岗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请缨赴“战场”。仅一天时间,就有68人报名,队伍迅速组建。按照轮岗规定,大家分两班轮岗,每班需值守12小时。

  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

  志愿者用自己的无私奉献,

  为保障居民的日常生活、

  为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谱写了一曲共克时艰的战“”之歌。

  2

   下社区村屯守住防疫“责任线

  飞雪连天,志愿者的身影最伟岸;寒风凛冽,志愿者的话语最温暖。疫情下,哈尔滨市各级志愿者纷纷下沉到全市各街道各社区疫情防控一线,共同守护着这座城市。

  在呼兰团区委物资分配处和萧乡街道紫月小区卡点,张洪波每天连续在两个不同岗位值勤,就连妻子和女儿也被他动员来当志愿者,一起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他说:“我要一直坚守到疫情防控结束,守好小区,守好自己的岗位!

  20 年党龄的张洪波是呼兰区农机安全监理站分站站长,也是中华志愿者协会志愿者。2月4日,呼兰团区委向社会发出招募青年志愿者倡议,张洪波第一时间报名,成为"呼兰区抗击疫情青年志愿者突击队"一员,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他的妻子和女儿也加入到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中。妻子负责给志愿者送餐,女儿每晚和父亲一样在小区卡点值勤到深夜。

  看守社区,模范在前。省道德模范薛守平每天协助社区在疑似病例所在楼道开展消杀消毒工作,并带领21位党员“的士”志愿者,实行“一卡一表”抗击疫情;市道德模范田成24小时待命协助政府在全镇7个自然村村口设立疫情防控点,带领民警对来往人员和车辆登记。

  护卫家园,青年冲锋。

  返乡大学生吕晴是齐齐哈尔医学院学生,她主动报名,成为社区疫情防控青年志愿者;

  张瑜是黑龙江华澳医院妇产科的一名护士,她和丈夫退伍军人魏成宇共同值守共乐街道民丰街口卡点,每天负责小区出入口登记;

  退伍军人左权在共乐街道福乐湾社区每天值守七八个小时。他说:“群众在哪里,志愿者就到哪里;抗疫工作哪里有需要,志愿服务就出现在哪里。

  2月23日是道里区安静街道安升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田耕诗正式退休的日子,也是他担任小区防疫一线守门员上岗的日子。"退休不代表退岗,现在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缺少人手,我和大家再坚持一段时间,等抗疫胜利了,就彻底退休回家。"田耕诗说。

  "疫情不灭、我们不退"。

  在你我的身边,

  活跃着这些可爱可敬的志愿者,

  他们的故事平凡又普通,

  他们的心声简单又质朴。

  是他们,让疫情下的冰城有了春的气息……

  3

   主动请缨筑起战“”保障线

  “志愿者姐姐耐心细致地帮我辅导功课,不厌其烦地为我解答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她的陪伴让我在抗疫一线的爸爸妈妈特别放心。感谢姐姐的帮助!”日前,东北林业大学团委发起了“为战斗在防疫第一线的工作人员子女开展线上辅导和陪伴教育”专项志愿行动,架起了“空中课堂”。

  截至目前,已有400余名志愿者踊跃报名参与本次志愿服务活动,部分志愿者已经和一线抗疫人员子女顺利对接,通过微信、QQ等线上工具开展辅导交流,现已累计服务时长近 200小时。

  除了为抗疫一线人员子女一对一线上辅导外,东北林业大学志愿者还通过“蓝信封邮筒”为一线医护人员的子女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参加这个活动,就是想在疫情防控中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志愿者们表示,希望能利用自己的优势为我们的战“”英雄们守护好后方,努力当好后方保障勤务兵。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当白衣战士慷慨赴前线之际,哈尔滨市各级志愿服务队迅速组织开展关爱医护人员、家庭、子女志愿服务活动,免费为一线医护人员提供保险达1万余人,1000余支志愿服务组织为医护人员提供配餐及日常用品供给,送去急需的医用物品。

  哈尔滨市还组织400余个服务队、5000余名志愿者,为医护人员家庭做好保障,跑腿代办、生活照料,将志愿者联系方式做成“暖心卡”送给家属方便联系。南岗区保健路街道联合物业为57户支援湖北一线医护人员家庭每户减免物业费1000元;道里区组建28支心理辅导志愿服务队、240名志愿者为一线医务人员、家属及学生心理疏导和健康指导。

  防疫一线离不开志愿者的服务保障。2月27日,红十字四叶草志愿服务中心来到哈尔滨新区平房片区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向战“”一线的工作人员捐赠了1000件雨衣。据四叶草志愿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邹艳玲介绍,“四叶草”一直密切关注疫情,积极配合平房区政府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天气预报中说哈市要降雪,担心大雪给奋战在社区卡点上的800多名志愿者的工作带来麻烦,他们立刻联系雨具生产厂家紧急发货。

  有一分光,发一分热;有一份心,出一份力。省道德模范王晓明带领着无偿献血志愿者们从大年初二开始冲锋在无偿献血一线,目前已组织205名爱心人士及23名志愿者参与无偿献血,188人成功捐献机采血小板,采集308个治疗量;市身边好人邹艳玲2月2日带领志愿服务队,在平房区的公交站台、商店、社区等主要公共场所张贴哈尔滨市卫健委发放的防疫宣传海报,仅一上午时间,19名志愿者的足迹遍及平房辖区内230余个地点,贴出500余张海报。

  在哈尔滨街头,还有许多无名志愿者在行动。2 月 11 日,一位志愿者的身影出现在好多道外人的朋友圈。这位汽车后备厢中装满了“暖宝宝”、 热贴等物资的小伙子,开车连续为多个街道办事处一线值守人员送去“应援”,温暖众人。

  “咱这城市就是一个特别热情的城市!看值勤人员这样辛苦,我一个大小伙子在家待着,有劲使不上干着急呀!算能做一点有用的事了,我很高兴 ……”这个小伙子对记者一番倾诉,却怎么也不肯留下名字。

  “你是冬日暖阳,温暖了寒风中坚守一线的工作人员;你的热情,更坚定了我们战‘疫’的决心和信心,感谢有你。”道外区街道工作人员用这段文字表达了感谢。温暖,让这座北国名城的冬季显得格外美丽动人。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我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的成效、发展的态势,得到了最真实的检验和最充分的体现。呈现出更加全民化、更加组织化、更加专业化、更加信息化的特点。”市文明办负责人说,“此次参与服务的志愿者队伍与过去的零星分散、临时突击不同,成建制、成规模已是主流,响应速度、动员水平大幅提升;不仅如此,抗疫中,一大批拥有不同专业技能的志愿者按需求配置资源、精准对接。这表明,我市志愿服务正由数量向质量迈进。”(记者姜雪松 王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