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程女硕士驾“蛟龙”探印度洋

29.03.2017  12:43

蛟龙号潜航员张奕(左)和同事在舱内工作。

  当地时间3月16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北印度洋卧蚕1号热液区完成了大洋38航次的第8次下潜(总第130潜次),新发现7处活动热液喷口群,并取得热液羽状流水体样品1管共8升。哈尔滨工程大学2014届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张奕作为本潜次的主驾驶,成为我国首位担任独立主驾驶的女潜航员。

  “学霸”成我国首位女潜航员

  2013年,张奕递交报考潜航员的申请,经过119项考察内容的严格筛选,张奕和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业在职博士生陈云赛一路过关斩将,成功跻身我国第二批深海载人潜水器潜航员学员队伍,张奕更是成为我国首次遴选的两位女潜航员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一次选用的女潜航员。

  2015年1月10日,张奕搭乘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西南印度洋龙旂热液区下潜,接受实践操作培训。作为我国首位女潜航员,张弈两次作为副驾驶下潜探底。相较于男潜航员,女潜航员的感觉更加细致敏锐。

  张奕说,第一次下潜时她既兴奋又紧张,她穿着短袖衫进舱,一个半小时的下潜中,他们不断增加衣服,下潜至海底时,胳膊触到舱壁感觉到冰凉一片。当蛟龙号快要坐底时,打开灯光,海底的岩石清晰可见,蛟龙号坐底时扬起的一阵尘埃,如云雾环绕,场景美丽壮观。

  按照培训计划,女潜航员需要完成三次副驾驶和三次主驾驶的下潜任务,考核结果出色,才能正式成为潜航员。张奕克服潜水器里空间狭小带来的多种困难,顺利完成副驾驶的训练任务。

  驾“蛟龙”穿越海底烟囱林

  经过多次“锻造磨炼”,2016年张弈成为正式潜航员。日前,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北印度洋卧蚕1号热液区完成了大洋38航次的第8次下潜。

  本潜次在着陆点附近约200米的路径范围内做了近底观测,拍摄了大量视像资料,同时继续开展实习潜航员独立主驾驶训练。

  “刚开始近底航行就遇到一个山坡,随后一直不停地爬坡下坡。”热液区烟囱林立的复杂地形给张奕带来不少考验,她在驾驶潜水器航行时必须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刻注意3个观察窗外的情况以及避碰声呐等实时数据。航行中,潜航员傅文韬也会提醒注意“潜水器离底距离”,帮助她掌握在烟囱林中穿行的技巧。“经过这次实际操作,在驾驶心态上更稳定了。

  张奕表示,海底数小时专注的作业需要良好的耐心与毅力,在潜水器操作上,女潜航员与男潜航员所要达到的标准是一致的。她也始终铭记着4年前递交申请时的承诺:“坚守和执着是‘海洋人’的特质,我要用勇气和热忱关注祖国的海洋事业,捍卫祖国的蓝色国土。

  航段首席科学家韩喜球表示,这次下潜在125和129两个潜次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了对卧蚕1号热液区硫化物和热液生物群落分布范围的认识,将此前的调查区域又向南推进了100多米。卧蚕1号热液区表现出典型的玄武岩型热液系统成矿特征,同时分布着丰富的热液生物群落,预计下一潜次将继续对该区域开展精细观测和取样。