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开展“两学一做” 带头践行“哈工大规格” 我校举办一校三区“哈工大规格”研讨班

26.07.2016  14:03

哈工大报讯(闫明星/文 冯健  闫明星 包金琳/图)7月18日至20日,我校在活动中心举办了一校三区“哈工大规格”研讨班。校党委书记王树权作了辅导报告,校长周玉与研讨班学员进行了交流研讨。

王树权指出,我们党历来重视抓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学习,这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号召全党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在全党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之际,在全校深入学习贯彻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奋力推进“迎百年、创一流”的关键阶段,举办一校三区“哈工大规格”研讨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校领导人员要自觉按照政治家、教育家标准要求自己,带头在“两学一做”中先学一步、深学一点、多学一些,摒弃“雨过地皮湿”“蜻蜓点水式”的学习,真正静下心来学习、沉下心来思考,深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政治、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方面的理论和知识,深刻领会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内涵和精髓,深入了解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办学规律,做到真学真懂真用,真正克服靠吃老本工作、靠经验主义办学的现象,努力成为具有世界眼光、深谙大学之道、长于战略谋划、敬师爱生、崇先尚优、敢做善成的领导人员。

王树权结合自身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论述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经验的体会,阐述了对“中国特色”的理解。他指出,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不能忘记初心、忘了为什么出发,首要的是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坚持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根本。每位领导人员,不管在教学、科研、管理哪个岗位,都要着力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忘入党时的初心、不忘举起右拳面对党旗的庄严宣誓,讲政治、讲大局、讲奉献,带动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自觉参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切实增强党的意识,切实解决党的工作层层弱化、党的意识层层淡化的现象。王树权指出,国外大学仿制不出中国大学,中国也仿制不了国外大学,要增强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自信、增强办出中国特色一流大学的自觉,既认真学习借鉴国外一流大学的办学经验,又不简单类比和一味照搬照抄,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之路。

王树权指出,“世界一流”既是目标,也是标准。他结合陆昊省长访问曼彻斯特大学时看到一大批活跃在一流实验室的哈工大校友的案例指出,要坚定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自信心,坚持国际会议有声音、国际组织有地位、国际杂志有文章、国际合作有伙伴的国际化基本要求和能开展高水平人才联合培养、能牵头科学研究国际联合攻关、能参与国际规则制定、能提高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的卓越标准,自觉按照世界一流的标准来要求工作,自觉以世界一流的状态投入工作,自觉把自己放到国际舞台中去竞争、去比较,着力构建世界一流的治理体系,着力构建与世界一流目标相适应的治理能力,引导和支持具备实力的高水平学科瞄准世界一流,汇聚优质资源,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加快走向世界一流。要勇于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参与者、推动者和贡献者,积极参与国际教育规则制定、国际教育教学评估和认证,大力向世界一流大学、一流研究机构输送更多学生,在世界学术舞台上发出哈工大声音、树立哈工大品牌,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一流大学。

王树权指出,“哈工大规格”是学校近百年发展形成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特色,是学校始终坚守、大力弘扬、不断发展、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是哈工大人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共同标准和行为规范。他指出,哈工大规格是一种宝贵的精神,学校在长期扎根边疆、争创一流的坚守争上中孕育出了与航天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东北抗联精神等一脉相承的哈工大精神,形成了铭记责任、竭诚奉献的爱国精神,求真务实、崇尚科学的求是精神,海纳百川、协作攻关的团结精神和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奋进精神,成为一代又一代哈工大人接续奋斗的精神支柱,创造了“南迁北返”队伍没散、学校没垮、再创伟业的奇迹,激励着一个又一个团队坚持十年、二十年磨一剑,坚守哈工大规格就要秉承哈工大校训、弘扬哈工大精神,做到一校三区一个规格,做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方方面面都有规格,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他指出,哈工大规格是鲜明的办学特色,他结合学习李长春校友《母校九十华诞感怀》的体会畅谈了对人才培养特色的理解。他指出,学校长期坚持立足航天、服务国防、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形成了主动支撑航天国防、热心服务航天国防、积极投身航天国防的自觉性和自豪感,形成了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坚守哈工大规格首要是弘扬学校“厚基础、强实践、严过程、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培养造就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具有国际视野、引领未来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努力打造出更多像“紫丁香二号”小卫星团队那样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优秀学生群体。他指出,哈工大规格是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优良传统。激光通信、小卫星、雷达等团队坚持二十年磨一剑创造出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科研成果的经历是源于我们勇于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优良传统,“大科学工程”顺利获批并成功吸引大批世界顶级科学家的良好开局也是源于我们勇于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优良传统,坚守哈工大规格就要发扬严谨务实、大力协同、超前谋划、攻坚克难的科研传统,营造坚守、争上、包容、奉献的文化氛围,打造能够过好师德关、教学关、科研关、水平关的师资队伍,构建国际一流的科研大平台,培育在国内领先、与国际水平同步、具有一定领跑能力的科研成果,努力成为国家航天科研领域体系一支重要方面军和全球航天领域的学术重镇。

