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近五成市民经常锻炼

28.09.2015  10:32

  全民健身是关系到国家与民族发展的基础,被历届政府所重视。在去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根本目标。

  近日,本报在哈尔滨的各个区针对不同人群,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哈尔滨市民健身情况”调查。共收到有效答卷116份。

  【人数】49%受访者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哈尔滨市民健身情况”的问卷调查,首先调查的是被访者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率。我们设置的问题是“您健身的频率是?”一个月1-4次的,占被访者的比例是39%,一个月5-10次的,占被访者的比例是31%,一个月10次以上的,占被访者的比例是18%;仅有13%的被访者表示,自己不进行健身锻炼。

  对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国务院在《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中有明确的目标:“我国2007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为28. 2%。按照全国平均水平年增长0. 5%计算,8年增长约4个百分点,确定到2015年达到32%以上。”虽然相关部门并没有对“经常参加体育”的概念做出详细的解释,但每个月都至少进行5次以上的健身活动,完全可以视作符合这一概念的数字,哈尔滨被访市民中,这一比例是49%,已经高出国务院制定的2015年有32%的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目标。

  【场地】超七成健身者就近健身

  虽然汽车已经成为哈尔滨家庭的标配,为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受访市民中,75%的人坚持在自家附近健身,仅有25%的市民,选择开车去健身场地健身。无疑,哈尔滨市民的健身习惯,还是选择就近的,抬腿就到的地方。那么问题来了,哈尔滨市民都去哪里健身?

  首选是公园,这一比例是33%,其次是住所及周边社区,比例是32%。排第三位的是室内球馆,比例是10%,排第四位的是大学室外场地,比例是7%。比例最低的,是在中小学室外场地进行健身的市民,仅为2%。

  【问题一】中小学校园能否适当开放?

  做为健身设施完善的中小学场地,为何少有市民光顾?记者走访了几位经常健身的市民,他们的回答是:这几年,为了保障校园安全,哈市市内多数中小学实行24小时全封闭,校园内的场地不对外开放。

  热爱并经常进行篮球锻炼的邵先生的经历,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邵先生居住在宣化街附近。早二十年前,只要天气允许,他与附近的一些球友几乎每天早晨都进到13中的室外篮球场打球。“我们这些球友,都在13中附近住,来这打球,很方便。”2003年非典期间,为了保障校园安全,中小学一度对外封闭,邵先生和一众球友,开始进大学球场打球。“我们约到军工去打球,那时候有车的人少,多数都步行去,有些远。

  此后,中小学校园为了保障校园安全,多数中小学开始封闭校园,不再对外开放。邵先生与一众人球友,转战到十字街与宣庆街的建筑工程学校打球,在那打了五六年,建筑工程学校迁走,原址建起商品楼盘,篮球场自然消失。“这几年我们这些球友,都是花钱在体育馆打球。家里附近的中小学,基本都有篮球场,但我们进不去。”邵先生说。

  国家一直在倡导开放学校的体育设施,在国务院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里面对此有明确的要求:“各类学校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在确保校园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新建和改建学校体育设施,要便于向公众开放。在公办学校布点整顿中腾出的闲置校舍和学校体育设施,可改造为公共体育健身设施。维修改造各类体校体育设施,使其成为全民健身活动主要阵地。”做为公共体育活动空间有限的哈尔滨城区,开放中小学的运动场地无疑可以拓宽市民的健身空间。

  【问题二】能否免费开放更多公共健身场所?

  这次问卷调查反应出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哈市免费开放的公共健身场所偏少。参与问卷调查的市民中,52%的被访者表示,自家周边没有免费开放的健身场所,想健身,但不方便。

  被访者石女士,家住香坊万达附近,住所一公里内没有公园、没有高校,缺少可以健身的公共空间。“我们小区居民的健身方式,不少都是饭后在街边溜达溜达,如今车多,不安全,也不如在公园里溜达健康。

  国家一直鼓励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并对此有越来越详细的规划。在国务院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里要求:“城市建设要考虑居民出行方便兼顾健身、休闲需要,建设更多步行道和自行车道,提供多种便利条件,促进居民体育健身活动。按照国家有关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规定,‘十二五’期间,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保证城乡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的用地需求。

  在省政府出台的《健康龙江行动计划(体育部分)(2014年-2020年)(建议稿)》中,对我省公共体育健身设施有着详细的规划:“到2020年,全民健身设施覆盖全省所有社区、行政村,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 5平方米以上。制定相关政策,保证各类体育场馆全面向社会开放,实现体育资源社会共享。

  这一行动计划的出台,使公共体育健身场所的增加有了政策上的保障,从长远上,将改善哈尔滨老城区内免费公共健身场所偏少的局面。(本调查邀请哈尔滨商业大学新闻学大二刘爽、陈丹、吴秋月、吴君怡、王佳欣同学参加,在此表示感谢)(记者张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