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优良传统文化研究无论如何都要坚持下去

17.10.2014  22:31

          哈工大报讯(吴绍春/文)《规格严格,功夫到家——哈工大校训之研究》,这项第一个把“规格严格,功夫到家”视为校训的研究课题匆匆地完成了。尽管时间很紧迫,文字也很粗糙,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地深入探讨和研究,我还是感到很欣慰。一个在脑海中不断思索20年的夙愿总算实现了。在研究中的4个感受,或许对哈工大深入和全面地进行文化建设和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能有些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第一个感受是,作为这样一种研究,仅仅有热情和愿望是不够的,仅仅有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是不够的,仅仅把它作为一种课题和任务来研究更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的是热心、爱心和钻研心,更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精神,需要的是对哈工大特有的情怀和理解,需要的是对哈工大深深的了解和永恒的爱,更需要的是把自己的生命和哈工大融为一体。相比之下,我们都还年轻,尽管我已经在哈工大近30年,但是和哈工大90多年的历史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对哈工大90多年的风风雨雨、坎坷经历、卓越的贡献和不朽的功绩知之甚少、了解甚少,尽管身在其中,不去认真地体会和感悟,不是特别用心地去理解和探求,也是不行的。特别是对哈工大优良的传统和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认同,尤其如此。
          第二个感受是对以前从事这种研究的前辈们的深深敬意和感谢。李家宝、周长源、顾寅生、袁礼周、黄文虎、雷廷权……还有很多很多的校友。他们的文章、他们的研究,为把“规格严格,功夫到家”传承下来做了许多基础和实际的工作,特别是对哈工大优良传统、对哈工大历史发展和哈工大的精神提供了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史实和故事,具体的考证、明确的记录、实实在在的资料、细心的研究文献,反映不同侧面和史实的文章,等等。许多工作是前所未有的、开创性的,是花费了大量功夫和气力的,我们正是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借助于他们的前期工作,才能够开始和完成这一课题。从本课题研究报告所列的参考文献中,可以深深地体会和详细地了解这一点。正是这些领导、教师、校友前辈们的开创性和基础性的工作,才使得哈工大的精神、传统和历史文化的研究,从一点一滴开始,到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才有了今天的进步和发展、继承和弘扬、升华和创新。把哈工大的历史过程记录下来,把自己在哈工大的生活和体会用文字表达出来,把自己作为哈工大人的感受回忆记述下来,一件件往事、一桩桩故事、一幅幅画卷、一个个人物、一串串言语、一环环细节,形象生动,细致逼真地展现给后人,是功德无限的,这里包含了许多默默无闻的写作和繁杂的工作,包含了许多不眠的夜晚和大量心血,深深地体现了对哈工大的热爱和眷恋之情。他们的工作是永远值得称道的,他们的贡献是值得深深感谢的。我在课题研究中,自始至终怀着这样的敬佩之情。我们不仅要重视科研成果和每一项专利,重视每一项科研立题和基金,更应该重视这种对自己文化和历史传统的研究,并且应该动员更多的人,包括各级领导和管理者、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注重和参与这样的研究。全校及各院系的领导和全体师生员工都应懂得,优良的文化传统是最宝贵、最持久的遗产。
          第三个体会是这种研究刚刚开始,刚刚起步,要做的工作还很多,还有大量的任务没有完成,还需要长期、具体、细致、全面地进行这样的研究。过去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和研究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尽管许多前辈尽了自己的努力,做了大量有价值的工作,但是从总体来看,特别是从大学文化建设和发展的要求来看,我们的研究工作还很不够,我们的差距还很大,还没有从全面出发,从哈工大长远发展建设的目标出发,从包括哈工大传统特色、精神和理念的文化发展建设要求出发,从哈工大未来系统的规划和建设高度出发去重视、去研究、去补充和完善,特别是广大教师、学生和校友的参与太少了。我们现在急需要做的是抢救和挖掘的工作、是记录和整理工作、是补充和完善的工作,是大量的、细致的、具体的、琐碎的工作,是采访、记录和搜集整理的工作。有人说哈工大没有传统、没有文化,这是非常错误的,是极其主观的,是不符合事实的。90多年的风雨历程,哈工大在自己的历史发展中经历了无数的坎坷和磨难。有多少次挫折危难和紧要关头,哈工大和共和国同生死,共命运,总是大难不死、总是能闯过难关、总是能重新振作起来,并且创造了两个“黄金时代”,以自己独有的特色和对国家、民族与世界的贡献矗立于中国大学之林,成为全国著名和世界知名的高等学府,是有很多经验和传统需要认认真真地总结的,是有自己特有的个性、素质和文化传统需要发扬光大的。让人感到可惜的是,我们的研究工作太少了,我们对自己的历史了解得太少了,我们对自己的特色探究得也太少了。我们缺少的不是文化、不是传统,而是对我们自己的历史发展和特有文化的认同和了解、总结和研究、凝练和升华、继承和弘扬、深化和发展,这是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今天,学校各级领导和各院系、各部门必须面对和应当极其重视的一项重大工程。
          第四个感受和体会就是危机感。大学作为精神文化的家园,作为社会历史文化的遗产,其精神财富比物质方面更重要、更核心、更珍贵。作为一个大学,校园建设固然重要,高楼大厦、设备仪器、道路景观等,这是可以很快就建成了的,只要有一定投资,就可以马上见成果,甚至达到世界水平,即使是教师队伍、科研成果也可以在相当的时期内上档次、上水平。但是,一个学校的传统特色和优良作风、文化理念,却不是一下子可以形成的,一旦失去,其损失和伤害是无法估量的,也是难以弥补的。正如雷廷权院士讲的那样:“‘规格严格,功夫到家’不仅仅是一个口号的继承,如何传承下去,在一代一代哈工大人身上延续,在一代代校友身上体现,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是要深刻理解,在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各个环节上落实和深化的。否则,传统和特色的断代、断层就是不可避免的。”哈工大的许多优良传统如何继承和发扬,第一代“八百壮士”亲身践行的“规格严格,功夫到家”传承到第二代“八百壮士”身上,如何在第三代、第四代身上薪火不断、代代相传、不断发展创新,是一个在哈工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不可回避和必须要极其严肃认真对待的重要课题,也是哈工大文化建设的核心问题。文化建设包括许多硬件建设,但更重要的是一种思想观念的认同,是一种文化风气和氛围的维护,是一种制度和规则的建立,是一种习惯和行为的养成。除了必要的物质层面的建设,更重要的是实践,是融入哈工大的日常生活,变成哈工大人的自觉意识和角色规范。本课题最后一部分“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校训的落实和实施就集中体现了这一思想,也非常希望课题中的一些建议和措施能够逐步落实,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永远成为哈工大特色文化和哈工大人特有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传播全国,惠及社会,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从根本上消除失传的危险和断层的危机。
          最后,回到题目,就是哈工大应当把这种研究长期坚持下去,大的题目是哈工大校训文化研究,这应当是和哈工大历史研究、发展研究、优良传统和特色研究、规划与未来研究相结合的长期研究和专门研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现在开始,从每一项具体的工作开始,从学校的每一个院系、每一个部门开始,这种研究要长久地坚持下去。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内在的活力和合力,必将随着历史的进程而越来越凸显,并在哈工大发展建设的历史长河中得到更多的承认、弘扬和创造。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将不断深化哈工大的文化建设,增强哈工大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凝聚力,真正以立德树人,真正以文化育人,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持久的源动力。
          (《哈工大人》2013年第一期)

编辑:张东杰 来源: 哈工大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