王树权还就“双一流”建设与大家进行了交流。他强调,2015年国家出台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时间紧、任务重、竞争大,把我们推到了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历史时期。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哈工大规格”的百年强校目标,确定了到2020年、建校100周年时和到2030年、建校110周年时的发展进程,提出了“八重八强”的重要举措,是一校三区未来一段时间的奋斗目标和行动路线。他指出,经过近百年的接力建设,哈工大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双一流”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增强自信、充满信心。他结合今年学科评估准备过程和到各个学科调研后的思考指出,在建设“双一流”的过程中,既要保持学校高水平科研成果不断涌现的喜人局面,也要克服有分量的科研成果储备不足的现实问题;既要保持学校一校三区各个学科合力效应日益凸显的可喜态势,也要扭转个别学科在人才和成果培育上用心用力不专不够、临时抱佛脚的现象;既要坚守哈工大规格、增强哈工大自信,也要虚心学习国内外高校的先进理念、经验和做法;既要善于整合国内资源,也要注重将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有效融合到教学科研全过程;既要注重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培养和锻炼,也要通过助推校友发展、加大选派干部到校外挂职任职等方式不断增强校友的社会影响力。

王树权最后指出,一校三区是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创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进程中,任何一个校区都不能掉队。一校三区都要坚守哈工大规格,发挥各自地域优势,进一步提升威海校区整体办学水平和质量,进一步发挥深圳研究生院人才引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桥头堡”作用,携手共同迈进“双一流”行列。

周玉结合自身的经历和体会,畅谈了对“哈工大规格”的理解。他指出,哈工大是一所特色鲜明的高校。在近百年的办学历史中,哈工大吸收借鉴了前苏联和欧美等国内外高校先进的办学模式和经验,形成了其独特的历史、特色、优势和文化。当前,学校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校三区要互联互通、共享共建、取长补短,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创新意识,秉承哈工大校训、弘扬哈工大精神、坚守哈工大规格,共同促进学校发展建设。

周玉从五个维度对哈工大规格的内涵进行了解读。他指出,第一,哈工大规格具有历史属性。规格不是一时形成的,是在96年办学历史中逐渐积累沉淀的。哈工大许多国家级科研平台和标志性的科研成果都和历史的传承、积淀有关,大家要认真研究哈工大历史,认真总结、编撰、宣传哈工大故事,不断增强历史传统自信、优势特色自信、文化精神自信。第二,哈工大规格具有精神文化属性。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需要精神支柱,一大批共产党员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各个战场上视死如归靠的就是精神力量、信仰的力量。大学的发展、学科的进步也需要精神力量。哈工大这么多年能创造出这么多成绩,靠的就是一代代哈工大人对国家和哈工大的热爱、对科技前沿的执着追求和一辈子把工作当作生活的坚守拼搏。政策制度是精神文化的产物,我们要非常重视精神、文化的作用。第三,哈工大规格具有行为属性,是与追求卓越、功夫到家的实际行动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把校训精神的要求作为日常的行为准则,扎扎实实搞学问,踏踏实实搞研究,认认真真搞学习。第四,哈工大规格里面还渗透着人的品格属性。我们从哈工大几代“八百壮士”身上都能深刻感受到人格的力量。因此,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自觉学习老一代“八百壮士”的高尚品格和道德情操,在增强求真务实、严谨慎思、认真细致的科学思维方法的同时,涵养优秀的思想道德与政治素质、锤炼开拓创新的品格作风。第五,哈工大规格还包含着开放包容的属性。学校第一代“八百壮士”中许多人都是从全国各高校来哈工大培训和读研究生的教师学生中选留的,很多都不是哈工大的毕业生。他们在哈工大这个熔炉包容各种思想、接纳各类人才,引领形成了开放包容的精神文化,创造了哈工大的辉煌历史,使得哈工大能够生生不息。无论是校本部,还是威海校区、深圳研究生院,都要坚持海纳百川、包容开放的文化导向,吸引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优秀人才来到哈工大、扎根哈工大、建设哈工大,促进各个方面的新思想、新做法、新措施持续迸发,不断丰富哈工大规格的内涵。

