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紫丁香二号”发射成功

20.09.2015  11:55

  9月20日7时01分,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团队自主设计、研制与管控的纳卫星“紫丁香二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据悉,该卫星是我国首颗由高校学生自主设计、研制与管控的纳卫星。这次成功也标志着哈工大的人才培养模式完成了一次新的尝试。

  据悉,“紫丁香二号”是哈工大研发的第五颗卫星,重12公斤,对探索微纳卫星在未来航天装备和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具有积极意义。卫星旨在构建飞行软件在轨试验平台,在空间环境中,对FPGA软件的可靠性等进行验证;同时,基于星上电子设备,可以进行全球航班、船舶等状态信息的收集和大型野生动物踪迹跟踪等任务;卫星还携带了一个工业红外相机,可实现对森林火灾、极端天气等造成的地温变化进行成像与监测。另外,卫星作为试验平台,搭载了两组新型超轻高精度敏感器,先期开展在轨测试,确保该产品在后续其它型号的成功实施。

  记者在地面站看到,随着成功接收“紫丁香二号”发回的信号,学生团队成员和在场的老师禁不住欢呼起来。大家拥抱在一起,一些人湿了眼眶。航天学院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生韦明川负责该卫星总体设计兼测控,他平复心情后对记者说:“成功的那一刻,我有几秒钟的走神,突然想起刚起步的时候我们的梦想被人质疑,如今只有短短的5年,它已经发射升空了!”谈到成功后的感受,他说:“志同道合的伙伴是难得的财富,经验丰富的老师是难得的益友,最难得的是一所敢于支持学生‘真刀真枪’参与航天项目的大学。

  据介绍,韦明川在大二时萌生了做卫星的梦想。在老师的鼓励下,他和几个有同样梦想的同学开始摸索。2011年,他们主动申请加入了学校参与的QB50工程。QB50工程由比利时冯卡门流体动力研究院联合欧空局等机构于2010年提出,邀请全球高校参与,采用50颗立方体卫星组网。申请成功,“紫丁香一号”就此诞生。机遇不断,就在“紫丁香一号”的研发期间,国内某项目启动,高校学生自主研发的卫星有机会发射!哈工大高度重视,再次投入财力、物力,全力支持,2014年3月,该校纳卫星研发团队正式提交参与此项目的意向书,这就是20日发射的“紫丁香二号”。据了解,“紫丁香一号”预计于2016年底发射。

  记者了解到,该学生团队以卫星技术研究所为依托,凝聚了学校航空宇航与科学技术、力学、计算机技术、控制工程、机械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热能工程等8个学科的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40多人,是一支学科交叉的学生研制团队。紫丁香系列纳卫星研发的过程由学生自主设计、研制与管控,对学生来说,这是在探索一条从来没有走过的路,需要每个人在严谨务实的基础上,必须不断超越自我,激发潜能。团队成员们以兴趣为导向,以任务为目标,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将个人融入集体,将自我的成长和项目的成功紧密结合在一起。

  采访中,该校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扶持学生们参与这样的项目,对于哈工大这所大学来说也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新尝试。紫丁香系列纳卫星的研制与管理方式,是学校以学生学习成效为导向,提高办学质量,增强创造活力,加强学科建设,培养航天专业相关学科高层次人才的又一次新探索。“紫丁香系列纳卫星研制意义重大,所涉及到的不仅是科研攻关上的创新,更有教学方法、管理模式、人才培养上的创新。好多人的毕业设计都跟纳卫星的研制有关。”校长助理、航天学院院长曹喜滨介绍。哈工大是我国最早一批参与航天工程的院校之一,拥有自主研发卫星的丰富经验。纳卫星研制可以为国家培养新一代复合型航天人才、为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做出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