周玉指出,面向建校百年,我们要继续秉承厚植优势、强化特色、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理念,勇于担当、攻坚克难。他强调,要始终突出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是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的理念。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哈工大的教师就要过教学关、科研关、水平关“三关”,学生要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三基”,学校要抓人才、教材、器材“三才(材)”建设。时至今日,我们在人才培养中仍然强调这“三个‘三’工程”,这对于我们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打好坚实基础至关重要。大学不仅是教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和晋升的职场,更是育人的学术殿堂,我们要引导教师切实把人才培养作为第一要务,把给学生上好课当成自己的第一职责,将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相结合、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相结合、创新教育和个性化发展相结合,切实做到教学科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他强调,师资队伍建设是关系我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成败的关键所在,我们要不断强化人才强校的理念,把师资队伍建设与人事制度改革放在教育综合改革的核心地位,把人事制度改革作为引领学校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坚持“大师+团队”和“大力提拔、大胆使用青年教师”的有效做法,传承创新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的“选苗子、拔尖子、搭梯子、压担子、摘桃子”的培养青年教师典型做法,充分发挥和调动现有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好各类人才资源的作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培育哈工大新的“八百壮士”。他强调,要始终坚守哈工大规格,大学精神和文化,包括传统和特色,是立校之本、强校之基、兴校之魂。学校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了“哈工大规格”这一命题,就要凝聚全体哈工大人秉承哈工大校训、弘扬哈工大精神,做到一校三区统一规格、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做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方方面面都坚守哈工大规格。

周玉强调,纵观全球高等教育发展,很多世界一流大学的崛起与区域经济发展、行业振兴关系密切,加州大学、斯坦福大学与硅谷,密歇根大学与密歇根州,海淀区大学群与中关村等等都是大学与区域经济良性互动的鲜活案例,而斯坦福大学与美国电子信息产业、卡耐基梅隆大学与美国计算机软件产业等的共同发展则很好诠释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与行业产业互动的重要意义。过去,我们围绕国家战略,自觉服务东北工业建设和航天国防发展需求,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今天,航天强国、海洋强国、网络强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两化深度融合、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我校学科特色和优势高度契合,对一校三区优势的发挥、特色的进一步凸显,都是非常好的契机。我们要抓住契机,学习借鉴国际上一流大学的理念,发挥学校优势特色对当地经济的牵引作用和对行业的支撑推动作用,在为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作贡献中求发展、提水平。

校党委常务副书记熊四皓主持研讨班并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来自一校三区的37名学员参加了研讨培训。研讨班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抓实抓好。同时,围绕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和“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哈工大规格”百年强校目标,聚焦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与学科建设规划进行深入学习与研讨,凝聚“哈工大规格”的共识,领会“哈工大规格”的内涵,对齐“哈工大规格”的标准。

研讨班内容丰富,既有中国工程院院士秦裕琨教授、全国教学名师吴建强教授带来的对“哈工大规格”的精辟见解,也有本科生院、纪委办公室带来的对“哈工大规格”的深刻认识;既有清华大学人事制度改革和上海交通大学学科发展规划的系统介绍,也有我校人事制度改革、财务管理政策和财经纪律等方面的细致解读。威海校区、深圳研究生院的学员还参观了哈工大博物馆、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卫星技术研究所、卫星激光通信技术重点学科实验室。学员们表示,通过学习研讨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认识,特别是听了王树权书记、周玉校长的讲话后,更加明晰了学校的发展思路,更深理解了哈工大规格的内涵,增添了自信、增强了责任。作为哈工大规格的传承者、践行者和受益者,将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哈工大规格”的百年强校目标为指引,在推动学校教育综合改革、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等各个方面工作中践行哈工大规格、彰显哈工大规格,为学校发展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王树权书记作报告

周玉校长与大家交流研讨

研讨会现场

畅谈哈工大规格

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